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曉喃
摘要:群眾文化活動是自我娛樂,自我教育,自我學習,自我提升,文化修養,以及文化和藝術的發展,目的是滿足人們的精神生活和知識需求。中國社會主義、教育、文化傳遞、生活和實用特點的流行文化活動的娛樂審美,體現了人民的靈感和教育,增強了人民的審美觀念,提高了人民的思想觀念和精神和科學素質,促進了時代的全面發展。群眾文化是滿足群眾文化需求的最直接最簡單的方式,群眾文化在發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關鍵詞:群眾文化;創新;重要性
中圖分類號:G249.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9)11-0204-01
隨著社會改革的深入,人們對文化的需求也越來越強烈。群眾文化活動是由地方政府部門或者群眾組織開展地活動。它們在促進文化建設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他們不僅能有效地促進社會和社會文化的發展,還能使群體中的業余文化得以發展。生活更加豐富、健康,促進社會文化的進步,從而推動我們社會的進步。
一、群眾文化活動的重要性
目前,我國己進入社會制度改革的關鍵時期。我國改革進程遵循人本主義理念。也就是說,改革的目的是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其中包括精神生活和物質生活。受歷史原因的影響,中國城鄉發展趨勢非常不平衡。因此,村民們所代表的草根階層面臨著嚴重缺乏社會和文化資源的問題。這種社會文化資源配置的不足表現在:我國廣大農村地區文化設施的缺乏和文化活動的不利活動,從而使基層群眾的文化工作長期處于停滯狀態。面對這一尷尬局面,各級文化單位應重視對農村群眾文化工作的投資,為農村群眾的文化工作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幫助,為建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提供充分的文化支持。
在農村基層群眾文化發展問題上,各級文化主管單位,特別是基層農村文化部門,要尊重人文主義的文化工作理念,確保基層文化工作方向的正確。同時,農村基層文化部門應該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指導原則組織和開展基層群眾文化工作,并確保基層群眾文化工作能符合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內容、形式和意識形態。
二、群眾文化活動的創新思路
(一)穩定和加強群眾文化隊伍
為了促進群眾文化建設,第一要做到穩定化、加強群眾文化隊伍。而這其中最為重要的就是街道、社區基層干部。他們有很深的群眾基礎和接近大眾的普通生活。這對溝通和交流很方便,也方便了組織和大眾文化活動的發展。群眾隊伍的發展有助于促進文化活動的發展。只有在有更多活動的時候,居民的熱情才會被動員起來鼓勵群眾參與文化的傳播和推廣,只有群眾的“精神食糧”豐富了,生活幸福指數才能隨之提高。
(二)根據不同年齡范圍開展不同的群眾活動
在文化活動中,不同年齡的人會有不同的文化需求,比如老年人,年輕人,以及小學,他們在文化活動中有不同的偏好和需求。因此在開展群眾文化活動的時候要尤為注意。比如,針對老年人的活動,我們可以開展一些戲曲評書等,同時需要老年農民的醫療、普及衛生保健常識緊密聯系起來;針對年輕人,可以多多建設一些圖書館、健身體育中心等,以此來滿足年輕人的需求,提倡年輕人鉆研文化和學習技能,有效地推廣先進和實用的文化;針對小學生,我們可以開設藝術輔導、舞蹈輔導、音樂輔導等專項培訓課程,為幼兒提供學習文化藝術的活動場所等。
(三)合理引入其他地區盛行的活動形式
由于我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不同的地區形成了自己獨有的風俗和文化形式。各地文化是中華民族的寶貴資產。文化交流在維持社會結構的動態平衡中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促進了人類社會的發展和變革促進社會發展。當下,由于交通、網絡和通信技術的發展以及文化媒介的不斷增長,我們可以將其他地區的優秀文化結合起來,有選擇地融入當地的文化活動,不斷地更新區域的文化形態,以此給群眾帶來饕餮盛宴。比如,新疆舞蹈熱情奔放,不僅對身心有益,而且也很活潑,很容易學習。因此,可以引入制定民族服飾,供群眾使用。這不僅有助于鍛煉,還能提高群眾的舞蹈水平,促進新疆的舞蹈文化,促進民族團結。除此之外還有許多其他藝術形式,如剪紙藝術、陶器藝術樂器等。這些獨特的地方文化和藝術形式為創新的大眾文化形式提供了豐富的靈感和材料。
三、結語
習近平同志指出,“要想實現對人民的新期望,我們必須提供豐富的精神食糧。”在當前這個階段,確保社會和諧穩定的重點是重視基層文化活動建設,組織文化活動令群眾感到滿意,并且注意發展和創新。群眾文化是群眾社會生活的一部分,同工作生活一樣重要。群眾文化活動工作必須扎根于群眾的社會生活,并有效地服務群眾,才能持續增長和發展。群眾文化活動在建設工作中,要組織群眾性的群眾性、創新、豐富的學習經驗,群眾性的文化活動,在不斷變化的社會生活中充滿活力,更加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