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岳峰 余茵妮
[摘? ? 要] 智能科技在現代生活當中扮演的角色日益重要,傳統文化產業引入智能化管理是必然趨勢。當前,大部分傳統圖書館由于客觀原因依然存在:服務手段落后、服務質量不穩定、場地空間不足、人員數量與素質不到位等諸多方面制約。隨著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入,圖書館智能化必然是未來文化產業改革的重要方向。
[關鍵詞] 智能化;大數據;文化產業;圖書館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9. 11. 067
[中圖分類號] G251? ? [文獻標識碼]? A? ? ? [文章編號]? 1673 - 0194(2019)11- 0156- 02
0? ? ? 前? ? 言
當前,國內許多大中城市的圖書館開始引入并使用移動互聯網、物聯網等技術,配合智能應用平臺普遍實現了讀者自助辦證、自助借還等服務。隨著人工智能的進一步發展,智能化技術將在圖書館信息資源管理、讀者服務、圖書館整體管理等方面有更加緊密的結合。
1? ? ? 智能化圖書館的發展趨勢
1.1? ?現代服務趨勢
圖書館是一個地方文化產業發展的標志,城市文化水平越高,圖書館規模就越大。許多地區的傳統圖書館陸續出現了諸如:場地空間不足、找書困難、借還手續煩瑣、圖書資源有限、流通效率不高、影響讀者體驗等問題,加之閱讀空間與儲存空間、人員工作的時長與自由閱讀需求等所形成的新矛盾,傳統圖書館的智能化改造或是新建智能圖書館被提上了日程。智能圖書館實現了各項自助借還手續,使讀者用戶可以更便捷地進行閱讀,簡化了管理方法,提高了管理效率,保證了圖書館內的物資安全,成為現代圖書館的建設方向。
1.2? ?數字發展趨勢
國內的圖書館形態,主要是以復合型圖書館的形式存在。智能化圖書館以數字圖書館為核心,利用現代信息化手段使國內資源數字化,將紙質版資源和電子版資源復合共存和集成訪問利用,通過互聯網進行信息傳遞,實現圖書資源的傳播。建設智能化圖書館,主要是通過復合圖書館的存在模式,運用各種技術和手段,探索引入圖書館的使用技術,并探討在電子和印刷的雙重環境中如何將系統和服務有機結合。
1.3? ?RFID技術智能管理的應用
應用RFID射頻技術開展的物聯網技術最為國內圖書館廣泛應用,其核心步驟為:首先將傳統的圖書管理流程智能化,有效地去除傳統圖書管理流程里的各類人為問題,提高了圖書管理的效率;其次是提供自助借閱、歸還圖書服務,根據準確定位指引讀者找到目標資源,節約讀者的搜索時間,提升其圖書借閱體驗;最后是記錄讀者的個人信息,完整地跟蹤讀者的翻閱行為、借閱信息等,為圖書館的經營分析及科學研究提供數據支撐。
2? ? ? ZQ圖書館智能化建設現狀
ZQ圖書館新館于2012年落成并投入使用,該館在各項建設指標上,均按國家一級館的標準建設而成。為跟進新時期現代圖書館的發展形勢,ZQ圖書館新館的設計也非常重視科技創新力量的使用,在讀者借閱環節中采用RFID無線射頻識別技術,配合館內128臺供讀者使用的智能終端設備,從而實現讀者書刊借還自助管理服務,初步實現了讀者服務的智能化管理。但對比完整的圖書館RFID技術智能管理來說,依托RFID射頻技術向讀者開放自助借還服務僅是物聯網技術在圖書館管理中的部分應用,ZQ圖書館新館遠遠未達到全面智能化管理的要求,在當前的管理模式下,以下問題亟待解決。
2.1? ?傳統圖書管理方式占比過大
ZQ圖書館新館在借還手續上實現了讀者自助化服務,但在后臺分揀、圖書上架等環節還是靠傳統的管理員手工操作。開放式的圖書管理運作機制,容易使圖書出現錯架、亂架等問題,擾亂了圖書借閱的正常秩序。部分讀者只是隨意抽取圖書漫無目的地閱讀,放回時也隨意,不按原位置歸位;部分讀者為了方便自己,故意把圖書擺放在一些不起眼的位置,以防被別人借走。上述行為都導致圖書沒有按照圖書分類編號和索書號擺放,衍生了諸如:借閱需求的讀者找不到資源、錯架圖書資源擱置浪費、增大了圖書管理員的理架工作量等問題。
2.2? ?讀者數據無法追蹤利用
ZQ圖書館采用的方式卻是最原始的人手登記模式,某些功能館的圖書資源借閱需要獲取讀者的信息以便于統計和分析。在不查驗讀者證件的前提下,根本無法保證獲取的讀者信息準確有效,浪費了管理員資源。部分功能館內其圖書資源只允許館內借閱,不能外借,借閱數據、翻閱數據無法通過現代化手段收集,不能為圖書種類的選擇、訂購工作提供決策支持。
2.3? ?資源利用率不足
