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滄粟
【摘 要】美學隨著現代化技術的發展,由過往的單一角度轉變為多層次化。在當前的新媒體電影藝術中,不僅僅要考慮到電影的特效與劇情,還要考慮到電影的畫面,為了更好地表現電影的主題,需要將繪畫藝術與電影畫面相融合,提高電影的畫面感,突出電影表達的文化與主題。
【關鍵詞】新媒體;電影藝術;繪畫藝術;結合
中圖分類號:J9 ? ? 文獻標志碼:A? ?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19)20-0121-01
電影作為綜合藝術的一種表現形態,將文學、舞蹈、繪畫、戲劇、音樂、攝影、建筑合為一體,對時代的發展具有重要的影響。伴隨著社會的進步和技術的發展,電影已經不是單純對過往的事情進行描述,而是對于未來的向往和描述,對觀眾的思維習慣起到了一定的改變或影響。
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新媒體的誕生,微電影作為一種新的媒體形式呈現出來,新媒體電影藝術要想創新,應該充分利用如今的藝術,將繪畫藝術與電影藝術相結合,提高表現力度。
一、色彩與構圖
色彩方面,人們視覺感受最初就是色彩,色彩主要為冷色調和暖色調,主題根據色彩的色調烘托,不同的色調搭配不同的顏色。色彩需要經過認真搭配,不一樣的搭配呈現出不同的色彩,經過對色彩的調色和修改,才能凸顯出畫面的主色。比如克勞德·莫奈的油畫《The Walk》,色彩搭配的主色為綠色,在主色不變的情況下,作者把天空顏色調為藍綠色,這樣在不調整畫面主色調的情況下,天空的顏色沒有偏離,還凸顯了畫的主色調,增強了畫面的對比度,提高了畫的內涵。新媒體電影與繪畫藝術的結合,可以更完整地將色彩表現得更完整,細節能夠更好地體現出來,對于觀眾視覺的沖擊更鮮明,提高觀眾的感染力。
構圖方面,構圖的作用在作品中有非常大的影響。構圖可以讓電影思想更為鮮明,藝術風格更為多彩。繪畫技術是首先利用構圖技巧的藝術。在十九世紀,繪畫師將構圖以平面和繪畫的形式展現出來。比如,畢加索的《蓬圖瓦茲風景》被應用到很多的電影中,將畫面中的遠景、近景采用三段式構圖,第一段為紫色調的天空,其占了畫面的二分之一部分,中間的遠景田野為二段式,將田野進行虛化,第三段,作為主要的部分的近景田野,遠近對比,更好地突出繪畫的主要內容,如果第一段天空位置占據過多,會導致繪畫展現出很空的形態,如果二三段位置過多,會導致畫面過于凌亂,給人壓迫感。由此可見,繪畫的構圖在其中體現出重要的作用,構圖可以讓繪畫更具層次感,使得繪畫的主次更加分明,更能夠凸顯出繪畫所以表示的內容。
二、新媒體電影藝術與繪畫藝術的結合
繪畫藝術對新媒體電影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例如,我國的國畫,其中山水、人物、花鳥等,在繪畫筆法中,主要有側鋒、順鋒、中鋒、逆鋒、拖筆、提筆、勾筆等方式,每一種筆法都有其特殊的作用。比如,清代畫家朱耷的作品——《荷花小鳥圖》,主要采用了側鋒的筆法,其畫面初看柔和,實則體現出的是以柔克剛的畫風和意境,通過畫面的墨色濃淡程度,描述了繪畫荒涼、孤寂的意境。繪畫大師劉妍作品《島》成功地將現代媒體與古代繪畫技術相結合,將原有的靜態形式以動態形式表現出來?!秿u》與《荷花小鳥圖》都為水墨畫,前者以動態形式展現畫的意境,后者以靜態形式展現畫的意境,都鮮明地表達了作者的獨白,因此可以得出,新媒體電影藝術與繪畫藝術結合,將會更好地表達其主題和情感。
在視覺方面,繪畫對裝裱的重視程度較高,古有“三分畫,七分裱”一說。裝裱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其樣式有圓形、方形、扇形等,裝裱的樣式不同所表述的含義就不相同,既有小量的留白,也有大量的留白,作為中國繪畫藝術里具有極高內涵和學問的留白,裱畫可以為新媒體電影注入新的生命力。比如,導演馮小剛作品《我不是潘金蓮》就運用了裱畫的形式,導演借用圓形表達團圓的主題,其周圍大量的留黑,更好地將電影主題表現出來,這是對常規定式的一種打破,開始觀眾或許有些不習慣,但是隨著圓形的放大,周邊的黑色會被忽視,觀眾會將焦點集中到圓中,隨著畫面的滾動,可以更好地把觀眾帶入到角色中,跟著電影情節的展,產生相應的共鳴。
三、結語
新媒體電影藝術與繪畫藝術的結合可以讓電影作品更能突出主題與創意,電影作品的表現形式更加豐富多彩化,不斷提升電影作品的藝術價值,更好地體現電影作品的文化內涵。過去,對場景、人物的描述主要依靠畫家的描畫,一幅畫包含了畫家對生活的感慨和創作的靈感,提高了人們的審美,也豐富了人們的思維。新媒體藝術與繪畫藝術相結合,使得媒體藝術的畫面感更強,更好地處理畫面的色彩、構圖,對于主題更明確地體現出來,提高對觀眾的吸引力。
參考文獻:
[1]江河,王大根.新媒體藝術鑒賞[M].合肥:合肥工業大學出版社,2011.
[2]周逸.一場跨界和跨空間的藝術接龍游戲[J].Vision 青年視覺,2015(11).
[3]黃愛玲,潘國靈,李照興.王家衛的映畫世界( 2015 版)[M].香港:三聯書店( 香港) 有限公司,2015.
[4]王云亮.中國古典藝術精品圖解:繪畫[M].銀川:陽光出版社,2012.
[5]陳穎.誰收藏誰:大師和他們珍藏的大師們[J].藝術與設計,20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