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珠琴 方娟
摘 ?要:高血壓已成為我國老年群體中最為常見的病癥,是一種典型的身心疾病,其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負性情緒是高血壓發生與發展過程中一個獨立的危險因素。該文基于相關負性情緒非藥物干預方式的研究進展,對多種干預方式進行總結,旨在緩解老年高血壓患者的負性情緒,改善其血壓水平,提高其生活質量。
關鍵詞:老年 ?高血壓 ?負性情緒 ?干預
中圖分類號:R473.5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672-3791(2019)06(a)-0214-04
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進程的加快,老年高血壓的患病率不斷升高。大量研究證實,高血壓是一種身心疾病,心理—社會因素不但是誘發高血壓的關鍵因素,同時也對高血壓預防、轉歸及預后造成重要影響[1]。在高血壓病程中易產生緊張、抑郁、壓抑、敵對、焦慮、恐懼、孤獨等負性情緒,影響血壓水平的控制,降低患者服藥依從性,對高血壓疾病的治療和預后產生不良影響。王立新等[2]研究認為,情緒異常和高血壓是共病關系,單純藥物降壓治療對負性情緒無明顯效果,因此負性情緒的非藥物干預越來越受到重視。目前已知的非藥物干預方式有心理護理、健康教育、音樂療法、理療干預等,且研究表明均對老年高血壓患者負性情緒有一定的干預效果[3-6]。故該文對老年高血壓患者負性情緒非藥物干預的研究進展進行綜述。
1 ?干預方法
1.1 心理護理
1.1.1 一般心理支持
心理學與病理學研究證實[8,9],通過專業的心理干預能對病理生理產生正性影響,其積極心理學作為益向心理理念,可激發患者自身心靈力量及潛在的積極情緒,使患者重塑“逆境重生”的信念,提升自我行為管理能力及正確面對疾病的信心。
一般心理支持包括護理人員與患者多交流,及時洞察其心理情緒轉變并進行心理疏導,對患者的疑問進行耐心解答;針對情緒過度緊張、壓抑的患者,指導其采用深呼吸、轉移注意力等方式控制情緒,以免過激情緒對患者血壓造成不利影響;護理人員進行操作時以親切的態度解釋操作方法與目的,建立良好護患關系;邀請病情改善良好的病患開展經驗交流會;鼓勵患者多參加社交活動,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從微小、平凡事物中感受快樂,每天保持樂觀的態度;動員患者家屬、親戚朋友多關心、多陪伴,并給予患者一定的精神和經濟支持。
1.1.2 聚焦解決模式
聚焦解決模式相較于傳統護理模式更注重患者的主觀能動性,是一種充分激發個人潛能,用樂觀、積極的思維方式解決現有問題的新型心理護理方式,其關鍵已從協助患者找尋疾病根源轉變為充分引導其自行尋找解決方案,使患者心理負擔減輕,建立戰勝疾病的信心,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10]。
該模式在高血壓患者中的運用包括5個步驟。(1)描述問題:醫護人員了解患者目前現存的問題以及為控制血壓做過的努力;(2)建構具體可行的目標:醫護人員與患者、家屬共同進行奇跡探討,按患者的思維方式確立可前進的目標,并將其量化成具體可行的步驟;(3)探查例外:確立目標后,醫護人員繼續與患者探討曾用過并使病情改善的方法及經驗以激發患者改善病情的行動力與激情;(4)給予反饋:醫護人員與患者、家屬一起對實現目標的過程進行反饋,發現患者資源、優勢和努力;(5)評價階段:從患者的血壓、情緒、睡眠、飲食、活動等方面進行評價,充分肯定患者所作的努力[4]。
有研究顯示,在降壓治療的基礎上再進行心理護理,有利于患者血壓控制及情緒管理[3-4,11]。因此,對患者實行有效的心理護理干預可改善患者負面情緒,增加患者的配合度。
1.2 健康教育
1.2.1 認知行為干預
認知行為干預可通過認知教育,使患者了解引起血壓升高的因素、藥物治療及心理健康的重要性;通過個體行為改變,降低患者負性情緒,提高患者服藥依從性;通過專業人員指導,定期隨訪,增強患者治療信心。
具體方式有:(1)醫護人員以謙和的態度與患者面對面溝通,糾正患者不合理的疾病認知與應對方式,并闡述焦慮、壓抑等負性情緒對疾病治療效果與預后的不良影響,提高疾病治療積極性。(2)引導患者進行適量的運動如慢跑、散步、太極拳、氣功等,以增強其免疫力。(3)根據患者興趣愛好指導患者選擇不同的方式緩解壓力,如聽舒緩音樂、練書法、看報、放松訓練等。(4)醫護人員定期隨訪,了解患者血壓水平、負性情緒、用藥、活動以及飲食狀況,糾正患者不健康行為,肯定并鼓勵正確行為。(5)指導患者自制服藥日程安排表以協助患者做到按時服藥。(6)鼓勵患者有困難及時向醫護人員、家人、朋友等尋求幫助。
吳際軍等[12]用單純隨機抽樣法將老年高血壓患者84例隨機機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經過3個月的研究證明,認知行為干預有利于患者發現并糾正錯誤認知,做出行為改變,降低負性情緒,提高服藥依從性。
1.2.2 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
