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1世紀我國教育事業不斷發展,學生的多元智能是人才培養的重要目標,多元智能理論是新型教育理論,對于高中語文教育教學有著極為重要的啟示。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應當不斷探索多元智能理論與語文教學的有效整合,有助于促進高中語文教學改革發展,進一步拓展多元智能理論空間。所以本文基于多元智能理論下簡要分析高中語文教育的發展啟示,并提出具體的教育策略,希冀有效促進語文教學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多元智能理論;高中;語文教學
一、 引言
當前學校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主要定位于能力型人才,雖然從表面上來看是重視人才的能力,但是學生在能力形成應用與發展過程中,都離不開多元智能的支持。筆者認為高中語文教學應當與多元智能處于對位關系,正確認識高中語文教學的重要性,有效應用多元智能理論,提高高中語文教學水平。
二、 多元智能理論概述
美國哈佛著名心理學教授加德納認為人的智能具有普遍性、發展性、組合性。每個人擁有多元智能,由于智能的發達程度與組合情況不同,或者是組合與整合在某個區域表現得極為突出。而發展性指的是人的智能,可以通過學習與后天教育進一步開發加強,多元智能處于不斷挖掘之中。智能之間并不是孤立的,屬于相互作用,它們以組合的形式發揮應有的作用和優勢。當前教育學界的重要基礎支柱就是心理學,多元智能理論屬于心理學范疇,對于高中語文教育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由于智能之間是有一定的作用關系,不能夠孤立地存在,所以語文教育在學校教育中具有難以撼動的基礎性地位。
三、 多元智能理論與高中語文教學的對位分析
不同學校對于語文教學的定位有所不同,但是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一)工具性
語文學科具有工具性,主要是根據教學對象以及語言特點決定的。語文學習應當重視聽說讀寫,語言也是人們的共有社會現象,所以工具性是語文教學中的重要屬性。
(二) 載體性
如果脫離了思想與內容孤立地存在,無論是什么語言都會失去靈魂,語言是具有思想內容的載體,正如韓愈說的“文以載道”便是這一思想。語文學科能夠生動形象地反映生活,頌揚真善美,揭示人生的發展觀念,能夠以人們難以抗拒的力量潛移默化地更新人們的思想觀念,凈化心靈,陶冶情操。相比較其他學科而言,語文學科最重要的特征就是載體特點。
(三) 思維訓練性
語文具有思維訓練性,語言能夠表現思維,思維是人們的大腦機能,能夠直接、概括反映客觀世界。由于思維屬于一種活動,思維的活動形式是概念也是判斷,推理能夠反映事物間的關聯性,所以通過思維進行判斷思考,通過語言進行展示,由此可以看出思想、思維與語言是統一發展的,整體思維訓練是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特征。
由于語文學科具有眾多特點,與多元智能理論也有著密切的關系,所以高中語文教學內容應當以其豐富性、多元性,來有效地拓展多元智能理論,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四、 多元智能理論下高中語文教學策略
(一) 聽說讀寫訓練,發展學生語言智能
語言智能指的是通過加強聽說讀寫訓練,提高學生語言的反思能力。聽說讀寫是語文教學中的重點內容,屬于教學手段,語文教學的重要目的就是發展語言智能,所以在聽說讀寫訓練中應當引導學生集中注意力,正確地判斷內容,有效地掌握學習中心,理解學習的層次與發展脈絡。例如,在聽之后進行概括拓展,在說之后加強獨白的有效應用,在讀的過程中鼓勵學生運用多元媒介,不僅包括課內教材,也應當加強課外信息的有效整合與歸類。可以根據教師提出的建議,自主地搜尋資料進行補充,在寫的訓練過程中,不斷地培養學生的興趣,在評價時能夠以鼓勵為中心,有階段性地分層次性地分解訓練目標,從而循序漸進地完成教學內容。
(二) 強化詩詞教學,培養學生音樂智能
音樂智能主要是培養學生對音樂節奏與旋律、音色等各項知識的感悟與直覺能力,指的是學生能夠應用音樂表達思想情感。例如,我國的古典詩歌平平仄仄押韻有所不同,能夠為學生的音樂智能提高提供多元化的條件。教師在講解高中古典詩文時,可以通過多媒體進行配樂,或者是通過散文朗誦與欣賞來引導學生分析歌曲中的歌詞以及曲調的對位,影視中聲音與畫面的對位,朗讀中語調與停頓的變化,開發學生的音樂智能。
(三) 強化閱讀與動覺訓練,提高身體運動智能
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重視基礎理論知識的教育,也應當加強學生的動機訓練,提高學生的身體運動智能。身體運動智能指的是學生控制肢體應用動作與表情,傳達思想情感以及解決問題的重要能力。例如,在高中語文的小說教學中,引導學生理解動作神態的描寫,在口語訓練過程中有效引導學生應用肢體語言,來加強肢體和語言的配合,表情與動作間的協調。教師應當結合教學內容創設栩栩如生的教學環境,根據高中語文課本內容引導學生進行課本劇展示,鼓勵學生應用肢體語言表達思想情感,切實提高身體運動智能。
(四) 加強合作學習訓練,提高學生人際交往智能
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應當有效培養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模式,以分組學習、寫作探討與探究性學習等方式開啟多元化模式。教師提出問題,然后細分成若干個環節,鼓勵學生進行工作分配。例如,將調查工作中的人群選定和目標設置、問題設定與調查問卷、數據統計和分析等各項工作分配給不同的組員,完成以調查報告的形式進行合作交流。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合作學習水平,在此過程中增強人際交往智能。
五、 結束語
綜上所述,我們能夠看出,隨著我國教育事業不斷發展與創新,在新的教育形勢下,高中語文教學應當以學生為中心,有效應用多元智能理論,進一步拓展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的各項智能,有助于學生更好地學習與發展。由于人們具有多元智能,但是智能間存在一定的差異,并不是所有的學生都可以成為專業化人才,所以語文教育在學校教育中應該發揮自己的優勢,根據學生的智能差異以及學習水平有針對性地進行教育,通過循序漸進地引導與幫助,使學生自主掌握各項智能,提高綜合素質和自身能力。
參考文獻:
[1]肖秀英.基于多元智能理論的語文教學[J].作文成功之路(中旬),2016(3):86.
[2]張文靜.關于多元智能理論對語文教學的啟示研究[J].課外語文(下),2015(12):108.
[3]涂敏.論多元智能理論對語文教學的啟示[J].新課程·中旬,2016(5):251.
作者簡介:
呂婧,河北省唐山市,唐山市豐潤區綜合職業技術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