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生德
【關鍵詞】 寄宿制;社團;地方資源;傳統游戲;模式
【中圖分類號】 G623.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9)12—0024—01
隨著農村寄宿制學校普遍存在學生低齡寄宿、缺少親情、厭學情緒嚴重等問題。因此,有必要在寄宿制學校加強學生社團活動開展,增加課余生活的趣味性,拓展和彌補教育教學方面的不足,緩解孩子緊張的學習生活和遠離父母的想家的情緒。本文主要探討寄宿制學校如何有效開展第二課堂活動。
一、因地制宜,充分發掘當地資源優勢,豐富多彩的開展學生社團活動
寄宿制學校大多地處偏遠山區,當地河谷縱橫交叉,河灘較多,各種卵石遍地都是。學生自發地撿來許多石頭,用彩筆在石頭上畫了各種花草樹木、蟲魚鳥獸、人物臉譜。豐富多彩的石頭彩繪不僅豐富了孩子們的業余生活,而且陶冶了孩子們的情操。創意美術社團的孩子用廢舊報刊、 樹樁、盤子創作出栩栩如生、活靈活現的作品,彰顯出孩子們的心靈手巧。孩子們用來創作的材料雖然普通,不起眼,就地取材,但極大地激發了孩子們的創作熱情,陶冶了孩子們的情操。
二、繼承創新,充分挖掘傳統游戲,增加趣味性,形式多樣地開展學生社團活動
社團活動不必一味地追求“雅”,需雅俗共賞。課間活動單一,好多孩子不愿動,不想動,總也提不起興趣。在學校領導和值周老師的多番催促下,學生才不情愿地起來做做樣子。究其原因,是因為學生沒有興趣,沒有參與的熱情。趣味性是第二課堂活動最突出的優勢。沒有趣味性,便沒有學生參與的熱情,即使老師強迫也不行。第二課堂活動就是要讓學生感興趣,讓每個學生從中體會到樂趣,樂而忘返,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社團的作用。而因材施教,繼承傳統,有所創新,才是教育的初衷。讓學生在充滿樂趣的活動中學到知識和技能,實現自我超越,既開發了學生的智力,又提高了學生的能力,而且也使學生體魄得到加強。
三、借鑒創新,融入現代氣息,有計劃、有目的、有步驟地開展學生社團活動
現代多媒體技術、各類科技興趣小組活動吸引了大批興趣愛好者,學生對各類新奇事物充滿了好奇心。像“航模”、“景泰藍掐絲沙畫”、“鉆石繡”、“攝影”等具有現代文明氣息的社團活動,也不乏愛好參與者。在輔導老師的精心指導下,學生完成了一批高質量的精品作品,不僅鍛煉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審美鑒賞能力,掌握了一項技能,也為孩子將來成功走向社會打下了良好基礎。這些具有濃郁時代氣息的社團活動,讓學生的實踐技能,從低到高,循序漸進,逐步提高,使學生的興趣特長從無到有,逐步發展,成為伴隨學生終身的一項興趣愛好。
四、創新模式,使活動有效開展
隨著社團活動的不斷發展,社團活動的模式也應不斷創新。除了學校正常組織開展的活動,像鼓號隊、腰鼓隊,電子琴、合唱、舞蹈等大型社團,各班均應有計劃地開展相應的社團活動,組織相應的興趣小組。如創意美術、石頭彩繪、剪紙、書法、科技制作、黏土制作、“鉆石繡”等。結合我校開展的“快樂校園”創建和體育藝術“2+1”活動,堅持“一校多品、一班一特色”的發展思路,不斷提升社團發展內涵。 事實上,農村寄宿制學校開展第二課堂活動,也有著得天獨厚的條件,對于農村寄宿生來說,學校就是他們的第二個家。學生在校時間長,他們的學習、生活都融入了這個大家庭,學校開展活動自由、靈活。
五、總結經驗,讓活動在探討中不斷發展壯大
第二課堂活動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在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的同時,讓每個學生體會到學習的樂趣,體會到成就感。第二課堂活動促進了孩子們綜合素質的提升,孩子們在家里主動地幫父母做事了,懂得感恩父母,體諒他人,學到了課本以外的知識技能,社會實踐能力得到進一步提高。學生從個人興趣出發參加一至兩個興趣小組的活動,培養了初步的特長,促進了全面發展。通過興趣小組活動,開發了智力,促進了學習成績的提高。同時,輔導員老師在充分發揮自己特長的同時,堅持邊學邊教,既培養了學生,又促進了自己專業水平的提升,一批年輕的輔導員老師,經過不斷地錘煉之后,成長為學校的教學骨干。
六、推廣經驗,帶動學校發展
要進一步豐富活動內容,利用 “鄉村學校少年宮”活動,補充課堂教學的不足,拓展學生知識面,增強動手操作能力。加強輔導員隊伍建設,按學年制定具體的輔導員隊伍培訓計劃,并能按照計劃切實開展培訓工作,通過“請進來”或“走出去”的輔導員培訓活動,提高輔導員教師的業務素質。堅持從少年兒童的自身特點和規律出發,形成一系列特色鮮明的活動項目。善于總結我校第二課堂活動開展的成功經驗,形成我校的獨特特色,輻射帶動周邊學校共同發展,為我區寄宿制學校教學質量的提高做出有益的貢獻。
編輯:蔡揚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