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華民族的歷史源遠流長,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絢麗多彩,而音樂就是民族文化中一顆璀璨的明珠。所以,音樂老師在教學實踐中,要為學生講解我們的民族歌曲、介紹我們的古老樂器、傳播我們的多元民族音樂文化,以此引導學生對音樂建立初步的認知,培養學生優良的音樂素養,讓學生感受到我們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無窮魅力。
關鍵詞:民族樂器;民歌;戲曲;民族文化
中華民族的精華是民族文化,因此,老師在教學活動中要加強對民族文化的傳播,同樣,在音樂教學中,老師對我們優秀的民族音樂要大力向學生宣傳。大部分學生都喜愛上音樂課,因為音樂課不會讓學生感受到學業壓力,所以,老師宣傳民族音樂的重要陣地就是課堂。老師在傳播民族音樂的時候要創新宣傳方式,例如唱民歌、展示民族樂器、播放傳統戲曲等。通過不斷向學生傳播多元民族音樂文化,使學生音樂感知得到了培養,對傳統文化的知曉度得到提升,在音樂的教學活動中得到了快樂。
一、 展現民族樂器,提高學生音樂認知力
樂器的種類琳瑯滿目,特別是我國民族眾多,樂器種類更是截然不同、花樣繁多。由于小學生年齡小,社會閱歷不足,聯想思維能力不強,所以在介紹這些民族樂器的時候,如果學校有相關的實物可以向學生直接展示,如果沒有,音樂老師也要在多媒體上展示相關的民族樂器,這樣能讓小學生直觀認知到我們的傳統樂器,也能讓小學生積極主動地接受并喜愛上這些民族樂器,激發他們學習傳統民族音樂的熱情。經過這樣引導式的教學方式,學生的民族自豪感不斷增強,音樂知識不斷提升,音樂素養不斷提高。
例如,在講解《瑤族舞曲》這一課時,這一課的教學任務之一是讓學生辨別我國傳統的幾種樂器。在開始課堂教學活動之前,老師讓學生安靜下來,聽她用古箏彈奏一首曲子,希望知道歌曲名字的小朋友舉手回答。然后,老師通過古箏彈奏了《康定情歌》這首歌,通過這種教學方式,可以集中學生聽課的注意力,把我國傳統樂器——古箏介紹給學生,讓學生喜歡上古箏悠揚的聲音,同時也讓學生對我國傳統民歌有個基本的感知。這時,老師可以順勢拿出幾件傳統樂器,像古月琴、笛子、葫蘆絲等,老師在介紹這些樂器的時候,可以簡單地用他們演奏一下,以加深學生對這些樂器的認知,明白這些樂器在演奏時可以發出不一樣的旋律。最后,為了進一步加深學生對傳統樂器的感知,可以讓他們依次試著吹、撥、彈這些樂器。音樂老師通過這種教學活動,可以讓學生認識到我國傳統樂器的多姿多彩,使學生進一步提升了對傳統音樂的認知。
二、 傳播民族歌曲,培養學生的音樂情懷
民歌是我國民族音樂的瑰寶,是必須要傳授給學生的知識點。我國大多數的民歌特點是淳樸、優美,歌詞也大都和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關,所以學生對民歌的內涵很容易理解。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歌,每個民族的民歌里面有都蘊含著自己民族的特色文化元素。所以,學生在學唱這些民歌時,很容易接受這些民族文化。
例如,在給學生講解《牧歌》這一課時,老師可以先在多媒體上展示內蒙古的藍天、草原、牛羊群、白云等富有地方特色的圖片,讓學生對內蒙古的風土人情有個大致的了解,激發學生對這一課的興趣。此時,老師再用多媒體播放《牧歌》,讓學生在聽的時候閉上眼睛用心聆聽,感受蒙古族人民的自由、淳樸和豪邁,感受草原人民的開闊胸懷。最后,老師要帶領學生一起唱這首歌。在音樂課堂上,老師要善于利用各種教學手段,要讓學生對蒙古族民歌的內涵和旋律深刻感受到,幫助學生不斷增強對民歌的情感,最終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音樂素養。
三、
講授民族戲曲,構建學生音樂品質
隨著信息現代化進程的加快,外來文化加速涌入國內,由于多種文化的相互碰撞,音樂的種類也變得豐富多彩起來,所以,學生接觸的音樂類型更多。由于學校開設的音樂課較少,加上戲曲本身的枯燥乏味,老師也不愿意教這種內涵較復雜的音樂,最終導致學生對戲曲文化的知曉度不斷降低。所有,音樂老師在教學活動中要善于把戲曲元素融入其中,把學生學習傳統戲曲的熱情充分調動起來。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不斷領悟戲曲文化元素,不斷領會中國戲曲文化的深刻內涵,不斷加強學生多元化音樂的培養,從而使學生的音樂素養不斷提升。
例如,老師在講解《京腔京韻》這一課時,老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播放京劇《沙家浜》和京劇版的《說唱臉譜》,讓學生思考這兩首曲目的特點是什么,里面含有哪些曲調。有的學生舉手回答說:“這兩首京劇節奏鮮明,我很喜歡,我想把它們學會,唱給我的爺爺奶奶聽。”有的學生舉手說:“這兩首京劇京味十足,但又說不上來,京劇到底是什么樣子的呢?”老師可以借著學生提出的問題向他們介紹京劇的起源、京劇的基本功、京劇里面不同角色等京劇知識。在音樂課堂教學中,老師也可以把經過創新的現代京劇引到教學內容里,這樣更容易激發學生認知京劇的欲望,最終使學生學習戲曲的主動性增強,使音樂老師的教學任務更容易完成。
總之,把民族文化元素融入音樂教學活動中,是新課改的要求,也是我們教師教書育人的要求。所以,老師要創新音樂教學方式,善于把民族樂器、民歌和戲曲融入日常的音樂教學活動中,讓學生不斷熏陶民族文化、理解民族文化的精髓,不斷增強對音樂的興趣,提升音樂的感悟力,最終完成音樂教學目的。
參考文獻:
[1]張卉茹.小學音樂欣賞教學中的民族文化傳承[J].大眾文藝,2016(11).
[2]師曼.論民族文化在小學音樂教育者的傳承與發展[J].教育教學論壇,2014(34).
作者簡介:
馬仕勇,江蘇省淮安市,江蘇省盱眙縣城南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