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謝海

謝海1970年出生于淮陰。曾先后畢業于江蘇省淮安師范學校、中國美術學院。文化學者、中國畫學會理事,《美術天地》總策劃,《藝術地帶》主編。現居杭州、上海。
如果你是資深藝術品經營的從業者,相信你已看過太多藝術圈和藝術市場里的悲歡離合,假如再有一次類似2004年、2014年那樣的泡沫,經歷過的人就會有切身體驗,別人怎么講故事都會很謹慎。因此,藝術品經營行業中風險控制永遠是第一位的,換句話說,藝術品經營的精髓是賺確定性的錢。
投資顧問、藝術總監都是藝術品經營的專業工種,沒什么可牛的,前者管怎么樣賺錢,后者管怎么樣保證藝術成品的品質。做投資顧問的任務就是不能讓出資方賠錢,這是投資顧問的首要信條。但是藝術投資傳統周期很長,這與現代投資方式和心態都是背道而馳的,所以,選擇藝術家和藝術產品時,一方面要選擇估值較低,有相當安全邊際的成長預期,一方面也要參與培養和博弈,偏重高速且有可能快速成長的藝術家是關鍵的關鍵。
低價且高成長的藝術作品確實成長空間大,但是,這顯然只是預期,還有很多不確定的因素。有夢想很重要,很多人都希望而且迷戀馬云的“萬一實現了呢”,但成熟的投資顧問也要想到萬一沒實現呢,所以,對策很重要。
對策是投資顧問和藝術總監兩個人的事情。現代藝術機構的管理方式是,投資顧問前期介入,與藝術總監一起給出買入邏輯,鎖定產品后撤出,后期只對藝術家和藝術產品提建議,不做任何決定,所有工作交由藝術總監掌管。
投資顧問還有一個重要的工作是,投資機構的成長速度從高速成長進入平穩增長時,怎么樣讓機構股東賺到機構成長的錢,讓機構投資者賺到穩定增長的錢,而不是收藏終端所享受的收藏利潤。
因此,在盈利為目的的藝術機構中,投資顧問的工作是賺確定性的錢,藝術總監的工作是保證藝術家或藝術產品的認可程度。
我有一個發小叫夏萬里,他竭盡全力在我們的家鄉成立私人的藝術館,叫淮陰藝術館,成立至今,舉辦一些高品質的活動,在展覽、講座、傳播和品牌效應等文化內涵上做文章,追求真正的文化發展和日后的發展紅利。
作為公共空間的藝術館,展覽、學術研究、典藏很重要,公共教育推廣也很重要。我想,這就是責任。同時,正因為我們在夢想和現實之間左牽右掛,我們的選擇和做事方法過于理想,導致短時間的投資沒錢賺,我想這就是藝術總監和投資顧問在情、在理上的區別,這也就是我目前最力不從心的地方。但是,短時間不賺錢重要嗎?國際國內大形勢在,商品房個人持有的先機在,國民素質提高和銀行高存款的現實在,只要技術不變形、選對藝術家、選對藝術產品,盈利只是時間問題。在我的家鄉,那個叫淮安的三線城市,我清楚地看到,現在的現實是,包括海外、海內商界精英,以及一些企業品牌、重點項目、生產廠家、經銷商代表都異常地關注在淮陰藝術館里舉辦的每一場活動—我們認為商機巨大。
盛世收藏是一個概念,剛性需求又是一個概念。我想,我的發小現在做的是后者,前者是他以后要做的。
時間是一個很奇怪的東西,很多時候,到了特定的時間,你怎么出手都是對的。藝術市場的實際操作中,一個產品的跟單或者買入的數量很少,即使漲了幾倍,對總凈值也沒有太大意義。我的母親是一名總賬會計,我想我對數字會比一般的藝術家敏感一些,我的意思想說,在任何地方、用任何方式經營可以帶來長期穩定回報的藝術作品比追求10倍、20倍、N倍為目標理想來得靠譜,如果每年能賺10%-30%,復利簡直太可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