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杰
摘 要:從九年級語文教學的角度簡單介紹了何謂“深度學習”,并分析了九年級學生語文學習的必要性,并從文本延伸、拓展思維、合作探討、知識遷移等方面探討了九年級學生語文深度學習的策略。
關鍵詞:九年級學生;語文;深度學習;探討
初等語文教育與高等語文教育之間如何銜接,一直都是初等、高等教育工作者研究的熱門問題。從各類文獻資料與書籍中,可以發現,大部分教育工作者認為,初等教育是為了提高全體學生的語文能力,使學生更好地適應高等教育的課堂教學模式,所以應當深度學習。還有一部分教育工作者認為,初等語文教育應當以提高全體學生的語文學習水平為主要目的,使學生順利通過中考的篩選,所以應當淺層學習,學生只要掌握了做題的基本技巧即可。筆者認為,二者均有其優缺點。但是相較于淺層學習,學生更能夠通過深入學習理解與掌握語文知識與語文學習技巧。尤其是對九年級學生來說,更應當進行深度學習。那么,深度學習是什么、為什么要深度學習、九年級學生要如何有效進行深度學習,就是本文的內容。
一、何謂“深度學習”
“深度學習”是相對于淺層學習來說的一種基于理解的、比理解層次更高的學習模式。語文深度學習,就是一種以對文本與教材的理解為基礎的學習模式。它強調通過文本的語言表述深挖文本中隱藏的思想感情。學生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以自身的理解為依托,對文本與教材中的知識與思想進行批判性學習,使之與自身的認知結構相融合,完善自身的語文認知體系,進而達到提高自身綜合素質的目的。語文深度學習不僅是對知識的回顧與感知,也是對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
二、九年級學生語文深度學習的必要性
筆者認為,九年級學生語文深度學習的必要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其一,提高語文學習趣味性,促進學生主動學習。深度學習是激發學生語文學習興趣與達到提高語文能力目的的中間過程。它具有較強的主觀性。主要利用學生對語文的興趣以及靈活多變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探索實踐,發現問題、思考問題并解決問題。同時又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刺激學生深入思考,使學生在教師不教、家長不督促的情況下自行學習。其二,培養學生的文化素養與學科素養,影響其內在品質。九年級學生會接觸到大量與國家、民族相關的文本。這些文本中,既包含了對祖國的熱愛之情,也包含了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通過學習這些文本,可以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以及民族自信心。其三,為可持續有效的語文學習提供了可能。深度學習需要學生體會文本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并從中感悟人生哲理。長期的深度學習中,學生會受到文本作者的影響,與文本作者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從而使心靈得到凈化、靈魂得到升華。
三、九年級學生語文深度學習的策略
1.文本延伸
語文教師要想引導學生進行深入學習,首先,應當通過對文本的延伸激發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其一,要求學生課前搜集與所學文本相關的學習資料。如文章的作者、寫作背景等。采取小組競賽的形式比賽哪組搜集的資料最多,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其二,要求學生自讀課文,并將文本中自己認為重要的詞語、正音以及解釋標注出來。其三,要求學生結合書上的注釋再讀課文,把握文章大意。其四,利用多媒體設備播放與文本內容有關的圖像或者視頻,加深學生對文本中作者思想感情的體會。其五,可播放文本朗讀錄音要求學生跟讀,建立學生的語文朗讀語感,使學生通過語調的變化感受文本作者的情感變化。
2.拓展思維
深度學習是建立在理解文本的基礎上的。如果學生不能夠進行批判性的思考,那么就不能充分地理解文本的內容,更不必說是進行深度學習了。因此,教師應當對學生單一僵硬的語文學習思維進行拓展,并逐步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以《沁園春·雪》為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要求學生對詞的上下闋內容進行分層,并逐層分析上下闋的結構。針對詞的結構提問學生“你是怎么分層的”“為什么要這樣分層”等問題,讓學生發表自己的見解;針對詞的內容提問學生“‘千里冰封,萬里雪飄寫的只是千里和萬里的雪景嗎”?“‘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是真實描寫嗎?如果不是,請說明理由”等問題。
3.合作探討與知識遷移
深度學習需要學生深挖文本中所蘊含的豐富思想感情,獲得對文本以及語文知識的深層次理解。但是,這并非學生一個人可以完成的。因此,教師應當采取合作學習的方式讓學生進行交流探討,并對知識進行遷移,使學生在學習課堂內容的同時,逐步實現語文知識體系的構建。由于學生的思維方式具有獨特性,每個學生看待問題的角度不同。在討論的過程中,這個學生可以發現那個學生的不足,那個學生又可以對這個學生的內容進行補充,從而促進共同進步。此外,教師對知識的遷移,既可以鞏固學生之前學習過的舊知識,也能夠在學生腦海中建立對新知識的認識,從而促進學生深度學習。
參考文獻:
[1]陳雪云.關于九年級學生語文深度學習的研究[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3(4):153.
[2]李錦輝.關于九年級學生語文深度學習的探討[J].當代教育論壇(教學研究),2010(12):57-58.
編輯 郭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