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岳 蔣彥
摘要:在繼承傳統植物染色綠色、環保理念的同時為植物拓染在服飾設計中創造出更豐富、多樣的視覺效果。文章通過觀察植物拓染產生不同的藝術效果并結合相關文獻資料,對植物拓染的紋樣裝飾性、圖案獨特性、過程體驗性的藝術特性進行分析。闡述了植物拓染與服飾結合的意義,通過天然織物和拓染方式的選擇、結合圖案設計的原理,以及與刺繡、扎染等工藝相結合進行創新設計。創造出更豐富的表現形式應用于服飾設計之中。強化了服飾產品的欣賞功能和審美情趣。
關鍵詞:植物拓染 藝術特性 服飾設計 創新應用
中圖分類號:TS941.6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3-0069(2019)08-0048-02
引言
隨著世界綠色經濟的浪潮,以及人類追求“返璞歸真”、“回歸自然”消費理念的大背景下,越來越多的設計師和藝術家加入到傳統手工藝傳承保護和紋樣創新行列之中。傳統植物染色技法歷史悠久,同時體現了人類追求自然、健康、環保的生活理念。植物拓染與傳統植物染一脈相承,區別之處在于植物拓染是將生活中隨處可見的植物葉片通過敲拓、煮拓以及蒸拓工藝手法將植物中的顏色、葉片輪廓、脈絡紋理同時保留下來,產生豐富多樣的藝術效果。不同的植物拓染產生的顏色以及效果不同,同時植物拓染受地理環境、時間等因素的影響,所產生的視覺效果也千變萬化。
一、植物拓染的藝術特性
(一)紋樣裝飾性
早在1.5萬年前,人類就想通過顏色來裝飾自己,從而提升自己的生活質量,無論是佩戴珠寶,還是以油漆的形式涂抹在身體和墻壁上,或是以文身的形式蝕刻在皮膚上,亦或是以刺繡、污漬以及染色布料的形式應用于服飾上口]。明清時期在豫西廣大農村普遍流傳著一種手工技藝“錘草印花”,早先化學染料還未出現,人們就用當地人稱“太陽草”的草葉在土布上捶打拓印,制作花布穿用。“錘草印花技藝”與植物拓染中敲拓染手法一脈相承,取之天然,簡便易行。通過不同植物拓印在織物或紙張上形成各式各樣的紋樣效果進行裝飾,形成不同的視覺效果。它反映了不同地域的風土人情以及人類的主觀愿望,繼承傳統文化的同時融合了現代思想和觀念,表達了人的內在審美。
(二)圖案獨特性
傳統植物染色是以獲得植物顏色為主要目的,通過提取特定植物中的色素統一的浸泡染色,染色織物表面光滑平整,而植物拓染與之不同,在染色的同時可以在織物上留下草葉輪廓及脈絡紋理。每一種植物都有獨特的姿態和色彩,即使同科、屬、種類的植物根、莖、葉、花所拓染圖案均不相同,同一植物的同一器官所產生的脈絡紋理也不盡相同。不同的織物、拓染手法的選擇以及染色時間的長短等均可對最后的圖案效果產生影響,每一件作品都獨一無二,無法復制。其次,傳統植物染料經過各種化學助劑的浸泡,去除了草木原有的清香,而植物拓染產品,未受過大量媒染劑的浸泡,保留著植物本身的氣味,自然健康,更具有生態性、獨特性。
(三)過程體驗性
植物拓染因其取材方便、操作便捷,利用生活中隨處可見的植物和生活廢棄物類染料,通過外力的敲擊或高溫蒸煮將植物中的色素浸入到織物當中,從而在織物上形成形態各異的圖案,相較于其他染色工藝更加適合大眾手工操作,在染色的同時更注重過程的體驗。其中,植物敲拓染作為拓染方法中最為簡便的一種,只需一把槌或一顆石,加之身邊觸手可得的花草,就可以完成一件件原形原色又獨具特色的作品,無需染色助劑的加持,因此國內很多手作工作室將其作為體驗課程。在此過程中,體驗者可以與大自然親密接觸,與自然對話,了解植物拓染綠色環保的理念;同時鍛煉了動手操作能力,將自然界所贈予之美通過自身創作而保留下來,培養了體驗者熱愛自然、崇尚環保、追求健康的思想,并通過體驗植物拓染的活動度過悠閑愉快的時光。
二、植物拓染與服飾結合的意義
