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久磊
喇叭溝門滿族鄉中心小學是北京市最北端的一所農村寄宿制學校。近年來,學校秉承“為山區教師成長發展服務,為滿鄉學生幸福人生奠基”的辦學理念,打造“民族團結教育”辦學特色。根據滿族地域文化特色,學校構建了民族文化課程體系,開發了滿族剪紙、滿族體育、滿族藝術、滿鄉風情、滿族文化系列校本課程。以傳承滿族體育文化為例,學校承擔著14項北京市非遺培訓任務,其中8項為滿族傳統體育項目,如二魁摔跤、跳楊木桿、蹴球、角球、珍珠球、狩獵等。
為激發學生學習非遺項目的興趣,切實增強學生的綜合素養,我們構建了多元評價體系。
學校創編了《前進吧 滿鄉少年》校園體育嘉年華課程評價手冊。根據不同階段學生的年齡和興趣愛好,學習評價有不同的側重和要求。這樣既可以讓學生有序學習,保證學習質量;又可以讓學生量力而學,保證身體不受損傷。以“二魁摔跤”為例,低年級學生初步掌握二魁摔跤徒手動作,以動連貫性作為評價指標;中年級初步掌握動作標準并攜帶二魁摔跤道具進行表演,以動作標準和舞動道具的生動性為評價內容;高年級段學生基本能夠演繹二魁摔跤的整個過程,以結合音樂韻律和表演效果作為評價依據。
學校制定了七色星級評價,旨在指導學生的進一步發展。以“二魁摔跤”為例,不同分值對應著紅、橙、黃、綠、青、藍、紫七種顏色。七種顏色分別代表七顆星,每顆星都有不同的評價要素和分值標準。如學生基礎動作熟練并初步合拍,達到80分的標準,學校授予學生黃顏色的“五角星”,并記入學生評價檔案。七色星級評價調動了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也為規范各類非遺項目動作標準和提高表演水平奠定了基礎。
學校每月都開展“我是非遺小達人”評比活動,所有納入課程的非遺項目都一一呈現在舞臺上。在表演中,全校學生共同打太極拳、表演舞龍舞獅;二魁摔跤、跳楊木桿、珍珠球、狩獵作為班級競賽表演項目,蹴球、角球、推鐵環、花樣跳繩則作為個人競賽項目。在競賽中,學校聘請非遺項目傳承人、家長代表、教師對學生集體表演和個人競賽進行綜合評價,并為集體和個人頒發先進班集體、非遺小達人等榮譽。競賽性評價培養了學生精誠團結、互幫互助、集體榮譽感等品質,為更好地傳承非遺項目,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打下堅實基礎。
編輯 _ 李剛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