上海市城市科技學校 夏生旺
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互聯網和信息技術已逐漸廣泛應用到課堂教學中,為學生和教師提供了全新的教育平臺。課堂教學過程中依托網絡,對專業課程進行案例導入、任務驅動、分組討論、團隊探究性學習,已經成為新的課程教學理念。本文主要闡述云立方、虛擬仿真軟件、iPad平板電腦與希沃一體機等相結合的信息化教學手段在汽車專業課程的教學設計和具體教學過程中的運用。
利用信息化教學手段,可以很好地對課題進行探究性學習。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借助信息化資源進行探究性學習、分組討論和小組評價,自主獲取知識、應用知識和解決問題,讓學生在掌握知識和技能的同時,培養團隊合作能力、主動思考并解決問題的能力,達到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整個教學過程以學生為中心,教師則起著組織者和引導者的作用。
以《發動機活塞連桿組拆裝》課程為例,該課程是依據專業課程標準和企業崗位培養目標,以4S店故障案例的情境設定為導向來設計課程的。
根據現有教學資源和現場環境布置教學場景(圖1)。
整個課堂教學遵循“課前導預習、課中導學習、課后導拓展”的流程。
1.2.1 課前導預習
在課前,教師把本課的知識點、拆裝視頻、原理動畫、測試題等資源發布在云立方學習平臺上,學生可以通過云立方學習平臺學生端,在課前進行自主學習,完成課前測試題;教師可以通過云立方學習平臺教師端實時觀看學生的反饋情況(圖2)。
1.2.2 課中導學習

圖1 教室布置
課中導學習包括上課整隊、任務導入(情境導入)、理論資訊、計劃決策、任務實施、小組評價、教師總結等7個環節,具體內容見表1所列。
1.2.3 課后導拓展
課后提出拓展問題供學生思考,如汽車被水淹,是否能強行起動發動機?活塞連桿機構如何維修?還有哪些故障現象可能需要在維修時拆卸活塞連桿機構?等。
由于組別多,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難免顧及不周,影響課堂教學效率。因此邀請助教在計劃決策、任務實施和小組評價環節協助完成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指導和評價任務,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圖2 通過云立方學習平臺教師端實時觀看學生反饋情況(截屏)
在分組時采用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分組原則。組內異質是指將性格、成績、動手能力和表達能力等存在差異性和互補性的學生分在同一小組,這樣能充分發揮小組內合作學習的優勢,做到優勢互補,相互促進;組間同質是指各小組的綜合實力要盡可能相當,確保小組間公平競爭,可以提升各小組的積極性。

表1 課中導學習的7個環節

續表1
在計劃決策環節,同樣采用“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組隊形式,引導學生借助云立方學習平臺和虛擬仿真軟件以“自主學習+仿真演練”的形式進行組間PK,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強化組內學生之間的團隊合作意識。
由于課中時間緊、任務多,所以筆者借助云立方學習平臺的功能,將課后拓展問題發布在云平臺上,學生根據本課已掌握的知識及課后資料查詢等,將自己的觀點發布在云平臺上;教師可在教師端實時觀看學生的動態觀點,便于課后備課方向的把握,以及下次在課上為學生答疑解惑。
使用2臺希沃一體機,實時同屏。解決了部分后排學生和聽課教師因視角問題影響觀看效果的情況;在教師評價環節,可將學生實操中的典型錯誤在希沃一體機上投放(由于1臺平板電腦只能連接1臺希沃一體機,此處需由主、副講教師各自進行投屏)。
在新課程標準和企業崗位培養目標的指導下,新的教學理念要求在教學過程中將常規教學方法與現代信息化教學手段有機結合,打破傳統的教師演示、學生模仿的教學方法,從而使學生的自主探究性學習能力和思考解決問題能力得到充分鍛煉和提高。此外,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加入課堂分組討論、角色扮演、評價總結等環節,提高了師生的互動力度,使學生動手、動腦、動眼,多種感官同時參與學習,充分調動學生探究性學習的積極性,從而更有效地實現教學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