(一)裝飾紋樣印染“生態性”
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的思想隨著科技進步日益發生著變化,社會開始不斷倡導“綠色生態”的主題,人類追求健康、自然、和諧的生活理念興起。服飾作為人們日常穿用的產品除滿足服飾的功能性、實用性、審美性的設計要求外,還要堅持生態環保原則。
植物拓染所用到的染料均來自自然界的各種植物,具有再生性,同時可以大大減少染色廢水的污染,而從石化產品或化石燃料(如煤)中提取的染料則不同。植物拓染取材天然,同時一些生活廢棄物(如洋蔥皮、枯萎的菠菜,玫瑰花枝上的綠葉)均可作為染料。不同植物經過不同的排列組合形成各式各樣的裝飾紋樣,使服飾產品更具特色。在染色完畢后,使用過的葉片、花瓣可做成有機肥,為其他植物提供養料,做到取之于自然,用之于自然。
(二)手工藝文化的傳承
中國利用植物的汁液進行染色早在4500多年前的黃帝時期就已產生;到了周代,周王祭祀先帝時所穿的黃色祭服就是利用梔子植物所染制而成。在國家對傳統手工藝保護政策之下,植物染色技藝已經被列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現今,越來越多的手工藝人和專家學者對植物印染工藝傳承保護的前提下進行工藝提升和紋樣創新,不僅使傳統手工藝得以延續,同時適應現代的審美標準,使其具有更大的發展舞臺。植物拓染是傳統植物染色的延伸,繼承了植物染色環保、天然、綠色的理念,同時在此基礎上進行創新探索,,拓染所得的面料不僅具有天然、溫潤、柔和的色彩,植物輪廓和脈絡的印拓也使面料更加生動有趣。
(三)匠心制造的理念
21世紀是一個高速發展的時代,人們在適應的同時,尋找一種“慢”生活方式,找到一種與心靈、環境以及傳統在工作、生活中的平衡。《莊子·外篇知北游》曰“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莊子認為美存于“天地”,也就是大自然之中。植物拓染工藝取材天然,將人與自然之間建立聯系。通過手工藝人一絲不茍的染色制作,將自然饋贈的色彩裝飾人類的生活。由于植物拓染采用傳統的手工制作,產生的作品或圖案都是獨一無二的,即使出自同一工匠之手也不可能做出完全相同的作品。植物拓染的作品色彩天然、溫潤,同時帶有手工藝人在作品中寄予的執著精神和情感理念。工業時代快速、高效的機器制造逐漸代替了傳統手工藝,但隨著現代社會高新技術的發展和人們對生活品質的追求,人們在滿足物質需求的基礎上,開始追求精神和情感享受,目前市場上越來越多的品牌在產品中注入匠人精神理念,這種手工制作、追求極致并帶有情感溫度的產品更受消費者的青睞。
三、植物拓染工藝在服飾設計中的創新應用
(一)天然織物選擇與拓染方式
材料是服飾質感的載體,不僅詮釋了服飾的設計風格,同時直接決定了服飾所要展現的效果。不同材質與工藝手法的選擇,使其表現出截然不同的質感和風格。植物拓染與傳統植物染相似均可與天然織物棉、麻、絲、羊毛相結合,天然織物容易上色,同時帶有織物的光澤感。
目前,市面上植物拓染的產品數量與傳統植物染色產品的數量相差甚遠,且品種單一。多數產品采用敲拓手法將植物與棉織物結合展現植物拓染的風采和環保理念。植物拓染方法分為三種,分別是敲拓、煮拓以及蒸拓。敲拓染色方法最為簡便,只需一把錘子、一塊面料、新鮮葉片即可完成染色。敲拓染產生的色彩、圖案形狀與植物本身色彩和輪廓最為相似,所見即所得;煮拓染與蒸拓染均是通過高溫與媒染劑的作用下進行染色,所染出圖案顏色較植物本身有所改變,如圖1。通過蒸拓染的手法與絲織物相結合,在高溫以及媒染劑的作用下,植物印染顏色非植物本身的綠色,而呈現為灰褐色,所染出的圖案,保留了植物本身的輪廓與葉脈紋理,同時帶有絲織物的光澤感,如圖2。由于煮拓染合水量要高于蒸拓染,所以染出的圖案相較于蒸拓染出的圖案多了一分水暈之感,而蒸拓染更為干凈。不同的拓染手法結合不同的天然織物產生的視覺效果是多種多樣的。