按照知信行核心教育理念確定健康教育的內容、實施細則、教育標準及評價方法,將集體教育與個體化教育融為一體,組織健康知識講座、播放影像資料、發放宣傳畫冊、書籍、微博、微信等多種方式均可嘗試[6]。知,重點宣傳高血壓基本概念及疾病病因、病理、誘發因素、診斷標準、臨床表現、并發癥、預防、預后及高血壓危象急救常識,降低因認知片面而造成的盲目悲觀,消極恐懼情緒[13]。信,在教育交流過程中評估患者及家屬對疾病知識的態度、需求意向。對于態度不積極、需求意向較低的患者重點講述高血壓疾病的危害,從而提升患者對于知識教育的需求;對疾病知識有較高需求者則重點加強健康行為,即對疾病管控的好處進行宣傳,從而了解患者的教育需求并進行解答。行,評估患者依從性,根據其特點制定意向準備階段、行動階段及維持階段,針對意向準備階段患者從監督、指導方面進行干預,對行動階段患者給予肯定、贊揚、認可、鼓勵,使其繼續保持。
有研究顯示,采取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聯合積極心理干預模式護理老年高血壓患者,負性情緒得到明顯改善[6]。
1.3 音樂療法
音樂療法具有安全、便利、經濟等特點,聽音樂可放松軀體、舒緩情緒,其目前在國內外得到廣泛運用,大量研究證實音樂療法可減輕抑郁、焦慮等負性情緒。
Moon Fai Chan等[14]針對社區中有抑郁、焦慮情緒的老年患者采用個體化音樂療法施行干預,47位老年患者被隨機分組,結果顯示音樂治療組抑郁評分、心率、血壓相較于對照組呈顯著下降。另有國內研究者劉彩玲等[15]對150例高血壓患者進行類實驗,將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觀察組患者在常規護理操作基礎上用音樂療法進行干預,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抑郁自評量表和焦慮自評量表得分明顯低于對照組。
1.4 理療干預
根據患者病情,在基本的降壓藥物治療的基礎上給予直流電藥物離子導入、體療、磁療、水療、氣功、生物反饋、按摩、針灸等物理療法,既可有針對性地治療高血壓,又能緩解其負性情緒[16]。
1.4.1 按摩療法
張靜等[17]將42例高血壓患者隨機分配到認知療法加按摩治療組、按摩治療組、西藥組,按摩組在給予常規藥物降壓的基礎上給予按摩,按摩療法具體操作如下:(1)推前額→分抹前額→分抹眼眶上下緣→運太陽→掃散法→魚際輪推法→深點肩井。各穴操作30s,耗時約3min。(2)壓頭三經→五指按頭→合推后枕→揉風池→推擠項隆起三式→指抹側頸法。各穴操作30s,耗時約3min。(3)拿肩井→點揉血壓點,肩中俞、肩外俞→點揉肩胛背側緣→擊大推→搓腋下→揉腋下。各個部位操作30s至1min,耗時約6min。總按摩時長約12min/次。3次/周,8周為1個療程。結果顯示按摩治療組可以明顯改善焦慮、抑郁評分,降低高血壓患者的負性情緒。
1.4.2 生物反饋療法
生物反饋療法是利用生物反饋治療儀將生理活動變成視覺或聽覺信號,患者通過訓練可控制這種信號,逐漸達到自行控制和調節心理、生理反應能力的目的,從而抑制交感神經興奮,減少腎上腺素分泌,降低血管緊張性,緩解病情[18]。
周海鵬等[19]將498例患者隨機分為為觀察組250例和對照組248例。觀察組進行生物反饋治療,將生物反饋治療儀電極放于患者皮膚表面,將肌肉收縮和放松產生的皮溫、肌電、血壓等變化轉變為聽覺和視覺信號,指導患者進行松弛訓練,有意識地控制心理活動。40min/次,2次/d,共8周。結果顯示,生物反饋治療可減輕老年高血壓患者焦慮抑郁情緒,從而發揮降壓作用。
2 ?討論
有數據顯示,全世界高血壓患者約10億人,我國占2億,且每年以1千萬的速度增長,而老年患者可占1/2[20]。高血壓病程長、并發癥多,一經確診需長期服藥,給患者帶來巨大經濟與心理壓力,導致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的產生。負性情緒與高血壓水平呈正相關,與生活質量評分呈負相關[6]。現代護理理念認為,人的護理干預不僅在于生理機體方面的干預,同時心理情緒、社會支持也需重視[21-24]。
心理護理能消除患者不良行為與情緒,提高疾病治療的積極性與信心。聚焦解決模式能改善患者的焦慮和抑郁情緒,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健康教育可消除患者對疾病的錯誤認知,穩定控制血壓,提高疾病自我管理能力。在降壓治療的基礎上進行理療可舒緩患者負性情緒、調節血壓。但各種方式全面落實于實際工作中具有一定的困難,干預的對象人數眾多、護理人員工作量大、患者及其家屬的消極配合導致一些干預方式流于形式,效果并不理想。目前心理護理、健康教育大多只做到疾病知識的普及,由于沒有大量人力的支持、監督導致患者的行動力有所欠缺,效果也不如預期。理療干預在一定程度上會加重患者的經濟負擔。此外,理療需定期定點治療,為出行困難的老年患者帶來新的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引起患者焦慮。
3 ?結語
上述非藥物干預方式對老年高血壓患者的負性情緒有一定的改善作用,目前使用最為廣泛的是在患者接受藥物治療原發病的基礎上給予以心理干預為主的綜合干預措施。在日后的臨床工作中需動態關注患者的心理變化,探索負性情緒非藥物干預的可行措施,尤其是綜合干預措施的研究。
參考文獻
[1] Julius S,eldsen S E,Weber M,et al.Outcomes in hypertensive patients at hish cardiovascular risk treated with regimens based on valsartan or amlodipine:the VALUE randomised trial[J].Lanc-et,2014,363(9426):2022-2031.
