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玉連
摘要:隨著社會發展,對教育教學提出更高的要求,要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為教學核心,審美能力的培養也成為了重要的教學任務。在高中教育階段,美術欣賞課教學是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的重要途徑,教師應該把美術欣賞課教學重視起來,在教學中善用教學手段,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本文針對高中美術欣賞課教學,首先分析了在高中美術欣賞課教學中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的重要意義,然后分析了高中美術欣賞課的教學現狀,最后提出了在高中美術欣賞課中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高中;美術欣賞課;審美能力
中圖分類號:6633.9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9)11-0238-02
一、前言
高中階段的學生雖然身心發展已經比較成熟了,但是不具備足夠的欣賞能力,他們往往知道自己比較喜歡的藝術風格,但是不知道藝術美的具體體現,他們只知道那種讓自己舒服的感受,他們對藝術品不能進行科學的評價,在藝術欣賞和審美能力方面,學生還存在很大的缺陷,還需要借助相應的教學措施,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高中美術欣賞課堂,不管是借助教材,還是借助多媒體教學,都能為學生帶來優秀的藝術作品,都能對學生的審美能力培養發揮重要作用。
二、高中美術欣賞課教學中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的重要意義
首先,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是順應時代的要求,新課改背景下,要求教育教學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而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顯然是重要的教學培養目標。審美能力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學生的綜合素質,隨著社會發展,社會用人要求不斷提高,對高素質人才需求越來越大,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是社會對教育領域提出的客觀要求;然后,高中美術欣賞教材中蘊含大量優秀的藝術作品,只有通過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才能使學生對各種美術作品做出科學的評價,才能從美術教學中擁有美的感受,實現學生對美的欣賞和學會對美的傳遞;最后,在高中美術欣賞課教學中,會涉及到美術實踐,有助于學生將美術欣賞教學中學到的理論知識與實際生活聯系起來,使學生用發現美的眼睛,去發現生活之美。培養學生具備一定的審美能力之后,不管學生在生活中、學習中還是以后在工作中,都能夠發現美,體味美。
三、高中美術欣賞課的教學現狀
(一)學校和學生對美術欣賞課不重視
高中階段的學生與其他學習階段的學生不同,他們具有比較大的升學壓力,平時都忙于主科學習,對于他們來說,美術欣賞課是難得的學習放松的機會,并沒有把美術欣賞課當作是學習任務的一部分,往往在上美術欣賞課的時候,學生都是自己做自己的事情。教師看到這種教學現狀,極力想要改善,但是學校對這方面也不太重視,對美術教師沒有給與相應的教學支持。
(二)教師教學活動安排不合理
學校沒有安排過多的美術欣賞課教學課時,沒有提供完善的教學設施,各種糟糕的教學環境導致教師忽視美術實踐,在教學中往往還是以理論教學為主,教學課堂還是由教師控制,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低。另外,教師講的往往是美術欣賞方面的皮毛而已,學生難以從教師的講授中真正感受到藝術之美,美術欣賞課教學難以實現對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
四、高中美術欣賞課中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的有效策略探究
(一)教師把握好美術教材,明確教學目標
美術教材是展開美術欣賞課的主要依據,為了保證教學質量,教師在上課之前一定要仔細瀏覽、研究美術教材,結合課程標準,把握教學目標,發現教材中的重難點。由于美術教學課時有限,教師在把握教材的基礎上,教學的時候,結合教學目標,有針對性的講解,講解教學重難點,而不是像傳統的美術教學一樣依照教材一字一句講解,浪費時間。教師在課前結合教材和教學目標認真備課,正式上課的時候,擁有清晰的教學思路,有利于教師順利的實施美術欣賞課教學,有助于教師結合學生的學習情況及時做出教學調整,安排合適的教學活動。另外,通過美術欣賞課教學和對美術教材的整體把握,教師要善于發現美術教學與其他學科的聯系,可以結合其他課程進行適當的美術拓展,結合學科教學之間的互幫互助,形成特色化的美術教學。
(二)結合美術作品,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
教師需要端正態度,不管教學環境多么糟糕,自己都要認清美術教學的重要性,在學校開展美術欣賞課的情況下,就需要在其位謀其職,做好自己的分內工作。審美能力的培養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教師考慮到學生的認知水平,教師會結合比較經典的美術作品,實施欣賞教學。經典的美術作品,往往被學生熟知,學生對其具備一定的理解,更利于教師施展美術欣賞課教學。例如欣賞《蒙娜麗莎》、《最后的晚餐》、《向日葵》等,有的典型作品就算沒有出現在美術教材上,教師也可以利用多媒體展示豐富的圖片資源。教師結合畫作,講解作者的創作背景,講解藝術品的構圖、線條、展現的故事等,結合實際情況進行重難點講解,一下子就將課堂教學推到高潮。另外,教師還需要結合一幅畫,多角度分析,體味畫作的藝術美。就拿《蒙娜麗莎》來說,從不同角度欣賞,在不同的光線下欣賞都會看見不同的畫面效果,實屬體現了達芬奇高超的畫技和驚人的審美構思。通過帶領學生全方位,多方面的欣賞美術作品,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
(三)運用豐富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美術學習的興趣
只有借助豐富的教學形式,為學生營造輕松有趣的學習氛圍,才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夠使學生與教師形成積極的教學互動。因此,在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的過程中,教師要善用教學方式。在信息技術如此發達的新時代,教師可以充分將信息技術運用起來,為學生展示豐富又生動的教學資源。例如,經典的美術作品往往是經歷了漫長的歷史,經歷無數的歷史洗滌才得以成為經典,它除了具備原本藝術作品的創造價值之外,還具備歷史氣息,擁有歷史文化價值。教師通過信息技術手段,如多媒體教學,為學生播放經典藝術作品從藝術家創作到現在保存于博物館的相關視頻,使歷史情境再現,讓學生體會到身臨其境的感覺,更好地體會美術作品的藝術價值,不管是從本身作者的創作手法,線條繪制,構圖還是從作品經歷漫長歷史依舊炫彩奪目上欣賞,學生都能夠充分的得到美的感受。
另外,教師還可以結合某些欣賞課程,讓學生結合現有的條件進行一定美術作品創造,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讓學生在實際行動中發現美,感悟美。
(四)注重教學啟發,組織學生自主學習
在美術欣賞課教學的過程中,學生常常會對教師展現出來的美術作品表示疑惑,他們不懂為什么有的作品畫得不“像”,也沒看懂展示出來的畫作有什么具備“美”的地方,但是它們卻成為了經典,學生會產生這些疑惑,一點都不奇怪,因為他們不具備足夠的審美能力,他們只看到了美術作品表面的東西,經典的美術作品往往蘊含了深刻的內在意義,具有強烈的啟發性。教師可以結合多媒體為學生展示相關的創作背景,為學生展示作品不同角度的樣子,展示作品的繪畫特點等,然后組織學生自主思考探索,或者與同學之間交流、評價,教師注重觀察學生學習行為,適時進行引導啟發,深化學生對美術作品的理解,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五、結語
綜上所述,針對美術欣賞課教學的過程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本文首先分析了美術教學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的重要意義,然后分析了高中美術欣賞課的教學現狀,最后提出了美術欣賞教學中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的有效策略。主要是告訴教師在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的過程中,要善于研究教材,把握教學目標,善用教學方式,善于借助美術作品引導學生多方面觀察、思考,強化對學生的啟發和引導,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