(二)拓染圖案設計
圖案是服飾設計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有著點綴、美化以及功能性的不同作用。植物拓染染色的同時可以保留葉片的輪廓及脈絡紋理,不同的葉片所拓印出的圖案不同,即使是同種植物葉片拓印出的圖案也會有所區別。由于自然界中植物種類繁多,產生圖案的效果千變萬化,所以目前植物拓染出的圖案僅僅是在嘗試如何在面料上更好地保留不同品種植物葉片的顏色和輪廓,缺少對圖案設計的關注。植物拓染可以利用圖案設計的基本原理,將不同顏色、形狀的植物葉片經過組合,形成點、線、面的藝術效果,拓染出與眾不同的服飾紋樣,為人們帶來新的視覺享受。
除此之外,設計師可以通過夸張、抽象、幾何化等方式進行圖案的重構,把不同植物拓染出的形狀、顏色和葉片脈絡等元素進行符號化的轉化或提煉,形成不同的圖案效果,使拓染出的肌理效果在服飾設計中的藝術特征更加豐富。利用雞爪械葉片按預先設計的云紋圖案進行敲拓,在棉織物上留下了雞爪械葉片紅綠相間的獨特色彩和葉片紋理,同時打破其原有的掌狀葉片形成古典云紋圖案,如圖3。如何創造出與眾不同的圖案效果,這就要求設計師和手工藝者對的不同植物采用不同的手法所產生的效果了解得更加深入,結合自己的設計構想反復試驗,從而減少“形”的表現而彰顯“意”的表達,利用這樣的裝飾手法,給服飾設計帶來豐富的意蘊以及無盡的遐想。
(三)與刺繡、扎染等工藝相結合
植物拓染與刺繡相結合。刺繡與植物染色一樣是中國的傳統工藝,具有悠久的歷史。刺繡又名“針繡”,俗稱“繡花”。利用繡針穿引顏色各異的絲線,按預先設計的裝飾紋樣,穿梭于織物之上,通過繡跡構成紋樣或文字的傳統工藝。刺繡紋飾優雅浪漫、顏色靚麗、做工精細,而植物拓染出的紋樣原始本真、色彩溫潤。將拓染與刺繡相結合,刺繡的“精”與植物拓染的“拙”形成對比,創造更豐富的藝術效果,如圖4。
拓染與扎染藝術相結合。傳統植物染色技法有吊染、扎染、手繪等。扎染是將織物表面通過縫、扎、打結,及折、包、夾等手段處理獲得防染的效果,創造出的肌理效果豐富多樣、天然成趣。植物拓染從織物選擇、印染手法、圖案設計到最后拓染成型,與扎染藝術有著異曲同工之處,所得圖案兼具設計性與隨意性,其獨特的藝術效果是一般印花工藝難以達到及復制的。拓染與傳統植物染色中扎染工藝進行結合,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在此基礎上,結合兩種工藝特性,進行設計。首先將植物蒸拓染在面料之上,進行定位印花,然后利用扎染手法將植物拓染的位置進行防染染色,豐富了面料的視覺審美效果,創造出新的藝術表現形式,形成一種簡單、自然、寫意、謙虛之美,如圖5。
除此之外,植物拓染還可以和其他工藝相結合,例如剪紙、手繪等。工藝方法可一種或多種相結合,形成的藝術效果與視覺審美需要更多的人來探索。
結論
植物染色技法在我國具有幾千年的歷史。隨著國家對傳統手工藝繼承、保護、研究、推廣的大力支持,越來越多的設計師加入到傳統手工藝的傳承保護與創新設計的行列。服飾作為文化傳遞的載體和媒介,是傳統與時尚的橋梁,其產品直接為人類穿用。植物拓染延續了傳統植物染色取材天然、綠色環保的理念,同時將生活中的廢棄物充分利用,在織物上形成千變萬化的視覺效果,強化欣賞功能與審美情趣。通過面料選擇、印染方式、圖案創新等方式,可以創作出豐富且生動的面料效果。通過植物拓染工藝在服飾設計中的應用與創新,將民間傳統的藝術形式轉換為現代藝術設計的語言,使其在當下再次煥發出蓬勃的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