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文雪
【摘 要】肖邦是浪漫樂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他是19世紀著名的作曲家。他創作的音樂作品幾乎都是為鋼琴而作。在音樂的歷史長河中,他留下了許多令人嘆為觀止的杰作。本文立足于肖邦的《夜曲》(Op.48 No.1)這部作品,對肖邦的生平以及他創作的這部作品進行曲式結構方面、和聲配置方面以及演奏要點等方面進行簡要的分析。
【關鍵詞】肖邦;《夜曲》;曲式結構;和聲分析;演奏要點
中圖分類號:J605? ?文獻標志碼:A? ?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19)20-0058-01
一、作者簡介
弗里德里克·肖邦(1810-1849)出生于華沙附近的熱左瓦·沃拉。他從6歲起便開始學習鋼琴,8歲登臺演出,16歲進入華沙音樂學院學習作曲。1830年,肖邦動身前往巴黎進行深造并定居于此。肖邦一生中創作了許多不同體裁的音樂作品,每種音樂體裁表達的思想情感都不相同。肖邦在鋼琴作品方面涉及的風格及體裁十分廣泛。他對浪漫樂派的發展及作品寫作作出了巨大的貢獻,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對后人影響深刻及廣泛,被譽為“鋼琴詩人”。
二、《夜曲》(Op.48 No.1)簡析
(一)曲式結構。這首《夜曲》(Op.48 No.1)是一首復三部曲式結構的作品,可以將其分為首部、中部以及再現部。其中,首部是第1-24小節,中部是第25-48小節,再現部是第49-72小節,尾聲部分是第73-77小節。
本首作品的首部是有再現的單三部曲式。其中A段為1-8小節,分為兩個樂句,各自都是4小節。第一樂句的調式調性是c小調,第二樂句由降E大調轉為g小調。B段為9-16小節,是一個展開型樂段,旋律改為上行,分為四個樂句,第一樂句是9-10小節,調式調性為降D大調。第二樂句是11-12小節,調式調性為c小調。第三樂句是第13小節、第四樂句是14-16小節,調式調性都是c小調。這四個樂句的小節數分別為2、2、1、3。再現段A為第17-24小節,是A樂段的變化再現、動力再現。
本首作品的中部屬于展開型中部,也稱為插部性中部。整首樂曲在進入中部后,采用了新的音樂材料,織體也與首部有較大的不同。由兩個樂段構成,曲式結構為有再現的單二部曲式。其中,C段為25-32小節,可以分為兩個樂句,各自為4小節,調式調性為C大調。 D段為33-40小節,可分為兩個樂句,各是4小節。織體的變化給人一種莊嚴肅穆的感覺。再現段D段為第41-48小節,分為兩個4小節的樂句,是D段的變化重復。在D段中,不穩定的三連音陳述方式以及大量半音音調的運用,加強了全曲的戲劇性及動力性。同時,這個部分也是全曲的高潮部分,營造出一種動蕩不安的氣氛,結構清晰完整連貫。中部與首部形成了對比,調式調性建立在C大調的基礎上,采用同主音大小調的形式。
本首作品的再現部為首部的變化再現及動力再現,曲式結構為單三部曲式。中部的織體形式逐漸變為三連音的半音階旋律進行,所以在再現部中也采用了部分三連音的織體形式。其中A2段是第49-56小節,分為兩個4小節的樂句,第一樂句為c小調,第二樂句的調式調性式降E大調轉為g小調,調式調性與首部相比沒有較大的變化,但織體形式較之前有明顯的改變。B樂段是第57-64小節,是首部B段的變化再現,可分為四個樂句,小節數分別為2、2、1、3,第一樂句是降D大調,第二、三、四樂句的調式調性轉為c小調。A3樂段是再現部的再現段,是第65-72小節,可以分為兩個4小節的樂句。在樂曲的最后,加入了5個小節的尾聲。從整體上來看,再現部與首部的音樂色彩相比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比首部的情緒更加激動和莊嚴,隨著情緒的改變,再現部的速度也隨之加快。
(二)和聲配置。肖邦在和聲配置方面有許多獨特的見解,并進行創新和付諸實踐。這首樂曲的和聲配置多次使用七和弦,在功能上體現出一種不穩定的因素,與這首夜曲的基調相吻合,表現出一種惆悵、憂傷的情懷。在首部的再現段中,使用了降Ⅱ級和弦以及升三音I級七和弦,造成一種離掉的感覺。整首樂曲的和聲配置由簡單到復雜,使用了大量的調性轉換以及下屬方面的變格和聲進行以及非功能型手法。這種手法凸顯出一種特有的抒情性,具有浪漫時期音樂的典型特點。
三、演奏要點
在演奏這部作品時,要注意借助于手腕的運動和稍微放平的手指觸鍵,以此來演奏出飽滿透亮的音色以及營造柔和的氛圍。同時,要將旋律的歌唱性及連貫性演奏出來,注意旋律的走向,不用拘泥于節奏的準確,在不同樂句間可以使節奏稍有彈性,但要把握好分寸。句子與句子、段落與段落之間要做好銜接及連貫。除此之外還要注意復調織體在本首曲子的運用,在演奏時,要注意聲部之間的控制與協調,做好多聲部之間的平衡。在遇到不同織體時也要進行不同的單獨練習,例如,在彈奏和弦居多、節奏復雜多變的織體時,要用肩膀帶動大臂,再把力量傳送到指尖,三關節也要主動發力,提高手指的靈活性與獨立性。
參考文獻:
[1]周山龍.淺析肖邦夜曲Op.48 No.1[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09.
[2]韓婷婷.和聲與結構的個性化發展—以肖邦夜曲Op.48 No.1為例[J].當代音樂,2016.
[3]龔璇.論中西方鋼琴作品語匯表現手法之共通性—以<二泉映月>和<肖邦夜曲Op.48 No.1>為例[J].大眾文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