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綱要》指出:應該綜合利用豐富的資源,為幼兒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以共同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幼兒園工作規程》中也明確要求“要創設與教育相適應的良好環境,為幼兒提供活動和表現能力的機會和條件。”自然角的存在有它的特殊性,這鋪設滿溢的自然角里蘊藏著巨大的寶藏,孩子們在這里新奇地駐足、積極地探索、快樂地游戲……
關鍵詞:自然角;幼兒;游戲
一、 自然角是幼兒打開自然之門的金鑰匙
在現代,接近大自然已經不是以前隨時可以的事情,很多人或多或少都患有“自然缺失癥”,因此在班內能有一隅角落讓幼兒足不出戶便能感受到自然界中蘊含的生動、鮮活的美是多么難能可貴的事情啊!在這里,幼兒可以隨時對自然物進行觀察,探索。還可以進行向光實驗,種植環境實驗,喝水實驗等等。在這里,各種大膽的猜測和好奇都可以用實驗進行論證。自然角可以放置的內容很多,比如說,動物可以有:漂亮的金魚、生命力強的烏龜、捉來的蝌蚪、鳴叫的小鳥,甚至泥鰍、螺螄、螞蟻等。植物可以有:各種各樣的種子、水果、樹葉,種植的蘿卜、青菜、蔥、蒜等農作物。此外,各種卵石、貝殼等收集來的有趣物品,都可以放置在自然角中。它儼然是一個微型的自然界,雖然只有方寸之地,卻不乏自然界中的生機和活力。
二、
讓幼兒做自然角的主人
(一) 參與布置自然角
曾經,自然角的布置全由老師完成,幼兒只是被動地接受老師下達的任務。舉一個我見過的案例:春天到了,老師讓幼兒分別帶一些種子來幼兒園。幼兒帶來后由老師分類裝進小罐子,貼上標簽,投入了自然角。上面還十分細心的布置了種子發芽,生長的過程圖例,邊上還呈現了很多植物實驗。可是,當領導和該班幼兒談話時,孩子們什么也不知道,什么也說不出來。遇到這種情況,即使老師花再多的心思布置自然角也只是白費功夫罷了。所以,我們把幼兒分組,請他們根據自己的想法和需求布置自然角,而老師只是幫他們分工,便于幼兒照顧和管理自然角。幼兒對班級自然角非常感興趣,一有機會就會向爸爸媽媽炫耀自己的寶貝。自然角里生機盎然,每天都充滿了幼兒咯咯咯的笑聲。
(二) 學習管理自然角
自然角的管理不是老師和能干幼兒的專利,應該是所有幼兒的權力和義務。小班幼兒的管理能力較弱,所以,由老師陪伴管理。我們會探究應該給植物喝多少水的問題,也會猜測冬天來了要不要給多肉寶寶穿衣服。飼養區的小烏龜,小金魚,“糖寶”也有專門的“爸爸”“媽媽”進行照顧,植物和動物寶貝們的成長歷程都有一本專門的星星手冊做好記錄。當然,僅有這些是不夠的,我們還有一個有力的專家隨時來給幼兒做培訓。云云的奶奶是種植能手,每次送云云上幼兒園的時候都會傳授幼兒有用的小知識。幼兒在走進自然角的同時,不斷增強了知識,責任感和自信心。
(三) 愛心洋溢自然角
幼兒的本領非常大,只是成人的不信任一次又一次扼殺了幼兒的想法。班里有一個女孩子,我喜歡叫她小馬。她是個非常有愛心的小朋友。有一天,她很興奮地跑到自然角,和小金魚打招呼:“貝貝(幼兒起的名字),早上好!你今天好漂亮啊!早飯要多吃一點哦,媽媽說這樣的話,你會快快長高哦。”看到小馬一本正經的表情,我忍俊不禁,太可愛了!童心真的是個很美妙的東西。從那以后,這里成了傳播愛的圣地。
三、
自然角里的魔法時刻
(一) 小魚的葬禮
苗苗班的秘密花園里最近發生了一件大事。每天在魚缸里快樂的游來游去的小金魚,這兩天有點奇怪。“小魚怎么不動了”“小魚躺在水里睡覺呢!”“它是不是發燒啦?”“吃的太飽了”……老師和幼兒一起觀察,發現小魚的肚子有點黑,湊近聞了聞還有臭臭的味道,原來是小魚死了。大家很傷心,并召開了一次非常隆重的會議,會中提議要為小魚設計一個墓碑并且找一塊空地把它埋起來。幼兒約定以后都會來看望它。其實,金魚的死亡是一件極其尋常的事情,如果我們遇到這樣的事情可能就會直接把金魚扔掉,但是在這里,這些幼兒用純真的愛守護金魚,祝福金魚,愛的魔法時刻在這一刻定格。
(二) 桂花樹下的故事
桂花開了,幼兒園里彌漫著陣陣香味,引來了孩子們的好奇,老師及時追隨孩子的興趣,生成了一系列活動,如《搖一搖,下桂花雨》啦!這么香的桂花如何收集呢?孩子們突發奇想,用衣服兜,用大碗接,傘變成極好的收集工具!幼兒還動手制作了可口的桂花蜜。快樂的魔法時刻在一顆普通的桂花樹下上演。
(三) 可敬的生命力
小宇不小心把天天帶來的多肉碰掉了一朵,天天難過地哇哇大哭。老師告訴天天,幫這朵多肉找個家吧。于是,天天找來了空盆,在老師的幫助下細心地把它栽進土里。天天保證說一定會好好照顧它。過了一段時間,這朵多肉真的奇跡般活了下來。有幼兒提問:那么,所有的植物都能像多肉一樣嗎?從那以后,幼兒經常會帶回來一些葉子,樹枝等進行驗證。專家奶奶來支招,她說洋蔥,大蒜,胡蘿卜,山芋這些食物都很厲害,把它們種進地里會有奇跡發生。“哇!洋蔥發芽了”“哇!山芋長草了”奇妙的魔法時刻久久盤旋在自然角的上空。
四、 回歸自然,快樂成長
能夠做到尊重兒童的基本權利;滿足兒童的多元需要;呈現兒童的發現,主張,觀點;承載兒童的情緒情感;使用兒童的符號,語言,表征方式就是兒童本位的自然角。老師仍需努力,拉近與幼兒的關系,不斷更新兒童觀,在課程游戲化的大背景下讓幼兒自己制定規則,分工合作,使用自制的觀察與記錄方式。
不忘初心,我們將繼續陪伴幼兒走進自然,快樂成長。讓每個幼兒都能獲得更多自由、自主、愉悅的體驗,解讀生命密碼,樂享童年稚趣。
作者簡介:
陳敏,江蘇省常州市,常州市新北區三井街道華山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