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化雪
摘 ?要:隨著國內外學術界的交流日益頻繁,在國外期刊發表SCI以及EI論文已然成為衡量個人學術水平的其中一項標準。對于研究生而言,學生必須掌握相關專業的論文、英語論文摘要、學術報告等撰寫規范及撰寫能力。而大多數高校,尤其是理工類院校開設的學術英語寫作課程不能夠完全與提高學生的學術英語寫作能力相匹配,需構建符合當前背景下切實可行的教學模式。
關鍵詞:研究生 ?學術英語 ?學術英語寫作
中圖分類號:G71 ? 文獻標識碼:A ? ? ? ? ? 文章編號:1672-3791(2019)05(b)-0128-02
隨著我國各領域國際化步伐的加速,以及學術界的交流日益頻繁,學術英語(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已變得尤為重要。《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指出,要“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提升我國教育的國際地位、影響力和競爭力”“培養大批具有國際視野、通曉國際規則、能夠參與國際事務和國際競爭的國際化人才”[1]。尤其在當前“雙一流”大學創建的背景下,這就要求研究生需要閱讀專業性質的文獻以及在國際知名期刊閱讀及發表相關專業學術論文。然而,大多學校研究生階段開設的學術英語寫作課程依然只注重通用英語寫作基礎知識和技巧的講授,未能真正與其專業相結合。據數據顯示,在我國研究生投到國際會議或國際期刊的英語論文中有超過80%的文章由于寫作水平問題而未能發表。因此,勢必要提高研究生英語學術論文的寫作能力,對于筆者學校這類理工科院校學生的學術英語寫作課程的改革亟待解決。該文擬通過對研究生英語學術寫作現狀的分析對當前的教學模式提出幾點建議,以提高研究生在學術英語方面的寫作能力及外語思辨能力。
1 ?國內外EAW研究現狀
1.1 國外EAW研究現狀
國外學術英語寫作的研究開始于20世紀50年代,是學術英語的一個主要分支。學術英語寫作作為本科生到博士生的基礎課程,以專業領域學術交流中英語的共同性為研究對象,其目的是促進學生能夠使用英語學習相關專業知識以及研究各專業課程。20世紀60年代初期,韓禮德(Halliday)提出了語域分析(register analysis),學術英語寫作的研究側重于特定交際場合下的語言變體的描述及其語篇分析。20世紀60年代中期的EAW研究者們提出“學生的特殊交流需求受特定目標群體的社會目的和修辭特點決定”[2]。語言策略的題材研究和分析交際目的則成為研究重點。國外該領域的研究主要涉及4個方面,即學術英語寫作過程、學術寫作的認知特征、學術寫作的身份建構和學術寫作的影響因素[3]。
1.2 國內EAW研究現狀
國內對ESP的研究起步相對較晚,開始于21世紀初期,各方面研究還處于初始階段。
以“學術英語寫作”作為關鍵詞,搜索2000—2013年期間在CSSCI等核心期刊的論文,共有30余篇。國內學者主要從語篇體裁的研究開始,采用體裁分析理論對學術論文摘要語篇進行研究;也有學者從心理認知角度探究中國學生在英語學術寫作中使用身份語塊的特點。另外,在教學研究方面,通過知識建構主義和社會認知理論,結合中國本土高校英語教學現狀,構建適合中國社會文化環境的英語學術寫作能力發展模型。
2 ?研究生學術英語寫作教學的幾點建議
當前,各高校研究生階段都相應開設了學術英語寫作的教學活動,但是大多缺乏系統研究。基于筆者學校研究生英語改革需求,對理工科院校研究生學術英語寫作教學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2.1 課程設置多樣化
2.1.1 通用英語寫作相關課程
通用英語寫作課程包括各種體裁的論文寫作訓練,尤其是說明文、議論文和應用文的寫作。學生在通用英語寫作課程中應掌握語言運用、主題確定、結構布局、邏輯論證、思維方式與表達方式,以及材料的選擇利用等實際問題。研究生學術英語寫作課要求學生能夠掌握相關論文的篇章結構、句型、語言特點等基本寫作方法,從而讓學生能夠用英語流暢地寫出一篇學術論文并順利發表。因此,開設通用英語寫作課程對培養學生論文寫作的基本技巧至關重要,它是學術英文論文寫作的基石。
2.1.2 專業學術論文寫作相關課程
據統計,2017年中國學者發表SCI學術論文總數累計約33萬篇,躍居世界第二,而對于研究生來說,也成為其能順利畢業得到學位的一個標識。學生在專業學術英語寫作課程中必須掌握相關專業的研究報告、英語論文摘要的結構和撰寫規范、寫作能力、學術論文寫作的樣本、格式和整體結構。
2.2 融入計算機輔助+網絡自主學習模式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網絡更加深入地應用于英語教學中,學術英語寫作課程同時也走向了數字化教學模式。學生可以利用英語教學資源網絡平臺和研究生英語網絡課堂等,其能為學生提供不同需求的資源,將教師講解的部分內容交給網絡課堂。另外,對于研究生而言,教學目的的其中之一是培養研究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因此,運用計算機輔助+網絡自主學習模式能夠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更能提高學生學術查閱、閱讀相關專業學科英文文獻的能力,從而促進學生學術英語寫作能力的提升。
2.3 促進與理工科領域專業教師的協作
學術英語是專業領域知識和英語語言知識的結合,由于語言教師對于其他專業知識較為欠缺,尤其是理工科的相關專業領域,這使得相關教學在內容和實用性上往往無法與學生相匹配;同樣,專業課教師雖然具備相關專業知識以及豐富的專業課教學經驗,但卻缺乏語言教學經驗。因此,學術英語專業的傾向性決定了其交叉學科的地位。學術英語寫作課程應從3個方面進行協作,即初步協作(語言教師收集相關學科的基本信息)、協商協作(專業課教師與語言教師共同研擬相關教材)和團隊教學(專業課教師與語言教師進行合作教學)。
2.4 完善評價體系
學術英語寫作作為一種階段式教學,應采取目標與過程并重的過程性評估與終結性評估相結合的方式。過程性評估中的學生自評、互評以及教師講評對于學生在對照和反思的過程中,既能反映學生的學生態度,同時又能夠提高學生學習動力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最終對提升學生的寫作技巧以及培養學生的元認知策略都能起到促進作用,更有利于學生最終能更順利地完成學術論文的發表。
3 ?結語
國內外學術成果的交流日益頻繁以及學術合作的日益密切促進了國內的學術英語寫作教學,使其取得了較好的成果,但依然存在較多的問題,需要不斷探索新的教學模式才能真正促進學生寫作能力、外語思辨能力以及創新能力的提升。
參考文獻
[1]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2] 韓松,王金霞.對非英語專業研究生學術英語寫作教學的多元思考[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0(8):45-49.
[3] 徐昉.學術英語寫作過程與認知研究述評[J].外語教學理論與實踐,2013(3):61-66.
[4] 徐昉.中國學生學術英語寫作中的身份語塊的語料庫研究[J].外語研究,2011(3):57-63.
[5] 趙珂,王志軍,蔡莉.基于計算機信息技術的英語學術寫作能力發展模式研究[J].外語教學,2013(5):5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