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脈江
摘 要 我國為了解決能源短缺危機,近些年大力推行綠色發展理念,發展清潔能源。清潔能源主要包括核能和可再生能源,對環境污染較小,能夠源源不斷地供應,是未來能源的理想選擇。本文針對如何推行綠色發展理念、助力清潔能源建設,首先闡述了清潔能源的種類和特點,然后分析了清潔能源建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最后提出了促進清潔能源建設的建議。
關鍵詞 綠色發展 清潔能源 建設
一、清潔能源的種類和特點
清潔能源是環保能源,對環境友好,主要包括三大種類:一是可再生能源,例如水能、風能、生物能、太陽能、氫能、地熱能、潮汐能等;二是新能源,例如天然氣、潔凈油、清潔煤、核能等;三是新型高效的自動化控制技術和設備。
清潔能源的完整定義是指對能源清潔、高效、系統化應用的技術體系,具有以下特點:
第一,清潔能源不是能源的分類而是一種技術體系;第二,清潔能源在重視清潔性之外,也重視經濟性;第三,清潔能源的清潔性是指滿足一定的排放標準。[1]
二、清潔能源建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一)相關政策體系不完善
清潔能源的發展建設需要政府主導開展,而目前我國相關政策體系還不完善,缺乏經濟激勵,缺少穩定性和協調性強的政策,這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清潔能源的發展,所以促進形成有利于清潔能源發展的政策體系是當務之急。
(二)資金和技術存在短板
因為清潔能源的發展涵蓋領域非常廣泛,相關技術比較復雜,資金需求量大,所以我國除了在少數清潔能源領域領先世界,在很多領域還存在資金不足、技術落后等問題。在政府各級財政撥款渠道中,缺少關于清潔能源發展項目的規劃,導致清潔能源發展資金不足。[2]我國在太陽能、風電、水電等可再生能源領域的發展水平領先世界,但是在更多的領域技術水平較低,自主研發能力較弱,缺乏高端設備制造能力,需要依賴進口來彌補技術和設備上的短板。
(三)市場需求不穩定
由于清潔能源開發流程復雜,市場化時間短,所以商品化程度偏低,清潔能源產業薄弱。市場經驗的缺乏導致清潔能源企業很難提供契合市場的產品和服務,再加上市場法規不足和缺少工業標準,導致相關需求增長緩慢,缺乏連續穩定的市場需求。
三、促進清潔能源建設的建議
(一)完善相關政策體系
為了促進清潔能源建設領域的快速發展,需要政府進一步完善相關政策體系。能源部、財務部、發改委等有關部門同屬政府方面,需要建立完善的協調機制和聯席會制度來組織它們的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同時對于非官方機構,如行業協會、企業集團等,要統一思想認識,意識到促進清潔能源發展建設并非僅僅是政府的政策類工作,也是需要各個市場主體參與的經濟投資行為。政府和市場相關機構應該統一思想認識,規范工作機制,建立有效的監督監管體制,優化運作流程,目標一致,齊心協力,集中各方資源促進清潔能源的發展。
(二)加強資金和技術投入
首先,在政府各級財政撥款渠道中要支持清潔能源項目的發展,各級政府要通過媒體、政策、會議向社會倡導加大對清潔能源項目的投資,積極吸引和引導企業、個人投資,保證清潔能源建設所需的資金充足。
其次,各級政府要進一步拓寬合作領域,加大與國際組織、機構合作的力度,積極推動在清潔能源研究和生產上的雙邊、多邊合作關系,增進各方技術、理念、文化交流。同時采取切實措施,創造有利于吸引外資的政策、基礎設施、場地等,吸引國際機構和社會團體、企業家和個人來華投資清潔能源項目。
(三)培育相關市場需求
首先,在各級政府提供政策支持的基礎上,倡導清潔能源企業進行橫向聯合,通過各方交流、共享資源,促進新工藝、新技術的引進,提高產品和服務的質量,降低生產成本,擴大銷路。
其次,各級政府要通過有關政策激勵有條件的企業和個人投資清潔能源項目,并提供技術培訓培養行業技術人員,逐步形成持續穩定的清潔能源市場。
最后,各級政府要加強建立清潔能源技術產品的評價指標體系、產品的檢測和質量認證體系,建立國家級質量監測系統,建立健全市場保障機制,同時形成支撐清潔能源產業發展的技術服務體系。[3]
四、結語
本文在推行綠色發展理念的背景下研究了清潔能源建設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并提出針對性的解決建議。相關政策體系不完善導致缺少穩定性和協調性強的政策,需要完善相關政策體系來促進清潔能源的發展。我國清潔能源建設除了在少數領域領先,在很多領域存在資金不足、技術落后等問題,需要加強資金和技術投入。清潔能源缺乏連續穩定的市場需求,各級政府要倡導清潔能源企業聯合、出臺有關激勵政策、建立清潔能源技術產品評價、檢測、認證體系以形成穩定增長的市場。從長遠上看,不可再生能源終有耗盡的一天,積極推動清潔能源的建設對保障國家未來發展意義重大。
(作者單位為東方電子集團有限公司)
參考文獻
[1] 李文華.新時期國家能源發展戰略問題研究[D].南開大學,2013.
[2] 張瑞卿,周嘯波,饒建業,楊定華,王啟民.中國分布式清潔能源發展現狀和展望[J].沈陽工程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7(4).
[3] 陸文敏.清潔能源的發展現狀及其在農業領域的應用[D].上海交通大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