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謝霞
內容摘要:近年來,出口跨境電商中B2B業務模式的市場交易規模呈現不斷下降趨勢,而網絡零售模式市場交易規模則不斷上升。為了探究出口跨境電商對我國進出口貿易的影響,本文利用出口跨境電商的兩類主要模式,首次區分并檢驗了B2B模式和網絡零售模式對我國進出口貿易影響的不同效果。在分析過程中,本文對出口跨境電商規模以及B2B模式和網絡零售模式進行了比較分析,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三個假說并進行檢驗。研究結果表明,B2B模式對出口總額具有顯著的正面促進作用,但對進口總額無顯著影響;網絡零售模式則在出口總額和進口總額中都呈現負面影響,但這一結果在統計意義上并不顯著。對于此結果,本文以出口跨境電商交易規模為被解釋變量做出進一步檢驗,發現B2B模式對出口跨境電商交易規模的影響是正面的,并且估計系數顯著,而網絡零售模式對出口跨境電商交易規模呈現負面作用,但估計系數在統計學意義上并不顯著。因此,B2B模式始終并且依然是影響我國進出口貿易的關鍵因素。
關鍵詞:跨境電商 ? 進出口貿易 ? B2B ? 網絡零售
引言
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以來,全球曾一度陷入經濟低迷狀態,全球貿易增速也曾一度放緩。我國對外貿易雖曾一直保持較好發展勢頭,但在2015年和2016年也一度陷入了貿易負增長狀態,2017年才重新恢復了發展活力,這與我國跨境電商的飛速發展是息息相關的。跨境電商是蓬勃發展中的新興對外貿易模式,并且已成為我國進出口貿易中舉足輕重的一部分。不少學者從電子商務角度對我國進出口貿易與外貿轉型升級進行了分析(趙志田、楊堅爭,2012;郭四維、張明昂等,2018),石衛星、劉滿成(2018)則從小企業角度分析了跨境電商在出口貿易中的作用。但所有這些研究都沒有將出口跨境電商的兩種模式進行區分,而是將兩者作為一個整體,同時進行研究。因此,鑒于近年來B2B市場交易規模呈現不斷下降,而網絡零售市場交易規模不斷上升的發展趨勢,本文將這兩種模式對我國進出口貿易的影響進行了實證檢驗。
我國出口跨境電商發展現狀
出口跨境電商交易規模的發展與跨境電商交易規模基本一致。2012年出口跨境電商交易規模僅為1.86萬億元,2017年上升到6.3萬億元,可以看出,出口跨境電商交易規模一直是跨境電商交易規模的主體。出口跨境規模與出口總額占比的發展趨勢也與跨境電商交易規模在進出口總額中的占比一致,呈現持續上升態勢,但2017年增長速度有所放緩。即使如此,出口跨境規模與出口總額占比從2012年的14.38%上漲到2017年的41.09%。最后,出口跨境交易規模與跨境電商總額占比雖一直呈現下降趨勢,但出口跨境電商交易規模依然遠大于進口跨境電商交易規模。
從圖2中可以看出,2011年出口跨境交易規模占比達到了91.2%,進口跨境電商交易規模則僅占8.8%。即使出口跨境電商交易規模占比呈下降態勢,但直到2016年,出口跨境交易規模占比依然達到了82.08%,進口跨境電商交易規模則占17.92%。2017年,出口跨境電商交易規模占比首次低于80%,但依然是進口跨境電商交易規模占比的3.6倍左右。因此,出口跨境電商在我國進出口或者跨境電商貿易結構中占據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一)相關概念界定
隨著科技和經濟水平的飛速發展,跨境電商的定義也在不斷變化和延伸。當前,國外學者通常將跨境電子商務(Cross-border Electronic Commerce)視為一種在信息技術與大數據時代背景下,不同國家或地區通過使用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搭建的平臺互相進行貿易、國際支付、運輸等形式的交易行為(Tan,Thoen,2000;Kim,Dekker,2017)。國內學者則認為跨境電子商務是傳統電子商務為適應國際貿易與全球的發展而在支付、物流、結算等方面做出的發展和延伸(鄂立彬、黃永穩,2014;孫蕾、王芳,2015)。跨境電商與傳統外貿電子商務不同的方面就在于,除了商品信息在互聯網平臺進行展示外,不同關境的交易主體,其交易和支付環節也可以在線上完成(Terzi,2011),這是跨境電商在互聯網時代的一個重要突破。
跨境電商可分為出口和進口兩種模式,這兩種模式在交易規模上存在較大差別,出口跨境電商交易規模占比達到80%以上。同時,出口跨境電商又可分為兩種主要運營模式—B2B(企業對企業)模式和網絡零售(含單個消費者)模式,表1給出了兩種模式解釋說明。由于網絡零售模式所占比例較小,在下文的實證分析研究中不再將其進行細分。
(二)我國出口跨境電商交易規模
