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速發展的現代社會中,要求培養出綜合性人才,也就是具備突出專業技能、極強綜合實力的復合型人才。那么,為了跟上社會節奏,我們應該從改革教育工作著手,主要涉及教育方式、方法、內容等方面。而在改革教育內容方面,新課改就是一個完美的嘗試,伴隨種種而來的改變,目前的高考也面臨著改革,對此,新高考背景下也賦予了當代高中歷史教學新的使命及任務。
關鍵詞:新高考;改革背景;高中歷史;適應性教學
新高考是時代發展下的產物,這種考試模式下,不再完全考察學生的理論知識掌握情況,而考查重點已經集中到了綜合能力提升與發展方面。此背景內,也把新的要求拋向了高中歷史教學,為了能夠更好地迎合這一改變與挑戰,高中歷史課堂上必須制定相應的應對策略。
一、 高中歷史課堂中的缺陷
(一) 教學的功能性及目的性模糊
利用學習歷史知識,讓學生掌握基本的歷史技能與知識,不斷認識人類社會發展進程,懂得應用歷史知識認識與處理問題,對人類的文化與美德進行繼承和學習,回顧人類的種種經歷和坎坷,認識人生的意義與價值。然而,因為受到傳統高考模式的桎梏,廣大師生都將歷史知識學習視為對高考的應付,對于這門課程的功能和目的并沒有完全認識與理解。
(二) 學習方式存在誤區
新課改以來,高中歷史教研人員開始逐漸轉變教學觀念,在整個教學期間,有效地貫徹了學生為主體,老師為輔導的課堂地位關系。然而,盡管轉變了教學方式。但是,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局面一時無法扭轉過來。學生仍然是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習知識,這種學習方式非常被動,他們會感到無味、煩躁,極大地桎梏了學生的發展。所以,老師應該學會帶領學生,尋找自己適應的學習方式,不斷推動學生發展,更好地適應新高考的要求。
二、 新高考改革下的高中歷史適應性教學
新高考下,高中歷史課堂教學將獲得新的挑戰,需要教師制定全新的教學方式方法:
(一)
扭轉教學觀念
可以說,就業模式與傳統的高考模式,嚴重桎梏了家長、老師以及學生對待學習的態度。就理科學生而言,他們只是顧及一些高考科目,極端化嚴重,對于很多文科知識,那些學生比較麻木,相對,文科生也很少了解理科知識。所以,偏文重理的現象在很多高中學校非常普遍。近年來,這種趨勢愈發明顯,這種不平衡的發展態勢,將直接影響學生今后的就業和發展。而在實施了新高考改革制度后,有力地回擊了這種現象,不分文理是新高考改革的重大突破,推動學生全面發展。所以,家長、學校以及學生必須要深刻、全面地認識新高考改革,轉變觀念,重新審視對歷史的學習,保證家長們、學校和學生可以重新重視起歷史學科,為學生學習歷史鋪平道路。
(二) 融入實踐,發揮周邊資源價值
規定教師用多元化的方式進行授課和教學是新高考體制下對高中歷史教師提出的一個要求。所以在授課時,老師不可以一味地拘泥于課堂演講,需要充分發揮周邊鄉土資源的作用和價值,把這些寶貴的資源融入課堂中,實現理論與實踐的有效結合。在學習時,可以讓學生自己學會采集資源,從而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與興趣調動起來,讓他們敢于、勇于實踐,在課堂上敢于講真話、講實話。例如,在學習“抗日戰爭”的歷史內容時,我就給學生安排了一堂“自由課”我讓他們在放學回家后,搜集一些當地的抗日教育素材和資源,讓老者為自己講述有關當地抗日的故事。學生把這些真實的事與物帶到課堂中,老師再闡述理論知識,這就實現了理論知識與實踐的結合,基于此種教學模式,不管是文科生還是理科生,都可以以飽滿的熱情去學習歷史知識。
(三) 正確的復習方案
首先,科學的設計復習內容。復習是高中學習生涯的一個大事,而且,在學習中復習的時間不是很多,為了加強復習質量,對于每個章節、每節課老師都要細心準備。其一,老師估計與考量書本上內容,科學取舍教材內容;其二,把重要知識彰顯出來,比如,歷史人物、事件、特征及概念等,抓住主干知識網與系統,弄清高中歷史命題核心點。其三,切入要準確,科學的拓展歷史知識內容,把歷史科學同其他學科聯系起來,從而達到綜合學習的目的。
其次,正確的實施方案。(1)科學制定方案,復習要有序。由于緊張的復習時間,所以,在復習高中歷史知識內容時,應該具備統籌性、計劃性,從具體情況著手,考慮周全,而且,從整體入手規劃這些內容,每天、每周、每個階段要有合理的復習內容,并且,每節課都要有專門的復習計劃,在具體教學中科學執行這些計劃。(2)問題情境創設,強化學生思維。總結與深化學過的知識是復習的主要目的和特征。若是課堂一成不變,很難提升學生學習興趣,所以課堂中,老師要把相應的歷史學習情境創設出來,把輕松、愉快的學習氣氛營造起來,利用多元化的復習策略,引導學生主動、積極學習歷史知識,通過設置問題情境,從而提升學生思維、判斷能力。比如,在復習有關“鴉片戰爭”的歷史內容知識時,老師在課堂上就創設了游戲情境,尤其是簽訂不平等條約時,讓學生根據教材內容分別扮演西方列強、清朝大使等,通過他們的情境演示,有效地加深了對內容的認識與理解。(3)科學選題,提升訓練。習題訓練是復習高中歷史知識時不可缺少的環節,此時,在復習題選擇過程中,要靈活的選擇題材,要內容新穎,而且要保證試題與實踐內容聯系起來,通過科學選題,提升學生實踐能力,取代題海戰術。
三、 結語
總之,教育改革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培養人才,改革就是跟上時代步伐。隨著新高考制度的推行,高中歷史教學也將迎來新的挑戰和機遇。在新的考試模式下,老師需要從轉變本身授課理念與方式入手,跟隨改革步伐,教會學生正確的學習和復習歷史知識內容,努力為成為新時代下的人才而努力。
參考文獻:
[1]錢志豪.新高考背景下的歷史復習課策略[J].新課程:綜合版,2017(5):98-99.
[2]2014年高考改革新方案,高考或文理不分科[N].光明教育報,2014.
[3]樊守界.從新高考談高中歷史教學模式的轉變[J].現代閱讀,2017(6):123-124.
[4]易明東.高中歷史教學反思.教學案例與反思[M].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2012.
作者簡介:
張文雄,云南省曲靖市,云南省富源縣第六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