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5E”教學模式是一種“以學生為中心”的,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教學方式。提高“素養為本”的化學課堂教學能力是新課程對教師提出的新要求。所以,本文以“氯水的成分探究”為例,闡述了如何運用“5E”教學模式進行課堂教學,以便更好地落實“素養為本”的教學理念。
關鍵詞:“5E”教學;素養為本;氯水的成分
開展“素養為本”的教學,是“素養取向”化學課堂教學所秉持的基本理念。它倡導真實問題情境的創設,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開展以化學實驗為主的多種探究活動,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培養他們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如何有效地開展“素養為本”的教學一直是教師們關心的議題。“5E”教學模式是一種“以學生為中心”的探究式教學模式,該模式可促使學生自主建構知識體系,提高探究能力,符合“素養為本”的教學理念。因此,本文在介紹“5E”教學模式的基礎上,將以“氯水的成分探究”為例,具體闡述其在落實“素養為本”教學理念中的應用。
一、 “5E”教學模式的簡介
“5E”教學模式是美國生物學課程研究所(BSCS,1989)根據Atkin-Karplus學習環提出的一種創新的教學模式。該教學模式共由5個環節構成,分別為引入(Engage)、探究(Explore)、解釋(Explain)、精致化(Elaborate)和評價(Evaluate)。由于這5個環節都是以“E”(英文)開頭,所以形象地稱之為“5E”教學模式。這一教學模式強調以學生為中心,改變了傳統的“灌輸式”“填鴨式”的教學模式,使學生在課堂上動起來,通過自己的參與來獲得知識,優化課堂教學內容,從而實現高效課堂。
二、 教學實例及分析
下面以蘇教版必修一教材中的《氯水的成分探究》這一節為例,來闡述“5E”教學模式在落實“素養為本”教學理念中的具體應用。
(一)引入
引入是“5E”教學模式的開端。這一環節需明確學生的學習任務,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以及求知欲。老師可通過情境素材,如:圖片、小視頻、新聞事件、史實材料、小實驗等,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本課教學中,利用多媒體以小視頻形式播放某地氯氣泄漏事件,接著拋出問題:在視頻中,消防人員通過水和工業堿來處理泄露的氯氣,為什么可用燒堿中和游泳池中溶有氯氣的水呢?引起學生的思考和猜想:氯氣可溶于水,得到的溶液也許呈酸性;氯氣也許能與水發生反應等等。從而導出了本節課探究的主要問題:“氯水成分的探究”。通過層層問題的刺激下讓學生自主設計實驗方案和內容對氯水成分進行探究。
(二) 探究
探究是“5E”教學模式的中心環節。在這一階段,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教師通過層層問題設疑,讓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進行探究,教師適時地給予必要的指導。這樣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也凸顯了新課程提倡的“素養為本”的教學理念。
教師引領學生分組討論,按照“提出問題—作出假設—設計實驗—驗證假設—分析結果—得出結論”這一科學研究的一般流程進行合作探究。在這一環節,學生通過氯氣泄漏的處理作出假設:氯氣溶于水,與水發生反應,生成酸性物質。教師設疑:如果氯氣溶于水發生反應,生成酸性物質,那酸性物質是什么?引導學生從反應物元素的種類,進行推測并設計實驗驗證假設。學生推測酸性物質為鹽酸,并且設計了實驗方案檢驗H+和Cl-。實驗結果證明氯氣與水發生了反應,產物中有HCl。在用pH試紙檢驗H+時,意外發現試紙最后被漂白了,學生對此現象產生疑惑:是什么物質使pH試紙褪色?交流討論后,同學們得出以下推測:1. 可能是鹽酸使pH試紙褪色。2. 可能是強氧化性的氯氣,使pH試紙褪色。3.
可能是氯氣與水反應生成的其他物質。學生小組合作,設計實驗方案并進行實驗,最終發現具有漂白性的物質是氯氣與水反應生成的其他物質。
(三)解釋
解釋是“5E”教學模式的關鍵環節,學生根據前兩個階段的認識和體會,總結探究結果和方法,并用化學符號將其表示出來,教師進行補充和完善:
1. 引導學生從氧化還原反應的角度上推測氯氣與水反應生成的漂白性物質——HClO,該物質不穩定,見光易分解。2. 用化學方程式表示氯氣與水的反應:Cl2+H2OHCl+HClO,提醒學生書寫化學方程式要注意用可逆符號,并試著讓學生分析為什么要用可逆符號表示。學生則從氯水的顏色分析,因為氯水呈黃綠色,由此可見氯水中含有Cl2,說明氯氣和水的反應不徹底,故要用可逆符號表示。3. 氯水的成分中含有以下這些微粒:Cl2、H2O、HClO、H+、ClO-、Cl-、OH-。4.
歸納實驗探究的一般思路:提出問題→形成猜想→設計方案→實驗檢驗→發現新問題→……→得出結論。
(四) 精致
精致是“5E”教學模式的拓展提升環節,教師應該為學生提供時間和空間,讓他們思考并參與討論,如讓學生解釋課前的問題,或是讓學生將新的概念或方法技能應用到新的情境中,從而使其內化到學生的認知結構中。
1. 回答課前問題:為什么可以用堿溶液中和泄漏的氯氣?2.
利用本課的探究方法,解釋新的問題:向含有酚酞的氫氧化鈉溶液中滴加新制的氯水,可見紅色褪去,試分析原因,并設計實驗驗證。
(五)評價
評價是“5E”教學模式的鞏固提升環節。評價滲透在教學的每個環節中,其不僅可以提高學習的積極性,也可以讓學生看到自身的不足,不斷反思,深化所學內容;同時也能幫助教師發現教學的不足,及時調整教學策略,促進更高效的課堂。評價的方式多種多樣,教師可通過課堂提問、小組交流討論、紙筆評價、觀察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等對學生進行綜合評價,也可以結合學生自評和互評等評價方式,其中,學生的自我評價與反思將尤其有助于學生認知策略的發展。
總之,“5E”教學模式對“素養為本”的教學實施具有重要的價值意義。該模式能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熱情,每個環節的主體都是學生,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同時,在該教學模式中,學生自主建構知識體系,學會與同學合作探究,學會用證據進行分析推理,這對于學生關鍵能力和必備品格的培養具有積極的意義。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2]徐廣宇.“5E”教學模式在初中生物學概念教學中的應用[J].中學生物教學,2017(24):7-8.
作者簡介:
張秀紅,福建省福州市,福建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