圖1對我國進出口總額、(出口)跨境電商交易規模及其占比給出了一個直觀的規模和和趨勢分析。我國進出口總額在2015年和2016年出現連續下滑現象,分別降低了7.1%和0.9%,但2017年有所回升。出口總額發展趨勢與進出口總額一致,分別在2015年和2016年下降了6.8%和1.98%,2017年趨勢回暖,出口總額上漲了10.8%。然而,盡管我國進出口貿易增長速度呈現收斂現象,跨境電商交易規模卻呈現不斷擴大趨勢,增長速度保持在20%以上,直到2017年才有所放緩。跨境電商交易規模(含B2B和網絡零售)2012年僅為2.1萬億元,2017年已達到8.06萬億元,并且跨境電商交易規模在進出口總額中的占比呈現不斷上升趨勢,從2012年的8.6%上漲到2017年的28.99%,跨境電商在我國進出口貿易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三)出口跨境電商運營模式分析
出口跨境電商運營模式主要可分為B2B和網上零售兩個大類,網上零售則又分為B2C和C2C兩種。B2B運營模式是指買賣雙方都是企業或者集團客戶,流程趨于模式化,更為簡便,成本也更為低廉,成交規模量大,是出口跨境電商的主要運營模式。B2C是指買賣雙方一方是企業或者集團客戶,另一方則是個人消費者;C2C則是指買賣雙方都是個人消費者的運營模式。
從圖3可以看出,B2B運營模式在出口跨境電商中占據絕對主體地位。2012年,B2B市場交易規模為1.64萬億元,在出口跨境交易規模中占比達到88.3%,網絡零售市場交易規模為0.22萬億元,在出口跨境交易規模中占比11.7%,兩者占比相差將近7.2倍。2017年,B2B市場交易規模達到了5.1萬億元,比上年增長了13.33%,網絡零售市場交易規模為1.2萬億元,比上年增長了21.21%。
但是從發展趨勢看,B2B市場交易規模在出口跨境交易規模中的占比呈現不斷下降趨勢,網絡零售市場交易規模占比則在不斷上升。2017年,B2B市場交易規模占比同比下降了1.11%,網絡零售市場交易規模占比則同比上升了4.95%。尤其是網絡零售模式中的B2C模式,由于企業和消費者直接接觸降低了代理成本,該模式比重會越來越高。
研究假說的提出
通過對進出口總額、出口跨境電商交易規模的現狀分析可以發現,B2B模式依然是當前業務中的主導模式。當前,我國依然屬于經濟發展轉型中的新興經濟體,生產制造在國際上處于中低端發展水平。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國許多生產商都還未能成功塑造自己的品牌形象,更多地依然是國際品牌的加工廠,因此,B2B市場交易規模相較于網絡零售規模,會是出口跨境電商中更為重要的推動力。因此,提出假說如下:
假說1:B2B市場交易規模在進出口貿易中起正面促進作用。
從發展趨勢上看,網上零售模式增長率一直處于較高水平,2013年起增長速度達到了72.7%。雖然之后增長速度有所放緩,但也一直高于B2B模式增長速度,說明我國跨境電商發展的多層次需求逐漸明晰。一般而言,中低價消費品采用網絡零售模式(B2C/C2C),高價值奢侈品則采用B2C業務模式,B2B模式則更多運用于標準化必需品當中。但是,網絡零售交易規模始終比不上B2B交易規模。隨著網絡零售交易規模的逐漸提升和B2B市場交易規模的逐漸減少,對我國進出口貿易可能會產生不利影響。因此,提出假說如下:
假說2:網絡零售市場交易規模在進出口貿易中起負面作用。
無論是B2B市場交易規模還是網絡零售市場交易規模,首先受到影響與沖擊的是出口跨境電商交易規模。鑒于以上分析,提出假說如下:
假說3:B2B市場交易規模對出口跨境電商交易規模起正面促進作用,網絡零售市場交易規模剛好相反。
出口跨境電商運營模式對我國進出口貿易影響的實證研究
為了更好地驗證不同的出口跨境電商運營模式帶來的結果差異,本文選取相關數據與變量進行實證分析。
(一)實證模型構建
本文利用我國進出口額的相關數據,首先設定如下基準模型:
Yt=α0+β0EDLt+β1controlt+εt
其中,Yt為被解釋變量,分別為中國出口總額(EX)、中國進口總額(IM),在進一步的渠道考察中,還表示為出口跨境電商交易規模量(Qexkj)。EDLt表示模型中的自變量,即B2B市場交易規模(Qb2b)和網絡零售市場交易規模(Qls)。controlt表示控制變量,本文選取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0101)、實際利用外資總額(EFT)和我國在外直接投資總額(EBP)。α0和εt分別表示截距項和殘差項。
接著,本文對相關變量進行了KPSS檢驗。為了避免虛假回歸,本文對相關被解釋變量進行單位根檢驗。從檢驗結果可以看出(見表3),出口總額、進口總額和出口跨境電商交易額從0階至5階滯后的檢驗統計量均小于1%的臨界值。由于KPSS檢驗屬于右邊單側檢驗,因此可在1%的水平上接受“平穩序列”的原假設,即不存在單位根。
(二)樣本選取、數據來源和變量說明
