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濤
摘要:信息技術對于當下的社會發展都有著很重要的影響,已經在社會的各個領域得到了非常廣泛的運用。隨著大數據時代的來臨,社會對人才的界定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他們不僅是能夠熟練掌握相關的專業技能,還需要不斷對自身進行提升。于是,高校在培養新型人才的過程中,互聯網和計算機的使用,多媒體等信息化的教學方式變得尤為關鍵。
關鍵詞:大數據環境; 高校;信息化教學;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424?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044(2019)16-0072-02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1 大數據
作為時下的一種新的思維方式,大數據已經走進社會,但是至今對于大數據并沒有一個準備的定位。通常我們所說的大數據就是指對收集到各種各樣的數據信息,進行整理,并通過分析,發現這些數據之間的一些隱藏價值,大數據的種類多種多樣,真實性高,時效性強。從大數據白皮書在聯合國第一次被發布到國務院所下達的《促進大數據發展行動綱要》都表明了,大數據已經逐漸被社會所重視。近年來,大數據在高校教育中的運用也越來越普遍,它的到來,使得人們的生活方式和工作、學習狀態都得到了改變。
2 當前高校教育所面臨的問題
2.1教學模式單一,缺乏創新
我國現有的高校教學模式多數仍是采用的傳統教學模式,講臺,黑板,粉筆就是標配,課堂內容多是由教師一人講解完成,學生則是被動的接收教師上課的內容,很少能夠真正地參與到課堂來。這樣傳統的教學方式,學習過程枯燥,使得學生的積極性非常的低,學習主動性差,進而展現出的就是教學質量低,教學效果差,根本不能滿足現代化人才的建設需要。雖然在教師的監督之下,學生們能夠有序的完成教學任務,這對于教師的教學開展很有利,但是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學生的創新能力。
2.2教學目標單一,教學結構模式化
在傳統觀念的影響之下,大多數高校的教學目標就是通過考試來使得學生獲得較為優異的成績,目標非常的單一。而且我國大多數高校并不具備很好的服務性,針對個別有特殊要求的學生,并不會有個性化的教學。教師評價學生的學習成果主要是通過考試結果,不僅如此,家長也是從考試反應的成績來得知孩子一階段的學習狀況,因此,對于學生學習成果評價的模式也過于單一。
2.3考核方式單一,教學設備利用率低
考試是現在大多數高校檢驗學生學習成果的主要方式,但是這樣的檢驗方式是非常不可靠的,并不能有效地檢測出學生對于知識的掌握程度,而且這樣的考試模式很容易使得一部分平時并沒有認真學習的學生為了得到好的成績而產生作弊的行為,對于提高學習效率和質量并不能起到良好的作用。其次,雖然這些年來很多的高校已經引入了一些現代化教學設備,如投影儀,多媒體設備等等,但是在真正的教學活動中,這些設備的利用率并不高,最大的改變就是學生從以前對著黑板做筆記變成了對著大屏幕做筆記罷了。
3 大數據于高校信息化的趨勢走向
正是由于我國傳統的教學模式的存在,很大程度影響了高校信息化教育的發展和提高,這導致傳統的教學模式的改革需要加快腳步。大數據和高校的教育水平,教學質量,教師專業素養,學生的教學成果都有著緊密的聯系,利用大數據可以將高校教育的各個層面得以提升,通過大數據技術,可以將信息技術和高校教育融合得更加緊密,還可以更進一步的推進高校管理信息化,使得高校教育朝著科學化和現代化的方向穩步發展。我國的經濟和科技都在不斷地進步和發展中,對于現代化的人才要求也是越來越高,對于高校培養現代化人才的要求也是越來越高,這就要求高校改變教育模式,由傳統教育模式到信息化教學模式的轉變,不僅僅是信息化的管理,更重要的是將信息化的設備引入到教學中去,最好是在傳統的教學方式上,將網絡信息化技術與其相結合,平衡好兩種教學模式,以達到教學質量的提高。
4 大數據環境下的教學模式的建設途徑
4.1堅定理念,保證教學態度的統一性
目前使用大數據開展教學工作的高校仍占少部分,對于學校,教師還有學生,這都是一個新的領域和環境。大數據并不是一門簡單的系統科學,需要教育部門,學校,教師的共同努力才能得以開展。同時,通過大數據計算的計算,可以分析確立出哪些教學方式更能吸引學生,激發學習興趣,教師好及時更新理念,改革教育方式,才能培養出優秀的人才。
4.2培養優秀的教學管理隊伍
