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陽
摘要:《北京人》是一段哀婉凄涼、探求人生意義的哲理詩。本文從曹禺的話劇《北京人》的“詩意現實主義”入手,分析它獨特的創作手法,它用現實主義的手法寫出了北平舊世曾家的生命挽歌,反映出一個人丈主義戲劇家對民族命運和個人生存的關懷。戲劇是最高意義的詩,曹禺的《北京人》是詩和劇的結合,其間飽孕著無盡的詩意。
關鍵詞:詩意;意境;意象;對比;語言
中圖分類號:1207.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9)17-0004-01
《北京人》是曹禺作品里別具一格的詩篇,它獨特的藝術魅力里有一種豐厚而又雋永的詩意。從劇本內容上看《北京人》的情節沒有曹禺另一部巨作《雷雨》復雜,如果說明麗、深沉、富于詩意是曹禺戲劇藝術風格的總的特點,那么《雷雨》富于沖突的尖銳性,《北京人》更有詩一般的抒情味。《北京人》是詩化的戲劇,從意象到情境都無比擁有空靈之感。
一、象征性意象的整合
《北京人》那種含蓄而又收斂的藝術魅力不是淺易通俗地給讀者呈現出來,而是靠隱性的各種意象整合、情境的描繪等方式去表達,讓讀者更加回味其中。象征意象的多次出現,使劇本多了一份神秘美感,不僅烘托了氛圍,還揭示了一些悲劇的根源。
文中有一個意象是名字叫“孤獨”的鴿子了,當袁園問曾文清籠子里小鴿子的名字叫什么時,曾文清沉靜地說小鴿子叫“孤獨”。曾文清出生在北平的書香門第,從小為母親所溺愛,絕頂聰明。曾文清的生活深受士大夫文化的熏陶的,“雖然他很溫文爾雅,但實際上,坩‘一半成了精神上的癱瘓但是正因為曾文清出生在一個這樣的封建大家庭中,使曾文清變得懶惰、懦弱、沒有思考能力。這個鴿子叫“孤獨”是有深層含義的,表面是這個鴿子同伴飛走了只留它一個,深層含義是,曾文清想借這個鴿子來隱喻他內心的孤獨與愁悶。曾文清從來沒有逃離過這個封建大院,他就像這個鴿子一樣,被關在了這個“籠子”里,所以,他“一遇風浪,就只能飛回老窩了”。
“鴿哨”的多次出現不僅與前面鴿子相呼應,還把秋衣蕭瑟之感點綴的淋漓盡致。除此之外,曹禺還用了許多其他意象來渲染氣氛,并且對劇本中的人物內心進行了烘托。例如,“如嗚咽的軍號”,“(扌禹)小販的叫賣聲”,“(扌禹)凄涼的烏鴉叫聲”。這些意象的選取和反復重復,勾勒出了北京秋天特有的別致景色,渲染了冷清、蕭條之感。
在《北京人》中用了一個象征形象來點明和深化主題,這就是曾府曾老太爺的那副黑漆棺材。《北京人》在揭示這一主題的過程中,始終圍繞著曾老太爺的這副棺材展開情節,使“棺材”既成為劇情的一條重要線索,又成為充滿象征意味的戲眼。“棺材”貫穿著全文已經不單單是個簡單的意象了,當棺材被抬走的那一刻,就象征著封建勢力正走向滅亡。
二、情境的詩意
無論是小說、詩歌或者影視作品中,優秀的創作者都需要注重情景交融,合適的情境能夠豐富作品內容,襯托人物的心靈、突出人物的思想性格。曹禺先生擅于將自然景物與劇中人物情感交融,形成一種意境,突出了主題,烘托了氣氛。曹禺先生將劇情定在秋日,也是與話劇的情節主題相之呼應、烘托渲染,是頗有詩意的。例如第三幕第一景中的一段描寫北平的話:“深秋的天空異常肅穆而爽朗。近黃昏時,古舊一點的庭院,就有成群成陣像一片片墨點子似的烏鴉,在老態龍鐘的榆錢樹的樹巔上來回盤旋,此呼彼和,噪個不休。再晚些,暮色更深,烏鴉也飛進了自己的巢。在蒼茫的暮靄里,傳來城墻上還未歸營的號手吹著的號聲……”孤獨、寂寞的愫芳對渺若煙云的未來充滿無盡的擔憂,本段通過秋天的哀景襯托出她哀怨的心情,使話劇充滿了詩意的靈動。
最巧妙的是,《北京人》第一幕中正值中秋節,曾家上上下下毫無過節團圓的氣氛,曾文清要離開家自己生活,門口還有杜家在催債,具有強烈的諷刺意味;饒有深意的還有第三幕正是曾皓老太爺生日,恰在這一天杜家要把曾皓的棺材抬走,具有強烈戲劇色彩。
與此同時,曹禺先生將曾家環境描寫的也是具有濃厚的封建傳統氣息,如“烏木雕龍燈座”、“素錦套著的七弦琴”等等,古色古香、頗具詩書色彩這些都點綴出這個家庭的歷史和家庭的氛圍,更把我們帶入舊時北平的生活氛圍里,引人入勝,仿佛置身于那個年代。
三、結語
當然《北京人》的詩意不僅僅表現在象征、意境等方面,也表現在對人物的內心世界刻畫以及對主題的深度挖掘。曹禺在《北京人》中塑造了幾個象征意味的形象,例如周沖、袁氏父女,寄托了曹禺先生在那個時代的期望和光明。在劇本語言上,也用散文詩一般的臺詞來營造氛圍。《北京人》在詩意、雅致的抒情悲憫中,深入人物內心,展現了話劇詩性與戲劇性相統一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