本文選取中國2012-2017年的時間序列數據,對出口跨境電商運營模式對我國進出口貿易的影響進行了實證分析。所有原始數據摘自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中國統計年鑒》以及國家統計局。
表2給出了主要變量描述性統計分析。可以看出,中國出口總額保持在一個較高水平,平均值達到140545億元,進口總額則略低于出口總額,平均達到115048億元。跨境電商交易規模處于較快發展狀態,平均為49350億元,其中出口跨境電商交易規模占主要比重,達到82.5%,因此出口跨境電商交易規模是影響跨境電商交易規模或者進出口額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出口跨境電商交易規模中,B2B市場交易規模所占比重遠大于網絡零售市場交易規模所占比重,兩者分別占83.4%和16.6%。國內生產總值平均為673224億元。我國實際利用外資總額水平較低,平均為1225億元,而對外直接投資平均則為負值,說明我國在外直接投資比重還是過低,有待于進一步發展和挖掘。
(三)實證結果
表4給出了實證檢驗回歸結果,可以看出,出口跨境電商中B2B運營模式對出口總額呈現顯著正相關影響。B2B市場交易規模每增加一個單位,出口總額將增加4.249個單位。因此,假說1成立,但B2B市場交易規模對進口總額影響并不大。網絡零售模不論是對出口總額還是進口總額雖然都沒有呈現顯著影響,但是其估計系數都為負數。因此,假說2成立。
(四)模型檢驗
異方差檢驗。在處理異方差問題上,模型回歸結果均采用異方差穩健標準誤,回歸結果較為可靠。根據異方差檢驗結果,p值為0.3062,接受原假設,因此該模型不存在異方差問題。
穩健性檢驗。在進一步分析中,本文對出口跨境電商兩種模式對出口跨境電商交易規模的影響進行了實證分析(見表5),可以發現,B2B市場交易規模對出口跨境電商交易規模的影響顯著為正,而網絡零售模式對出口跨境電商交易規模呈現負面影響,但在統計學意義上該結果并不顯著。因此,假說3成立。可以得出,B2B模式始終是影響出口跨境電商交易規模的重要因子,并且其促進作用要比網絡零售模式大得多。
結論與建議
本文利用2012-2017年進出口總額與出口跨境電商交易額的相關數據,對B2B模式和網絡零售模式兩種模式進行了實證分析。可以發現,雖然當前B2B市場交易規模呈現不斷下降、網絡零售市場交易規模呈現不斷上升的發展趨勢,但這一發展趨勢卻并不利于我國進出口貿易發展。根據實證結果可以看出:B2B模式對出口貿易總額起正面促進作用;網絡零售市場交易規模對進出口貿易起負面作用,但該結果的估計系數在統計學意義上不顯著; B2B市場交易規模對出口跨境電商交易規模同樣起正面促進作用,網絡零售市場交易規模則起負面作用。
根據本文的實證研究結果,跨境電商在多元化運營模式背景下,更需要尋求一種適合自身企業發展的思維方式和運營模式,在跨境電商轉型之路上占有一席之地。第一,跨境電商要提高品牌意識和產品質量,實現產品由中低端向中高端發展的轉型升級。尤其是選擇B2C業務模式的企業,由于更加貼近市場與消費者,在質量方面應該更加嚴格把控,只有這樣才能讓網絡零售模式在進出口貿易中真正發揮作用。第二,政府方面應注重解決出口跨境電商關稅費用偏高的問題。由于目前我國正處于傳統外貿電子商務向跨境電商的轉型時期,政府適當為跨境電商企業提供稅收上的優惠政策可促進跨境電商行業的發展。第三,跨境電商降低了對外貿易成本,如促銷成本、售后服務成本、信息傳輸成本、市場調研成本等,但同時也增加了跨境電商在對外貿易中的風險。特別是對一些傳統外貿企業而言,B2B業務模式一開始存在比較激烈的競爭,轉而尋求在B2C業務上突破也無可厚非。但是跨境電子商務的轉型關鍵在于實現差異化運營,不僅要在B2B模式和網絡零售模式上實現平衡發展,在供應鏈融資(屠建平等,2013)、物流、服務等多方面也要實現共同發展。
參考文獻:
1.郭四維,張明昂,王慶,朱賢強.新常態下的“外貿新引擎”我國跨境電子商務發展與傳統外貿轉型升級[J].經濟學家,2018(8)
2.趙志田,楊堅爭.電子商務發展與進出口貿易:基于動態面板數據模型的實證研究[J].中國發展,2012,12(6)
3.石衛星,劉滿成.跨境電商在中小企業出口貿易中的應用研究[J].當代經濟,2018,11(21)
4.李燕.新常態下我國跨境電商市場演進趨勢及其發展策略[J].商業經濟研究,2016(24)
5.鄂立彬,黃永穩.國際貿易新方式:跨境電子商務的最新研究[J].東北財經大學學報,2014(2)
6.孫蕾,王芳.中國跨境電子商務發展現狀及對策[J].中國流通經濟,2015,36(3)
7.屠建平,楊雪.基于電子商務平臺的供應鏈融資模式績效評價研究[J].管理世界,2013(7)
8.吳強,謝思.我國跨境電商的主要模式、存在的問題及創新路徑[J].商業經濟研究,201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