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鑒真制度在證據法中是一項重要的鑒定規則,用于證明證據是否反映了原本事實情況。對于證據的鑒真,我國進行了一定的規定,但是在實際運用過程中并未完全發揮其作用。現對我國鑒真制度進行分析并提出相應建議。
關鍵詞:鑒真制度;證據;改進
中圖分類號:D918.9;D925.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4379-(2019)17-0210-01
作者簡介:戴敏敏(1998-),女,漢族,浙江溫州人,江南大學法學院,本科,研究方向:刑事訴訟法。
鑒真,是我國從英美法系中借鑒而來,國內也有學者將其譯為“驗真”、“認證”等。在法律領域中,它表示鑒定交給法庭的證據具有真實性,可以還原案件真實情況,通常是通過辨別“現場提取的證據”與“送檢證據”與“法庭上出示的證據”是否具有一致性來進行認證。
我國鑒真制度是隨著2010年兩高三部聯合頒布的兩個“規定”而正式確立的,之后刑事訴訟法也借鑒了相關規定,進一步完善了我國的刑事訴訟法。根據我國已有制度,鑒真主要是對證據以下兩個方面進行審查監督。
(一)證據的來源
我國在確立鑒真制度之前,對于證據的來源并未進行過多關注。相較于證據的來源,我國司法機關更加關注結果。在這種觀念的影響下,我國“冤假錯案”層出不窮。
我國《刑事訴訟法》第七十三條規定了證據的補證制度,但對補證時間并未進行規定。筆者認為,我國法律應該對此進行一定限制。法律之所以認可補正或者有合理解釋的證據,是為了防止重要證據因未及時制作相關筆錄證明而失去其證明力的一種救濟措施,但并非意味著這是一種兜底措施。對于偵查機關來說,其擁有權力,當然也應承擔義務,作為公權力機關,其更應嚴格規范自己的行為,主動在一定時間內完善相應筆錄。否則經過長時間后的補正,筆錄的真實性也將難以辨明。
其次,就是關于如何判定解釋是否合理的問題。對于解釋是否合理,最終是否將其作為判案依據,是由法官個人進行判斷的,在法律上也沒有明確的條文對解釋的合理性進行規定和限制。因此,法官個人的主觀性影響很大。這就必須要求法官進行公正判斷。但得以法官判案的獨立性為前提。在中國,法院的獨立性實際上是有限的,在一定程度上會受到其他因素的影響。
(二)證據的移送、保管
1.證據的移送
從現場獲得的證據一般都缺乏完整的關聯性,通常只能證明其與案件一方主體的具有聯系,但是否與案件另一方主體具有關聯性還要通過科學的檢驗才能判斷。因此,證據的移交送檢是一個必不可少的環節。如何證明該階段移送程序的正當性,目前我國是通過相關的書面文字材料進行判斷的。只有保證移交環節的合法性,才可以保證送檢的證據與現場提取證據存在一致性,從而對鑒定意見進行認定,確認其可以被用作證明相關案件真實情況。
將證據移交送檢并得到檢查結果之后,證據的使用價值并非到此結束。還有最關鍵的一步,就是在庭上進行質證,讓雙方對證據的真實性發表意見。因此從檢驗處到法院,也是必不可少的移送階段,同樣要以相關的書面證明其規范性。
2.證據的保管
證據的移交可以通過相關書面文件進行佐證,但是證據的保管實際上很難用文字來進行保證。相關的轉接記錄只能證明,在某個時間段證據應該在什么地方,但是實際證據是在什么地方,是否遭到調包調換,證據是否遭受污染其實都很難確定。在這一方面,我國對部分證據采取獨立密封包裝,并且加以簽名標記以此來證明該證據就是現場所提取的證據。
(一)對證據的補正限定一定的期限
對于證據的補正,筆者主張進行一定時間的限制。不能將補正的時間無止境的寬限,以致最終失去對證據本身的一個準確認知。同時應該認識到,證據的補正對象應該是瑕疵證據,而不是非法證據。對于非法證據,應該采取直接排除的做法,但是對于瑕疵證據的話,還是可以通過補正使其恢復效力的。因此,在對證據補正的監督上,筆者認為,可以結合現代網絡技術,將每次的筆錄掃描上傳至一個監督平臺,如若后期進行改正時,也會留下相應的記錄,以此更好地確定相關記錄是在何時作出的,來進一步判斷該補正的合理性。
(二)完善我國偵查人員的出庭質證制度
從我國的有關法律可以看出,我國鑒真的方法主要是由公訴人在庭審中宣讀“過程性證據”的筆錄來完成鑒真和辨認。相較于英美法系國家,相關經手人需要出庭作證,我國的鑒真辨認的方法以及證言筆錄的宣讀共同造就了我國的案卷筆錄中心主義。筆者認為,中國可以借鑒英美法系的出庭作證制度,讓偵查人員出庭作證,以此便于辯護人針對證據同一性問題對其進行詢問、質疑。從另一方面來說,如果法律規定讓有關人員能夠出庭作證的話,在一定程度上也會提高偵查人員的責任意識,進一步規范案件辦理的程序。
[ 參 考 文 獻 ]
[1]王相城.對刑事訴訟中物證審查的思考——以冤假錯案為例[J].理論觀察,2017(11):119-121.
[2]樊崇義,徐歌旋.從聶樹斌案談錯案的預防與糾正[J].中國司法,2017(03):31-36.
[3]孫銳.實物證據庭審質證規則研究——以美國鑒真規則的借鑒為視角[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40(04):136-144.
[4]單子洪.案卷筆錄中心主義“治愈”論——以刑事證據規則的完善和正確適用為切入[J].犯罪研究,2015(05):21-31.
[5]孔令勇.刑事人身物證同——認定鑒定意見審查判斷規則研究[J].中國司法鑒定,2015(02):39-45.
[6]陳瑞華.實物證據的鑒真問題[J].法制資訊,2012(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