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吉根
今天的教育正在發生著深刻變化,并處在急劇的轉型之中,這就要求教師必須開展基于實踐的研究,在實踐中科學地探索教育改革方向。因此,培育教師科研取向,激發教師內驅力,已成為教師隊伍建設的重要任務。“教育科研種子教師項目”,讓經驗型教師發展成為研究型教師,引導教師在學校實踐現場,在充分表達、共同分享、相互討論的基礎上,認識、學習和完成各項主題活動,不斷提升自身教科研能力與水平,探索教育規律和教育方法。
“教育科研種子教師項目”有四大特點。
研修一體,突出實踐性和實用性。研修一體化、參與式研修是推進種子教師研究項目的重要方式。找準教師研究的興奮點,找準教師研究的成長點,從心理學、教學論、系統論等角度深入把握研究活動的各個環節,強調組織者與教師在思維、情感、信息以及環境等方面的相互作用,最終實現情感共鳴、思維共振、信息共享。
跨界研究,突出開放性和融通性。種子教師團隊是一個來自不同學校,在年齡、閱歷、學歷、任教班級、學習意愿和能力、專業發展水平等方面都存在諸多不同的群體。這就決定了種子教師研究活動必須是打破學校、學科、學段界限的跨界綜合的融通式研究活動。其特點是:保持中小幼學段學科的打通,探尋教育的本質;關注課堂,與學生發展相結合;關注教師研究與學校發展;了解各校的發展和研究特色。這種開放融通的研究方式,綜合提升教師育人能力,幫助教師形成教育性思想而非僅僅是學科性思維。
體驗式研討,突出自主性和參與性。種子教師研究活動通過體驗式的研討,更多地讓研究者積極參與其中,既有知識、經驗的內化整合,又有觸及研究者教育行為和理念深刻變化的學習過程。體驗式研討提高了每一位研究者的思維活躍度和參與積極性。教師全身心地參與研討,交流經驗,獲得新知,并將這些所得進行內化和整合,形成新的認知,有助于指導今后的教育教學實踐活動。
相互參看,突出經驗性和學術性。教師研修活動強調分享經驗,使學習者認識到自身的不足,選擇性地借鑒和吸收他人的經驗,解決自己的問題,通過相互影響,加深了解,得到啟發,把分享的內容內化成自己的經驗。同時,以論壇的形式研究來源于教學一線的困惑、矛盾和問題,相互啟發,拓寬視野,以思想易思想,提升教師的課題領導力、專業自信力和學術影響力。
“讓教師成為研究者”,不一定能把每一名教師都培養成“專家”和教育教學領域的“開拓者”,但通過教育科研活動,可以喚起教師對教育理想信念的追求,激發積極的工作熱情、嚴謹的工作態度和科學的工作精神;普及教育科研知識,通過眾多體驗式研修,使科研知識和方法融入教師工作中,烙刻在每一個教學環節上,潛移默化地改變教師的思想,使教師形成科學思維。
編輯 _ 于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