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社教
摘 要:財政項目資金用于鄉村建設和振興戰略有極大的推動作用,但在資金的使用、管理等過程中存在不少問題,導致項目資金的作用和初衷相去甚遠,甚至腐敗問題滋生,嚴重損害了黨和國家的形象。本文針對財政項目資金管理和運行展開探討,并研究可行的意見和對策。
關鍵詞:財政項目資金 ?績效評價 ?研究
一、內部控制的指導性
(一)內部控制的架構
內部控制是一個復雜的、動態的管理職能,涉及管理的控制測試的方方面面,是運用控制方法、程序、手段、服務來實現管理目標。一個完善嚴密的內部控制制度是科學合理的,行之有效的,分工明確的,職責分明的,權限適度的,緊密配合秩序井然的堵塞漏洞來遏制腐敗的根源,是促進社會發展的良性循環的全過程,是合理保證生產經營管理過程中的合法合規保障。資金安全,財務報告及相關信息真實完整可靠,提高經營效率和效果,促進企業實現發展戰略的目標。
(二)內部控制主體
內部控制主體是由誰來實施內部控制,實施內部控制管理人員的政治敏感度,強烈的責任性和事業性如何,與基本理論知識和具備系統的、合理的、細致的、直觀的管理者與實踐經驗相關,與制度的標準適應性有關,高層管理者是執行例外的非程序控制,中、低層管理者執行常規程序的控制活動。
(三)內部控制客體
內部控制的客體為投入財政項目資金的使用過程中的經濟業務事項。橫向反映人、財、物、信息、技術等為內部控制??v向反映各分部、各業務科室為內部控制對象,各職能部門之間保持分工,協調均衡銜接的自動監督檢查與糾正錯誤,防止監守自盜,以完成計劃實現預定目標。
(四)內部控制的原則
在建立和實施財政項目資金的經濟業務和事項中,應遵循實行事前、事中、事后全過程及全員控制,不存在內部控制空白點和盲點的全面性原則;根據所處項目環境與業務事項性質和涉及金額方面考慮其重要性原則;從治理結構,機構設置用人員的權責分配,業務流程履行內部控制監督機構或人員具有良好的獨立性,必須遵循互不隸屬的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崗位和環節制衡性原則;按照內部控制與業務規模,業務范圍,業務性質,競爭狀況和風險水平等情況的變化動態加以調整,便于發現問題,及時采取補救措施應遵循適用性原則;權衡投入與產出,處理好速度、時間、質量、效率的關系時,應遵循成本效益原則。
(五)內部控制應考慮的五要素內容
內部控制必須建立在紀律與架構、經營目標制定的治理結構、機構設置及權責分配、內部審計機制、人力資源政策、單位文化為內容的內部環境;必須建立在目標設定、風險識別、風險分析、風險應對為內容的風險評估;內部控制必須綜合運用風險應對策略,采用相應控制措施,對不相容職務分離控制、授權審批控制、會計系統控制、財產保護控制、預算控制、運營分析控制、績效考評控制為內容的控制活動;內部控制必需考慮信息對稱,真實完整的信息質量、主體、客體、內容的溝通制度;信息系統安全穩定運行、反舞弊機制為內容的信息與溝通要素;內部控制的建立和實施必須進行日常監督和專項監督的內部監督,便于發現內部控制的缺陷,及時采取補救措施加以調整與改進。
二、以工程項目風險為導向,強化財政項目資金管理中的風險
(一)風險點表現的源泉
內部控制本質在于管理。有關經濟人士說過:國家投入大量財政項目資金,為老百姓辦實事,辦好事,可一些地方決策者及管理者利用資源轉化資產,資產轉化資金的模式,想方設法將國家財政資金爭取地方建設,再從建設項目為謀取好處,相當于用他人的資金為他人辦事,不講質量,不講效果,不講效益,既有發生浪費資金的、重復建設、資產閑置現象的發生。財政項目資金的使用管理過程中,需滿足人民群眾的要求,應建立財政項目使用資金管理政策、程序、方法勢在必行。決策者、管理者、操作者的崗位職責必須分離,也就是項目決策者、勘察設計人員、竣工驗收人員、決策控制人員、監督檢查人員由不同部門或不同人員擔任。每一個項目實施前、實施過程中接受相關部門人員進行績效考核和評價,建立誰負責、誰承擔責任的考核機制,并將國家投入財政資金建成項目報國資委或地方國資局備案待查。