高校教育的管理人員必須具備很好的職業素養和管理能力,而教師作為高校信息化教學的最主要實施人員,所以,高校必須對教師進行培養,不僅要求他們能夠熟練地掌握計算機和互聯網的基本知識,還要能夠熟練地運用和操作,能夠將職業技能運用到教學管理方面,這樣不僅能夠快速的獲得所需信息,提高教學管理效率,還能提升教學的質量。教師要通過不斷地學習,提升自身的素質,才能適應這個飛速發展的大數據環境,為社會培養出更多的現代化人才。
4.3改革課程教學管理,開展個性化教育
大數據環境下的高校信息化教育最主要的表現就是可以通過監督學生的學習軌跡和過程,根據采集到的信息,整合分析,做出精確的教學計劃,為信息化的教學提供科學有力的依據。信息化教學模式下的課程內容也要改革,教學課程要符合學生興趣,教學模式要通過各種信息化技術和手段來實現,同樣,要注重學科間的關聯性,最好是能做到跨學科的課程建設。設計合適的教學問題,讓學生在課后利用互聯網自行解決問題,同時還要鼓勵學生之間多互動,形成一種相互學習,相互討論的學習氛圍,一方面可以培養學生學習的獨立性,另一方面也培養了學生的團隊協作精神,這正是現代化人才所必須具備的特征。
5 與多媒體相結合的高校信息化教學模式
信息化教學 包含了多種教學模式,如合作學習類,調查科研類,實踐操作類,課堂授導類,遠程授導類等等,很大程度的豐富了教學課堂的形式,而在教學的實際運用當中,不同種類的教學模式是可以相互組合的。由于在高校的教育當中,教學活動更加開放,所以利用信息化教學來鼓勵學生多動腦,多創新,成為當下高校開展信息化教學的一個主要目的。在通過多媒體與信息化教學相融合的過程中,教學工作者要在選取教學資源上下工夫,以達到最佳的教學目標和成果。由于教學模式是一種相對于比較抽象的概念,因此我們制定了以下五種信息化教學方式(見表1)。
激勵學生利用信息化教學環境進行學習和探究,是高校開展信息化教學的主要目的,在先進的教學理論的引導之下,信息化教學模式才能得到有效的進展,同時在與多媒體相結合的過程中,使得教學質量有了進一步的提高。
6 信息化教學對于高校教學的優勢
在傳統的教學觀念之下的教學模式,教師向學生所傳授的知識很大一部分都是來源于自身經歷,學生所能獲得的知識面太過于狹隘,想要擴充知識面,學生就只能通過課余時間去到圖書館等地方,這樣一來,學生的學習效率就變得很低下。通過信息化教學模式的開展,學校可以為學生設定一個規范高效的教學平臺,提供多種多樣的教學素材和學習資料,大大地提高了學生學習新知識的靈活程度。不僅如此,以信息化教學為載體而產生的各種多媒體設備設施,也為教師的教學灌輸了極大的能量。在當下的高校教育中,教師不僅僅需要交給學生知識,更重要的是要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創新的能力,這樣一種新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成為主體,有利于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形成。
7 結語
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大數據環境的到來,使得教育信息化也正在逐步滲透到各大高校中來。大數據為高校的信息化教學注入了一股新的力量,很大程度上也使得教學資源變得更加的豐滿,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展現出更多的求知欲和活力,更大程度上開發了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給學生提供了更多的自主學習和思考的機會。另一方面,使得教學的地點不僅僅局限于課堂,教學方式也不再單一,通過多媒體,互聯網等信息化技術,形成了一種線上線下互相融合的學習模式。但是我們現有的傳統教育模式太過于根深蒂固,想要進一步的推進信息化教學,還需要教育部門和教育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希望我國的高校教育在信息化教學模式的發展道路上越來與好,教育質量能夠得到進一步的提高,能夠為社會輸送更多的現代化人才。
參考文獻:
[1] 劉杰, 何小波. 大數據環境下高校教學基本狀態數據庫的研究[J]. 計算機時代, 2017(1):90-92.
[2] 叢亮. 大數據背景下高校信息化教學模式的構建研究[J]. 中國電化教育, 2017(12):98-102.
[3] 朱一梁. 大數據環境下的高校科研管理信息化探索[J]. 中國管理信息化, 2018(4):135-136.
[4] 李向陽. 基于大數據環境下高校教育管理信息化創新與發展研究[D]. 信陽師范學院, 2017.
【通聯編輯:唐一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