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曉麗 耿守杰
摘 要 我國是個農業大國,農業經濟管理一直是村級事務管理的永恒話題。本文結合自身實際,提出了“三規范”“三監督”的農業經濟管理模式,對指導具體工作無疑會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關鍵詞 農業 經濟管理 規范 監督
建立健全有關制度,切實維護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及農民群眾的合法權益,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是現階段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內容。我們在實踐中認識到,要做好農業經濟管理這篇大文章,需要做到“三規范”“三監督”。
一、“三規范”
(一)規范資金管理制度
主要應包括:
1.村級財務預決算管理制度。每年年初,編制全年資金預算方案,按照民主議事程序形成決議并張榜公布;預算調整時,要嚴格履行相關程序,嚴禁擅自調整、“先斬后奏”。年終按照規定程序及時進行決算,并將預算執行情況和決算結果向全體村民公布。
2.集體財務收入管理制度。凡是集體經濟組織發生的經營、發包、租賃、投資、資產處置等集體收入,上級轉移支付資金以及補助、補償資金,社會捐贈資金,集體建設用地收益等,均屬于村集體收入,應當做到應收盡收,全部納入賬內統一核算。嚴禁公款私存、私設小金庫,嚴禁大額使用現金,嚴禁延壓挪用。要統一使用票據,并加強票據領、用、存管理,杜絕“白條”抵庫。
3.集體財務開支審批制度。精打細算,管理好日常開支,所有開支都要按規定程序審批,重大事項開支應當履行必要的民主程序。各項財務開支事項發生時,必須取得合法的原始憑證,有經手人注明經辦事項并簽字(蓋章),交由民主理財小組集體審核,審核同意后,由民主理財小組組長簽字(蓋章),報經集體經濟組織負責人審批同意并簽字(蓋章),由會計人員(或報賬員)審核記賬(或報賬)。
(二)規范資產管理制度
主要應包括:
1.實物資產定期清查制度。定期進行資產清查,重點清查核實集體經濟組織所有的各種存貨、固定資產,做到賬實相符、賬賬相符。已完成產權制度改革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還要重點對以入股、合資、合作等方式經營的農村集體資產進行核查。
2.債權債務定期核查制度。對集體債權、債務要定期進行核對,確保賬實相符;對賬外債權債務要建立備查賬,在取得合法有效的憑證后及時納入賬內核算;發生呆賬、壞賬要查清原因,明確責任,按規定處理賬務或予以追回,防止集體資產流失;嚴禁高息借款、違規舉債,發生問題要嚴格依法依規處理。
3.集體資產管理臺賬制度。集體所有的房屋、建筑物、機器、設備、工具、器具和農業基本建設設施等固定資產,要按資產的類別建立固定資產管理臺賬,及時記錄資產增減變動情況。資產臺賬的內容主要包括資產的名稱、類別、數量、單位、購建時間、預計使用年限、原始價值、折舊額、凈值等。實行承包、租賃經營的,還應當登記承包、租賃單位(人員)名稱,承包費或租賃金以及承包、租賃期限等。已出讓或報廢的,應當及時核銷。
4.集體資產評估認定制度。集體經濟組織以招標投標方式承包、租賃、出讓集體資產,以參股、聯營、合作方式經營集體資產,集體經濟組織實行產權制度改革、合并或者分設等,應當聘請有資質的單位進行資產評估。評估結果要經集體經濟組織的成員(代表)會議確認并予以公開。
(三)規范資源管理制度
主要應包括:
1.集體資源確權登記制度。按照國家和各級有關部門的規定,凡屬于集體所有的土地、林地、草地、荒地、灘涂等集體資源,應當建立集體資源登記簿,逐項記錄。資源登記簿的主要內容包括資源的名稱、類別、坐落、面積等。實行承包、租賃經營的集體資源,還應當登記資源承包、租賃單位(個人)的名稱、地址,承包、租賃資源的用途,承包費或租賃金,期限和起止日期等。實行家庭承包經營的耕地、林地等,要依法確權登記,并搞好善后管理。
2.集體資源招(投)標經營管理制度。集體資源的承包、租賃應當依法采取招標投標的方式進行。招標方案必須履行民主程序,明確項目的名稱、數量、用途、期限、標底等內容;同等條件下,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享有優先中標權。所有的招標投標方案、公告、合同和相關資料等都應報鄉鎮農村經濟經營管理部門備案。
3.集體資源承包、租賃合同管理制度。集體資源對外承包、租賃都要簽訂書面協議,合同應當使用統一文本,明確雙方的權利、義務、違約責任等。村集體對外簽訂的承包、租賃合同及有關資料都要及時歸檔并報鄉鎮農村經濟經營管理部門備案。
二、“三監督”
(一)強化民主監督
集體經濟組織的年度財務預算和決算、年度收益分配方案、重大投資項目等都要履行民主決策程序。各村民主理財小組要認真履行對本集體經濟組織財務活動的民主監督權利,有權檢查和審核財務賬目,有權否決不合理開支。
(二)強化會計監督
建議推行村級財務“雙代”制度。有條件的地方,如經濟規模大、村辦實體、村辦企業多、資金活動量大的村莊,也可推行會計委派制,由鄉鎮農村經濟經營管理部門委派會計,實地代理村級會計事務。鄉鎮農業經濟經營管理部門的村級財務“雙代”人員和委派的會計人員要明確代理人員崗位任務,嚴格履行以記代審職責,強化會計監督職能,按照國家有關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財務制度和會計制度把好每一道關口,嚴禁工作不負責任、以權謀私,不斷提高會計工作水平和財務管理水平。
(三)強化審計監督
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縣級農業農村管理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審計工作,其日常業務由縣、鄉鎮經營管理部門組織實施。要建立并實施年度財務收支審計、專項資金跟蹤審計、村干部任期經濟責任審計等制度,對村民反映強烈、敏感性強的村級集體經濟事項實行專項審計,逐步實現對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資金、資產、資源和村干部任期經濟責任審計全覆蓋,切實發揮審計監督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的促進性、防護性作用。
(賈曉麗單位為山東省萊西經濟開發區管理委員會;耿守杰單位為萊西市姜山鎮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