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森
【摘 要】隨著時代的發展和我國教育事業的進步,使得當前政府以及人民對當前大學生外語課程的發展情況有更大的關注。我國當前對教育事業的發展方向主要是使城市地區的教育得到更加均衡的發展,使得我國大學生能夠在新課程教育模式下獲得更高質量的學習的機會。因此本文主要對我國新課程模式下大學生外語課程中社會主義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教育策略進行一定的分析討論,希望能夠為后期的相關研究者提供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大學生;外語課程;社會主義意識形態教育;社會主義;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41? ? ? 文獻標志碼:A? ?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19)20-0164-02
隨著經濟的發展以及當前社會競爭壓力的逐漸增大,使得學生在學校進行學習的階段就必須要接觸到更多的社會實踐以及各種的法治教育,鄧小平曾經講過,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因此,在大學生階段對學生進行一定的外語課程社會主義實踐教學是十分必要的。為了使得外語課程社會主義意識形態教育的實踐活動更加順利的開展,因此需要針對一定的主題在大學生校園開展更加豐富多彩的活動,并且在進行教育的過程中使得學生自己進行選擇其要體驗的主題,教師的職責就是將其主題與實際的外語課程教學進行更加緊密的聯系,使得學生在不斷的實踐化的練習過程中受到外語課程社會主義教學的熏陶。
一、大學生課程社會主義意識形態教育的依據
馬克思主義認為,實踐是理論認識和發展的前提和基礎,是理解發展的動力。對真理的掌握需要一個從實踐到認知的過程,再到對實踐的反復驗證。因此,課堂教學應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從現實生活出發,讓學生體驗生活實踐。將感性直覺整合到理性的內部理解中,并在生活實踐中測試邏輯思維活動。其次,大學生外語課程的日常社會主義意識形態教育是教學的體現。傳統的教學方法是教師的機械化講課,學生被動地聽講座,限制了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外語課程教學中,外語課程一直充滿創新精神和獨特個性,也是衡量學生語言水平的標準。在早期的語文教學中,外語課程是我國最早開設的,因此該教育備受關注。
二、加強外語課程社會主義意識形態教育建設的重要性
隨著全球化進程的不斷加快,社會處于復雜和變化的狀態。在大學生外語課程課堂融入時政知識,可以激發學生的愛好和興趣,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及時了解中國的發展狀況。從而發展與時俱進的先進理念和觀念,通過適當調整自身,可以有效地滿足當前道德與法制教學的基本需求。對學生未來的發展做出了明確規劃。同時,由于在經濟水平快速增長的同時,市場競爭也越來越激烈。由于大學生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不夠成熟,容易受到外部條件的影響,一些學生會形成極端主義,個人主義和拜金主義等錯誤觀念。時政教學內容的引入已成為大學生外語課程課堂必須注意的課題。教師可以選擇典型的社會案例作為課堂教學中的課堂教材,有利于改善大學生的法律修養。同時,大學生的道德和法治課堂也強調培養具有能力和道德與法制誠信的優秀人才,以引入時政教學的方式。在信息社會,中學生渴望獲得更有效的信息。在各種方法的實踐中,學生可以在充分關注時事的前提下,了解一定數量信息的事實,通過長期的發展和積累,學生的思維也可以成功地從量變到質變,最終實現德才兼備的目標。
三、加強學校外語課程后的實踐活動
