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濤 趙昆 楊棣 張獻華
2.5? ?研究機構分布
經過分析, 共有176個院系、圖書館和其他科研機構(95%以上來源于大學)對Web 3.0進行了研究。如圖2所示,發表4篇以上(包括4篇)的研究機構是華中師范大學(8)、中國人民大學(6)、清華大學(4)、武漢大學(4)、南開大學(4)、中山大學(4)、遼寧師范大學(4)和景德鎮陶瓷學院(4),以上8個機構的總發文量為38篇,占論文總量的12.1%。
2.6? ?文獻地理分布
在文獻地理分布上,總共有29個省市發表了相關的文獻,其中發表相對比較多的省市是湖北(33)、北京(29)、廣東(25)、上海(22)、江蘇(20)、河南(14)、浙江(12)、湖南(11)八省市,具體數據如表3所示,這八個省市全部分布在中東部,共發表335篇論文,占論文總量的61.1%。而西部省市共發表65篇,占總論文數的13.7%。
3? ? ? 基于文獻分析結果的Web 3.0研究評析
通過以上文獻計量法的具體分析,現對國內Web 3.0研究評析如下:
(1)由研究主題及熱點分布可知,第一階段研究的重點在概述、技術體系、理論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寥寥無幾。第二階段各類研究快速發展,尤其是概述、技術體系、應用于圖書館和應用于網絡傳播營銷研究的發文量分別占該階段論文總量的21.9%、23.2%、30.1%和12.8%。第三階段明確了該領域研究發展的方向,概述、技術體系、應用于圖書館和應用于網絡傳播營銷研究。
(2)由期刊分布可知,發文量排在前九名的期刊均屬于圖書館、情報與文獻學類,說明Web 3.0研究成為該領域的一個學術熱點。
(3)由核心作者分布可知,核心作者發文數量為14,占總量的4.45%,該比例遠低于文獻計量學中核心作者發文量的下限(應占總發文量的20%),該研究領域還未形成一支穩定的核心作者群。
(4)由研究機構分布可知,高校是Web 3.0研究的主力。值得關注的是,在研究機構中,各院校圖書館機構總和為36個,占20.5%;同時,各院校圖書館發表論文量占22.3%。由此可見,各院校圖書館在Web 3.0研究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5)由文獻地理分布可知,西部省市共發表65篇,占總論文數的13.7%,可知國內對Web 3.0的研究集中分布在中東部部分省市,西部地區對Web 3.0的研究相對比較薄弱。
4? ? ? 結論與展望
Web 3.0研究領域期刊論文數量從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該領域的學術研究理論水平以及研究進展。總體來看,國內Web 3.0的研究始于2007年,相對國外研究起步較晚(國外2005年提出Web 3.0概念)。在2010年之前Web 3.0研究是基于互聯網企業的探討,未得到用戶的認可和關注。但2010年之后,國內Web 3.0研究得到了迅速發展并保持著快速推進的趨勢,這是因為Web 3.0擁有了理念和技術支持,通過實踐應用給某些互聯網企業帶來一定的利潤和影響力,促進Web 3.0全面的發展和應用,并慢慢成為人們關注的熱點。未來研究中,理論研究重在技術體系,應用研究重在應用于圖書館、網絡傳播營銷方面的研究,應用研究將成為未來研究的主流。
主要參考文獻
[1]熊回香,陳姍,許穎穎.基于Web 3.0的個性化信息聚合技術研究[J].情報理論與實踐,2011(8):95-99.
[2]陳寧,許潤原.Web 3.0時代區域性高校數字圖書館聯盟發展策略研究[J]. 圖書情報工作.2014(1):22-24.
[3]吳勝,蘇琴.Web 3.0數據整合流程研究[J].圖書情報工作,2011(24):112-115.
[4]吳勝,蘇琴.基于元素組合的Web 3.0個性化服務[J].情報探索,2012(4):100-101.
[5]蔡焰.Web 3.0與信息職能獲取研究綜述[J].韶關學院學報.2015(2):15-18.
[6]鐘文娟.基于普賴斯定律與綜合指數法的核心作者測評:以《圖書館建設》為例[J].科技管理研究,2012(2):5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