ZQ圖書館新館設計的日均接待量為6 000人次,根據2016-2018年的進館人數,其接待能力遠未充分利用。據2018年下半年的數據,期間進館人數為38.3萬。按150天開館時間計算,平均每天接待人數為2 554人,不足設計接待量的一半水平。2018年年末該地區的常住人口為49.7萬,根據總借閱量推算這一時期內的人均借書量僅為1.68本??v觀近年的閱讀數據,借閱排行前三的書籍類型主要是以小說和兒童繪本,說明讀者年齡段偏低,以青少年及兒童為主,其他年齡層次的讀者未有充分開發。上述推斷是建立在借閱證和圖書的對應關系上,缺乏更多維度的數據支撐,為進一步拓展資源的利用帶來了難度。
3? ? ? ZQ圖書館智能化策略
3.1? ?引入人工智能管理
圖書館智能化管理的核心是管理系統的智能化。通過利用智能管理系統,能幫助圖書館實現電腦、手機管書、圖書識別率高、圖書智能編目分類、借閱參數配置靈活、可嵌入公眾號、支持讀者自助還書、支持非手機讀者指紋借書等功能。同時配套使用圖書管理機器人。利用機器人工作,可以幫助實現圖書盤點、圖書搬運、圖書分揀、圖書上架等工作,將原來依靠的人手工作從繁重勞務中釋放出來,有效提升圖書相關管理工作的準確度與規范性。在智能機器人的指引下,能夠使讀者更快速精確地找到所需的讀物,提升使用體驗。ZQ圖書館以紙質書籍作為主要的讀者服務對象,引入智能化圖書管理系統,能克服傳統圖書管理系統的弊端,有效提升管理效率。
3.2? ?引入大數據技術管理
ZQ圖書館應完善讀者用戶的基本信息,對用戶類型進行有效的分類管理,運用大數據方式進行全方位畫像,構建現代數據信息平臺作為數據資源管理的基礎,通過數據的采集提升資源的管理能力和精準服務能力,以求使服務更加貼合讀者用戶的需求。在完善讀者個人信息的基礎上,圖書館通過對其進行智能抓取和關鍵詞抽取,對讀者用戶的使用數據如進館時間分布、閱讀頻率、閱讀資源類型、搜索痕跡等進行有效分析,從而掌握讀者用戶的閱讀需求,隨后做精準的推薦信息推送,提升資源的利用率和讀者的圖書館服務體驗。此外,ZQ圖書館應盡快利用RFID技術改造原有管理體系,使圖書資源、設施設備早日實現智能化管理,有效提升圖書館的對外開放時間,甚至是24小時無人值守化,從而更大程度上方便讀者用戶。
3.3? ?將智能化服務延伸至館外服務
國內的圖書館已基本實現了智能化管理,讓讀者在館內能夠獲得更好的閱讀服務,但現代居民的生活節奏緊張,未必能找到空余時間前往圖書館。從現代化服務角度而言,圖書館智能化服務的目標不單是提升讀者在圖書館內的閱讀體驗,還肩負著突破固定場所的限制,使圖書閱讀服務延伸至館外,為市民的日常文化生活提供更多元化的選擇,充分響應國家提出的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政策號召。在實現路徑上,構建數字化平臺,解決圖書的配送瓶頸,較大程度上實現圖書閱讀的館外服務功能。在現有第三方服務的基礎上,引入大眾化的服務平臺作為開展的基礎。例如,利用支付寶這個普及程度較高的支付、信用平臺,先行實現“線上下單,線下配送”的圖書借閱方式,鼓勵讀者用戶通過支付寶接入館內服務平臺,在點擊借閱圖書服務之后,利用支付寶的支付功能,自動對物流配送費用結算,能極大限度地方便讀者用戶。同時,還可利用支付寶的信用功能,進一步拓展讀者用戶的范圍。利用支付寶的芝麻信用評分,對讀者的信用等級做出比較客觀的評價,進一步判斷其是否需要押金作為閱讀保證,從而深度推廣信用閱讀的便民服務。其次,隨著館內電子資源的增加,也可以通過這些平臺讓讀者獲得在線閱讀等服務。此外,隨著我國公共服務電子平臺的增加,圖書館第三方服務平臺也可以進行進一步的拓展,例如接入居民社保醫保平臺、納稅平臺等。
4? ? ? 結? ? 論
綜上,智能科技在現代生活當中扮演的角色日益重要,傳統文化產業引入智能化管理是必然趨勢。國內公共服務體系的智能化越來越高,圖書館智能化服務也將獲得更加高效的提升,圖書館智能化必然是未來文化產業改革的重要方向。ZQ圖書館作為粵港澳大灣區的成員,應當充分發揮地域優勢,大力進行智能化改革,致力于文化產業的高質量發展。
主要參考文獻
[1]茆意宏. 人工智能重塑圖書館[J]. 大學圖書館學報,2018(2):11-17.
[2] 端州區人民政府網.圖書館年報 [DB/OL]. http://www.zqdz.gov.cn/, 2019-02-07.
[3]徐瀟潔. 基于數據驅動的智慧圖書館服務框架研究[J]. 圖書館學研究,2018(22):37-43.
[4]馮耕. 淺析公共圖書館構建“互聯網+”服務平臺的途徑[J]. 中國管理信息化,2018(22):145-146.
[5]馬巧梅. 基于RFID的高校智能圖書館管理系統的設計[J]. 電腦知識與技術,2017(36):179-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