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今社會,知識來源的根本途徑是學校教育。它依靠科學的教學設計和教學理念幫助學生建立正確認知,使學生得到全面發展。新時代教育提倡教學改革,目的就在于用創新教學替代單一教學。本文結合目前的音樂教育,圍繞論點具體分析創新對音樂課堂的影響和創新的重要性,繼而提出教學創新的有效對策及實施意見,以培養學生認識美、欣賞美、創造美的能力,達到音樂教學的目的。
關鍵詞:素質教育;音樂課堂;音樂創新;教學法;音樂教育
一、 我國小學音樂教育現狀
當前,受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音體美等素質教育課程還沒有受到足夠的重視,直接影響學生升級的科目仍是文化類課程。體音美等素質教育課程的地位改善不多。所以,音樂教育的改革與創新刻不容緩。
二、 小學音樂課堂創新的必要性
人們的思想觀念在不斷更新,所以,教學方法的更新要永遠走在人們思想的前面。教師更多地應該是去激發學生的思維想象和創造。但創造絕不只是說說而已,也不是通過幾次簡單的學習就能完成,教學創新一定要落實到實踐當中。以下筆者就對小學音樂教學方法的創新談一些個人的見解。
(一) 教材內容與現代流行相結合
流行音樂不僅具有流行元素,從音樂角度看還具有曲風自由、充分表現情感等特點,音樂能夠讓人放松心靈,給人美的享受。好的東西應該傳承,無所謂是流行還是經典。其融入音樂學科就是一種文化傳承,讓音樂能夠與時俱進。據有關調查顯示,學生追求個性,受到身邊環境的感染,喜歡流行音樂多過于其他音樂形式。借助電視、廣播、網絡、報刊等,學生不自覺地就已經接觸到了許多流行音樂;還有一部分學生是因為追捧流行歌手而喜歡上了流行音樂。我們到底是應該支持還是反對?筆者認為,教師在教學生古典音樂的同時,不能和學生產生對立,不能片面地反對流行音樂,否定流行音樂的作用,譬如一些積極向上的流行歌曲也飽含生活哲理,能催人奮發向上,或使人得到情感的宣泄。當代中學生很容易把自己的情感寄托在流行音樂當中,這樣我們就可以幫助他們去理解人生,并且能有效地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
(二) 創設情境式教學
在現代小學音樂課堂,豐富的音樂形式已經成了常態,不再是枯燥的教唱,而是要設計以學生為中心的歌唱、欣賞、合作等綜合項目的體驗為常態,教學環節的設計通常也會圍繞課程的主題。以一個大的內容為范圍,教學設計一環扣一環,內容緊湊,這樣的課堂才是學生喜歡的課堂。
在這樣的前提下,情境的創設就成了課堂的主要教學內容。讓學生自覺地融入教師營造的音樂文化氛圍中,在這個氛圍中進行音樂教學。因此,在課堂實踐中,情境的創設也是必不可少的。情境的創設我們可以分為很多種。其一,圖像情境創設,就是通過音像、圖片、視頻等讓學生融入情境中,民族文化這一類的歌曲就比較適合這種情境創設。比如說學習《娃哈哈》,我們可以先給學生播放一段新疆舞蹈的視頻,讓學生載歌載舞地進入情境中去。其二,現場情境創設,設定現場情境,比如說學習《小紅帽》,教師可以安排三名學生,一個人演外婆,一個人演小紅帽,另一個人演大灰狼,剩下的小朋友演路人問話,把學生引入情境之中,從而活躍課堂氣氛。其三,語言情境創設,就是教師通過語言感染學生進入情境,比如學習《媽媽的吻》,教師可以通過讓學生談一談媽媽對自己的關愛,不斷激發其內心深處的情感,這樣一來學生便很容易融入情境中去。我們在創設情境中可以解決重難點問題,很多音樂作品都有一定的難度,所以我們可以把音樂中的重難點與情境的創設相結合,這樣學生既解決了難點,又很好地融入了情境。但是在進行情境創設時,有些因素會影響我們達到預期的效果。例如,不可過度使用多媒體,因為多媒體就好比是學生喜歡吃的紅燒肉,我們每頓都是大魚大肉,學生當然會喜歡,而且還會沒有節制地吃,長期下去,只會導致學生營養不均衡。蔬菜和肉搭配著吃,才是每個學生的成長最需要的。所以,在適當的時候使用多媒體“點睛”,才能達到理想的效果。
(三) 游戲法教學
學生在牙牙學語時就已經接觸到玩具和游戲,游戲也是許多兒童快樂的源泉。游戲除了可以讓學生露出燦爛的笑容之外,往往還能激發兒童的某種品質。在游戲的過程中,我們看到更多的是兒童的積極性,他們可以自主地去動腦、動手,并常常能給人意外的驚喜。我們可以把枯燥的音樂符號和基本樂理知識變成形象的游戲活動;這樣學生就會很樂意去學習,這不僅拉近了師生關系,還可以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另外,教學設計要注意與音樂課堂相結合,學生不能在游戲環節中只知道玩耍,而忽略了學習。所以,對于教師來說,游戲環節只是一個好的教學手段,千萬不能弄錯了教學的重點,本末倒置。
三、 進行教學法創新的方法
(一) 抓住小學生的心理特點——“新鮮感、求知欲、模仿”
不同年齡階段的孩子,心里的想法通常不一樣。我們不難看出,小學生普遍都活潑好動,這正符合教師在音樂課上對學生的要求,因為活潑好動的學生往往表現力更強。學生的求知欲也很旺盛,看到很多新鮮事物都想去一探究竟,窮根究底。如果不抓住其心理特點,就不知道學生的認知習慣和行為模式。教育是作用于內心的教授,不單單是行為的糾正。而且要提倡個體與群體、課內與課外相結合,注重學生心理發展特點,創新教學方法,進行針對性的教學,避免無差別教育。
(二) 培養概括、組織信息的能力
21世紀是信息迅猛發展的時代,所以,不僅要會搜集切實可用的信息,還要根據自身的需要組織信息。比如我們創設情境教學,需要較多的影像和圖片,這就需要提取關鍵信息,要使學生更容易進入情境中去。
(三) 創造性教學替代灌輸式教學
創造性教學是培養學生探索音樂的能力。音樂是由很多因素構成的,傳統教育方式下是老師直接告訴學生這是什么,現在則是由學生自己主動去探索,這就是在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四) 注重教學互動交流
教師通過與學生之間有效的交流可以獲取更多的信息,從而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施教。而且通過長期交流培養出的感情,會增加學生對教師的好感。學生愛戴老師,就會慢慢地去模仿老師的學習方法,所以教師要樹立好榜樣,用自己的行動去引導學生,用寬容熱情的態度去感染學生,要有扎實嚴謹的作風,與學生打成一片,共同去學習探討。
四、 結語
總之,創新教學模式是素質教育的根本,需要音樂教師不斷地去摸索,使音樂課堂符合時代要求,培養真正的創造性人才。
參考文獻:
[1]吳洪劍.小學音樂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J].新課程(小學),2013(12):209-210.
[2]文星裕.小學音樂創新教學初探——讓學生用心靈感悟音樂[J].北方音樂,2017,37(11):186.
[3]楊智軒.淺議新課改下小學音樂教學的創新[J].考試周刊,2017(63):167.
作者簡介:
徐曼,江蘇省宿遷市,江蘇省宿遷市宿豫區文昌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