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世界的快速發展要求學生的學習內容要不斷更新?,F代信息技術憑借其高效、便捷、內容海量等特點被廣泛應用于地理教學工作中。初中地理在科目教學活動中處于邊緣化地位,初中生會自覺或不自覺地減少學習這門學科的精力和時間;部分教師傳統的空洞、乏味的“滿堂灌”式教學使得很多學生學習地理的動機、興趣不足,缺乏學習的動力。部分學生學習能夠記住地理知識點,但不能真正理解其中的含義,在考試中遇到題目稍微新穎的問題就不會解答,導致地理成績不理想。針對這一問題,本文以初中地理為例,探究現代信息技術在初中地理課堂上發揮的巨大作用。
關鍵詞:信息技術;課堂組織;評價方式
一、 現代信息技術拓展了教學實踐內容
現代信息技術能夠為教學提供多種教學資源。教師利用這些海量教學資源拓展了地理教學內容,從而滿足了不同學生的不同學習需求,有效地刺激學生的學習興趣,加強學生對知識的記憶與理解,有助于提高學生地理成績。
如,學習《世界人口》一課時,筆者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為學生上了一課。筆者在計算機網絡上找到世界人口近百年的增長圖,讓學生直觀地感知世界人口的增長速度。接下來用紅筆標出人口排名前五的國家以及七大洲人口的排名,讓學生通過讀圖觀測世界人口的分布特點。學生仔細觀察地圖后,發現亞洲人口排名第一。此時,筆者提出問題:請學生思考一下,結合你所知道的生活實際,探討為什么亞洲人口最多?學生很快三五成群,激烈地討論了起來,很快就得出了結論。筆者請了幾位學生回答問題,學生把自己能想到的原因都說了出來。筆者認為還有一些原因需要補充,于是,筆者就播放了一段建國時期我國鼓勵人口生育的宣傳片。學生看后恍然大悟,紛紛點頭,表示自己又學會了一個新的知識點。
教學實踐活動中,教師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為學生展現了不同的教學資料,豐富了教學內容,開拓學生的眼界的同時,使得學生在生動、直觀的教學中學到了新的知識。
二、
現代信息技術豐富了課堂組織形式
傳統“教師講臺上教、臺下學生學”的課堂組織形式漸漸使得學生失去了學習的樂趣,課堂氣氛壓抑沉悶,不利于教學實踐活動的開展。為改變這一現狀,教師可以利用現代信息技術豐富課堂組織形式,增強學生學習的熱情。
如,筆者帶領學生進入《認識地球》一課學習時,決定讓學生自主學習,課后完成一篇介紹地球的小文章來總結本課的學習成果。于是,筆者在計算機室開展本次的教學實踐活動。一開始時,每個學生還不太適應自主學習方式,不知道從何處下手。在筆者的鼓勵下,大家才進入學習狀態。面對海量的信息,筆者發現,有些學生針對教材知識點進行概念查找,有些學生則是選擇觀看科普節目,還有些學生在仔細觀察關于地球的各種圖形。大家都在爭分奪秒地學習新的知識。很快這節課就過去了,學生依依不舍地離開了計算機房,但每個人臉上都洋溢著滿足。課下,學生都交上了令筆者滿意的作業。
教師把現代信息技術應用到初中地理教學實踐中,豐富了課堂組織形式,使學生在新穎別致的教學形式中提高了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有利于提高地理綜合素質。
三、
現代信息技術變革了教學評價方式
隨著時代的快速發展,傳統的教學評價方式已經不再適應快速發展的教育事業。于是,新課程改革提倡多元化評價方式,要求教師評學生、生生互評、學生自評等多種評價方式綜合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滿足了新時期教育發展的這一新要求。
如,學習《中國的行政區劃》這一內容時,教學目標之一是讓學生記牢34個省的名稱。筆者認為要完成這次教學目標對學生來講是有一定難度的。于是,筆者利用網絡找到了最清晰、最全面的中國省份地圖,并把這幅地圖復印了出來分發給每位學生。學生拿到地圖后,按著筆者的要求用剪刀小心地裁剪出每一個省份,整理好放在自己面前。完成這項任務后,筆者要求大家抬頭看多媒體屏幕,學生看到大屏幕上出現了中國省份圖,每一個省份都標有阿拉伯數字。這些數字是筆者根據天氣預報播報省份的順序標記的。筆者要求學生依次熟記大屏幕中的省份。學生有人大聲讀出來,有人默讀。直到教室里學生背誦的聲音變小了,筆者讓大家安靜。接下來,筆者關閉了多媒體屏幕,要求學生接受筆者的快速測試。筆者說出一個數字,學生需要把手中對應的省份找出來。在測試的過程中,有些學生能夠找對大部分省份,而有些學生則需要繼續努力。筆者測試結束了,為加深學生的記憶,筆者要求學生自己再次背誦。五分鐘過后,學生與自己的同桌一組,互相測試。很快這節課就過去了,學生已經能夠熟練地記住中國34個省份,順利地完成該項教學任務。
教師在教學活動時間中,能夠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開展教學實踐活動,使用多元化教學評價方式,讓學生熟練地掌握地理知識,順利完成此次制定的教學目標。
在新課程改革的歷史背景下,現代信息技術已經廣泛應用到教學實踐活動的各個環節中,并且發揮著日益顯著的作用。教育工作者們應該追趕改革的步伐,不斷地改變思想,拓展教學內容,引進新穎的課堂教學形式,采用多元化評價方式,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地理素養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郭軍.淺議信息技術與初中地理高效課堂[J].學周刊,2019(2):140-141.
[2]陳偉偉.例談信息技術與初中地理教學的融合[J].中小學數字化教學,2018(4):35-37.
作者簡介:
石晶,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寧夏銀川市第四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