[2] 王立新,王劍,劉春秀,等.綜合心理治療老年單純收縮期高血壓臨床觀察[J].中國老年學雜志,2008,28(2):193-194.
[3] 王文靜.老年高血壓患者輔以綜合心理干預對其血壓及負性情緒的影響[J].中外醫學研究,2017,15(27):123-124.
[4] 何皖,席峰,羅春燕,等.聚焦解決模式在改善老年高血壓患者負性情緒與生活質量中的價值[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5(21):6238-6240.
[5] 楊青青.護理干預對老年高血壓患者血壓水平及負性情緒的影響[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6,29(19):3423-3424.
[6] 黃靜.健康教育聯合心理干預對老年高血壓患者負性情緒及血壓水平、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8,38(13):3099-3102.
[7] 楊歡.心理護理對老年高血壓患者治療依從性和負性情緒以及生命質量的影響[J].醫療裝備,2018,31(5):175-176.
[8] Sekhon JK,Douglas J,Rose M.Current Australian speech-Language pathology practice in addressing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in people with aphasia after stroke[J].Int J Speech-language Pathol,2015,17(3):252.
[9] Bell C,Waller G,Shafran R,et al.Is there an optimal length of psychological treatment for eating disorder pathology[J].Int J Eating Disord, 2017,50(6):687-692.
[10]Margaret,McAllister.Doing practice differently: solution-focused nursing[J].Journal of advanced nursing,2003,41(6):528-535.
[11]侯英華.心理護理干預對門診老年慢性高血壓患者負性情緒及血壓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17,23(7):16-18.
[12]吳際軍,張先庚,王紅艷,等.認知行為干預對老年高血壓患者負性情緒及服藥依從性的影響[J].實用醫學雜志,2016,32(19):3264-3267.
[13]王響,張祎然,趙衛國,等.高血壓的社區管理模式概況 [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6,36(24):6317-6318.
[14]Chan,M.F.Effects of music on depression in older people: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D].Journal of Clinical Nursing,2012.
[15]王躍萍,劉彩玲.個性化音樂療法對心血管疾病患者康復的影響[J].國際護理學雜志,2009,28(7):884-886.
[16]郭杰,崔月麗,孫少萍.老年高血壓病并冠心病患者負性情緒評估及其綜合干預[J].心血管康復醫學雜志,2007(3):215-217.
[17]張靜,劉愛紅.認知療法結合按摩療法對高血壓患者血壓及負性情緒的影響[J].中國臨床實用醫學,2008,2(11):65-67.
[18]符春暉,嚴華,陸永光,等.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與原發性高血壓病的關系[J].現代生物醫學進展,2012,12(5):948-950.
[19]周海鵬,王蕾,王小飛.個體化治療老年高血壓患者效果觀察[J].山東醫藥,2016,56(2):35-36.
[20]任海靜,劉同分.老年高血壓患者用藥依從性及護理干預研究進展[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5,35(12):3476-3478.
[21] Soboka M,Gudina EK,Tesfaye M. Psychological morbidity and substance use among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a hospital-based cross-sectional survey from South West Ethiopia[J].Int J Mental Health Syst, 2017,11(1): 5.
[22]Ojike N,Sowers JR,Seixas A,et al.Psychological distress and hypertension: results from the National Health Interview Survey for 2004-2013[J].Cardiorenal Med,2016,6(3):198.
[23]段書,肖晶,趙水平,等.心理社會因素在高血壓中的作用及其研究進展[J].中華高血壓雜志,2008,16(12):1065-1067.
[24]李愛國,趙連友.心理社會因素與原發性高血壓的相互關系[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2004,8(18):3624-3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