(二)工程項目管理的主要風險點
(1)財政資金績效目標考核和評價工作滯后,主要是由于高層人員的職業操守及中、低層專業人員的勝任能力不足導致。項目立項后,資金撥付之前,未事先經財政預算績效考核職能部門核實審批,尚未提供每一個項目建成后,每年的資金流入量、資金流出量及凈現值、資金回報率、項目使用期等方面經濟效益分析,導致立項缺乏可行性研究報告或可行性研究報告流于形式、決策不當,盲目上馬,難以實現預期的經濟效益或社會效益,甚至項目建成也就是項目停產的失敗現象。
(2)項目招標暗箱操作,存在商業賄賂,可能導致中標人難以承擔工程項目建設的任務,中標價格失實或中介機構收取管理費,層層轉包工程,甚至出現相關人員涉案。
(3)工程造價信息不對稱,技術方案不落實,概預算偏離實際,差異額顯著異常,可能導致項目失敗。
(4)工程物資質次價高,工程監理不到位,項目資金尚未落實,資金缺口大,期限長,未考慮通貨膨脹等因素,導致工程質量低劣,拖延進度甚至使項目在建設中中斷。
(5)竣工驗收與決算審計不規范,甚至驗收人員最終把關不嚴,導致工程交付使用后發揮不了立項前的預期效益,使項目存在重大隱患。
(三)針對工程項目的主要風險點建立控制措施
(1)項目立項的過程包括項目建議書,可行性研究報告,項目決策三個階段,建設單位應在為三個階段建立相應的內部會計控制制度,需報財政部門的績效評價相關科室審核后再經當地人大常委會審議批準立項。
(2)項目建設單位應當組織紀委監察、審計、國土、規劃、工程技術、財政、環保、法律部門的專家對項目建議書和可行性報告進行充分論證和評審,并出具評審意見。但是,從事項目立項的可行性研究機構不得再從事可行性研究報告的評審,防止為自身利益出現舞弊現象發生。
(3)項目建設單位應按照規定權限和程序對工程項目進行決策。
(4)項目建設單位對項目立項后,正式施工前應取得建設用地、城市規劃、環境保護、安全施工等到方面的許可。
(5)工程項目招標應采取公開招標方式,由項目建設單位牽頭組建當地政府紀律監察、審計、國土、環保、財政等職能部門的評標委員會進行招標、開標、評標和定標工作,擇優選取具有相應資質的承包單位和監理單位,并在規定的時間和職權范圍內訂立書面合同,明確各方的權利、義務及違約責任。
(6)工程項目的造價應組織相關部門的專業人員審查編制預算的依據、項目內容、工程量的計算及定額套用等是否真實、完整和準確。加強設計單位變更管理要求,因過失造成設計變更,應追查相關責任人員的責任。確保概預算科學合理,施工圖的預算編制方法適當有用,防止概預算偏離實際。
(7)項目建設單位應當加強工程項目建設全過程的監控,實行嚴格的概預算管理和績效評價,切實做好及時備料,確保資金到位、落實責任,為使工程達到可使用狀態的設計要求。實行嚴格工程監理管理制度,嚴禁不合格工程物資投入工程項目,對施工質量、工期、進度、安全和資金使用進行有效的監督。每筆財政資金的撥付需提供完整的書面文件資料,須先經財政績效考核部門事先核實簽字,由財政撥付資金部門審核,再經主要負責人簽批后方可予以撥付項目資金。
三、規范財政項目資金的長期內部控制機制,提高財政資金 ? 使用效率和效果
效率是速度,效果是質量。關鍵在于工程質量發揮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關鍵在于人的勝任能力和職業操守道德,規范財政資金運行,保證財政資金使用安全,提升財政資金使用效率,防范項目資金風險和廉政風險,發揮應有的效率作用。
參考文獻:
[1]劉洪林.當前我國財政資金預算績效管理問題分析[J].財會學習,2017(21):83.
[2]董紅新.小議財政項目資金預算績效管理[J].管理觀察,2017 (18):137-138.
[3]許情敏.有關事業單位專項資金預算編制與執行管理的研究[J].財經界(學術版),2017(07):6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