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杰
那個讓不少散戶又愛又恨的廖英強被抓了,而一年前,他剛被證監會重罰1.29億元。彼時的他還笑言,用1億元為自己打了個廣告。而這回被刑拘的“廣告”恐怕是玩大了。
7月15日,上海警方發布通報稱,近日,上海市公安局經偵總隊偵破一起非法經營證券期貨投資咨詢業務案件,廖某強等8名犯罪嫌疑人已被依法刑事拘留。
天眼查顯示,上海警方通報的上海仟和億教育培訓有限公司(下稱“仟和億”)的實際控制人便是廖英強。
說起廖英強,上海股民可能更“親切”。喜歡他的小散們說他是“股市郭德綱”,因為他曾經擔任第一財經《談股論金》節目的嘉賓主持人,股民們說,他幽默風趣,單調乏味的數字在他的口中總是變得妙趣橫生。
《談股論金》曾被一些觀眾喻為“股民自己的家”,廖英強曾擔任主持,在2010年12月首播。該欄目主要由三部分組成:當天盤面分析討論、個股點評以及操作建議等。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注意到,廖英強的名字曾被寫在中國證監會《2018年證監稽查20起典型違法案例》中,當時的案例名是:廖英強操縱市場案——股市“黑嘴”借助自媒體薦股實施操縱市場。依據《證券法》有關規定,證監會決定對廖英強沒收違法所得0.43億元,并處0.86億元罰款。
證監會通報指出,廖英強操縱市場案系一起借助互聯網短視頻等形式公開薦股并從中牟利的“黑嘴”案件,廖英強是知名財經媒體的嘉賓主持,同時通過其經營的“愛股軒”APP等平臺發布薦股視頻,積累了名氣和受眾。廖英強在不具有證券投資咨詢執業資格情況下,利用自身影響力,在微博、博客上公開評價、推薦股票。在薦股前先行買入,然后推薦他人買入,并在股價上漲時迅速賣出,牟取短期價差。2015年3月至11月,廖英強46次操縱39只股票。2018年4月,證監會依法對廖英強作出行政處罰。本案的查處再次對股市“黑嘴”通過“搶帽子”交易方式操縱市場敲響了警鐘。
梳理證監會對廖英強的處罰決定書發現,廖英強多次上演“搶帽子”戲法。例如,2015年3月20日、2015年5月14日,廖英強分別推薦了興發集團、清新環境,當天下午開盤,散戶就沖進去將股價拉升。而提前布好局的廖英強順勢將股票賣出獲利,完成一次割韭菜。利用滬上知名財經節目主持人的影響力,廖英強“割韭菜”越發快狠準,46次操縱39只股票只失手過3次。廖英強通過控制其本人及其他13個證券賬戶進行操縱,多為親戚或同事關系。
企查查數據顯示,上海警方提到的仟和億成立于2016年,總部在上海靜安區。該公司宣稱主要為金融證券行業撰寫各類知識性、普及性文稿,舉辦各類沙龍講座。通過講座、實戰網絡演練、網絡信息傳播等多種方式,幫助客戶提升金融證券分析能力、提高客戶對市場的認知度、培養對市場的敏感性。
記者在該公司官網上看到,包括廖英強在內共有20位“名師”。其中,不乏“歷經牛熊,屹立不倒”“讓躺著賺錢成常態”等雷人介紹:
劉峻榮獨創《倚天屠龍均線組合指標》、《獨孤九劍》操盤術,尤以《熱點股劍法》多次在市場中獲得驗證成為經典戰例。歷經牛熊,屹立不倒,成為證券投資界頂尖代表人物,擅長軌道交易學、控盤八法、主控K線、波浪理論,縱橫股票、期貨及金融衍生品交易20年。
翁鴻堯是臺灣科技大學財經碩士,2億期貨賬戶管理人,曾就職于寶來投信公募基金及金融衍生品平臺、日商大和國泰證券外資業務部、元富證券私募基金;顧德投顧與承通投顧電視解盤特約嘉賓。“獨創《碎形陰陽線預測學》,讓虧損套單全解放,讓躺著賺錢成常態”。
陳雨農曾任信誠環球證券投資公司財務長、永豐金證券期貨法人主管,證券期貨雙分析師,精準判斷“籌碼、形態、基本面”背后真實信息,掌握超級強勢股井噴買點。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查詢證監會網站發現,上海警方通報中提到的“仟和億”和“愛操盤”并不在證監會公示的84家投資咨詢公司之列。“沒有證監會頒發的投顧牌照,皆為非法。” 業內人士說。
在廖英強等所謂“名師”被刑拘后,就有小散發帖聲討廖英強:
“我只想說實話,我聽了仟和億節目直播被忽悠了兩次,第一次是今年3月份,廖英強推薦的贛鋒鋰業當時是31元多買的,買完就下跌到29元,賠了7000多,現在股價22元;最后一次也是上個月的事,他們的臺灣分析師推薦的仁和藥業當時8.6元買的,買完就一路下跌,上個星期6.9元賣,賠了8000塊錢,最氣人的是大盤3288點的時候他還一路看漲,說‘沒事沒事啥事沒有,我也是當時聽他的沒出來,被深套,真是坑人。”
浙江裕豐律師事務所律師厲健向《中國經濟周刊》記者分析,廖英強因涉嫌非法經營罪被刑拘,根據《刑法》相關規定,如果罪名成立,處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處或單處違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罰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5年以上有期徒刑,最高為15年有期徒刑,并處違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在對比去年證監會行政處罰和今年上海經偵總隊警情通報后,厲健進一步分析,有三點不同:
一是違法事由不同,前者查處的是通過操縱證券市場,直接買賣股票獲取違法收益,后者初步查明的是涉嫌非法經營罪,沒有證券資質,擾亂市場秩序,違法所得是向投資者收取的;
二是違法時間段不同,前者查處的違法期間是2012年2月至2016年4月,后者初步查明的違法期間是2016年4月至今;
三是法律后果不同,前者是行政責任,罰沒約1.3億元,人身自由沒限制,后者是擬追究刑事責任,面臨鋃鐺入獄和巨額罰金(或沒收財產)等嚴重后果。
厲健認為,在科創板開市前夕,警方通報此案無疑具有重要的警示意義,對證券市場違法、違規行為的監管“籬笆”正在越收越緊,提醒證券市場參與各方不要觸碰法律紅線,“屢教不改”的廖英強正為此付出代價。
搶帽子是股市上的一種投機性行為。在股市上,投機者某天先低價購進預計股價要上漲的股票,然后待股價上漲到某一價位時,擇機再賣出所買進的股票,以獲取差額利潤。或者在某天先賣出手中持有的預計要下跌的股票,然后待股價下跌至某一價位時,再以低價買進所賣出的股票,從而獲取差額利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