(一)對外語課程課本經典文章進行誦讀。外語課程教育的基礎就是通過讓學生對我國符合大眾品味的思想進行學習,并且在進行誦讀的過程中逐漸感受到我國思想品德的博大精深,在進行誦讀的過程中,為了使得學生更加感受到實際的氛圍,學校還應該為學生創造一個更加適合學習社會主義文化的氛圍,例如播放一段歌頌社會主義的音樂。例如在進行實際教學的過程中,為了使得學生對傳統美德有一定的了解,學校可以組織學生在每節課前的五分鐘之內進行古代思想家文章的朗讀,筆者在進行實際的教學過程中主要選擇經典文章進行朗讀,為了使得學生更加主動參與到該活動中來,還應該經常性地舉辦經典朗讀比賽,為朗讀優秀者頒發一定的獎品,通過這種活動的舉辦,通過有感情的朗讀,可以對當前學生的道德情趣有一定的影響。
(二)開道德講堂形式的外語課程。外語課程的實踐化的行動不僅是為了更好地提升學生的內在修養,同時對其為人處世也有著較大的幫助。進行道德講堂的主要目的就是使得學生將古代的傳統美德進行一定的內化,促進大學生學生形成更加正確的社會公德以及職業道德,并且在不斷學習的過程中對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進行更加深入的了解。在開展道德講堂的過程中,相關的教師應該將其理論與實際進行更加緊密的結合,不能光講理論,理論與實踐進行更加緊密的結合會使得學生更加深入地對道德教育進行理解。在進行例子的選擇的過程中,應該注意盡可能地選擇身邊的人或事進行講述,使得學生在潛移默化中不斷受到其外語課程教育的影響。
四、外語課程社會主義意識形態教育的應用
(一)將學生生活中的相關社會主義教育內容融入教材。據實際教學經驗可知,學生的經驗主要包括兩個方面。首先是學生與同學、老師和家長之間的互動。這是最直接的獲得經驗的方法。其次,學生通過電視、互聯網和其他媒體學習。在道德教育中,教師往往以英雄和其他模范人物為典型的教學實例,如任長霞、焦裕祿等。這些例子是關于社會主義社會的美德經典和法治教育,但是有些例子的歷史背景對于學生來說比較陌生,使得學生對該部分的內容理解的難度較大。因此,教師應該把與學生生活相關的典型事例理解為教材內容的組成部分。
(二)通過英語課程培養大學生的社會主義精神。在個體與群體進行交流的過程中,由于個體與個體之間進行了較為深刻的接觸,因此使得某些興趣愛好類似的個體更加容易組成一個小團體,并且在內心深處,處于小群體的人總會覺得自己比外界的人更加優秀,因此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應該使學生更加愿意尋找學生群體中的同質性,使得學生更加愿意承認其他學生的優點,并且進一步對自身進行一定的反省,從比自己優秀的人身上學習更多的東西,取長補短,使得自己能夠更加優秀。為了使得學生的群體效應更加明顯,因此需要對其社會主義精神進行培養。社會主義精神主要表現在個體處于集體中的過程會承擔一定的組織以及協調的作用,在對學生進行教育的過程中,不僅需要強調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同時還應該使得學生更加明確在社會主義之中應該肩負著怎樣的責任等因素,使得學生能夠通過學習進而逐漸地形成一定的信念,只有讓學生體會到責任感在其實際發展過程中帶來的快感,才會使得學生能夠更加自主地承擔相關的責任,使得學生在今后的學習以及生活的過程中更加愿意加入到實際的社會活動中。其次是開展社會道德教育,大力倡導全體公民遵守幫助他人,保護環境,文明禮貌,遵守公共生活和社會互動的法律法規等行為準則,為年輕人的健康成長創造良好氛圍。
五、結束語
本文對大學生外語課程社會主義意識形態教育策略的內涵及其理論依據等進行了梳理概括,結合自己的教育實習經歷,對大學生外語課程社會主義意識形態教育的實施現狀進行了較為深入的研究與分析,以探索大學生外語課程社會主義意識形態教育全方位的應用策略,力求在最大化發揮社會主義意識形態教育在大學生外語課程教學中的優點,同時盡可能克服其缺陷。
參考文獻:
[1]高瑛.我國外語專業批判性思維能力培養模式構建[J].外語學刊,2017(02):127-132.
[2]王永亮.互動協同評價模式下的高校英語寫作教學——基于學習者認知視角[J].英語廣場,2019(02):75-80.
[3]王永亮.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學生英語學習“動機減退”成因及對策研究[J].江蘇外語教學研究,2017(03):36-40.
[4]劉林.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幾個重要關系[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