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冰
摘 要:預習是學習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良好的預習有利于提高教學質量。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預習能夠讓學生提前了解文章的寫作背景、字詞句等,有利于促進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分析了小學四年級語文預習中存在的問題,根據問題提出了解決對策,期望能夠提升小學四年級語文教學質量,促進學生語文學習能力的提升。
關鍵詞:小學四年級語文;問題;對策
一、小學四年級語文課前預習中存在的問題
1.預習流于形式
當前,很多教師和學生雖然對預習的重要性有了一定的認識,但在實際的預習過程中,教師布置的任務和學生的預習都不盡如人意,敷衍了事,流于形式。多數學生沒有養成預習的習慣,還有的學生只是簡單地標注字音、通讀一遍,而沒有深入預習。有的教師雖然布置了預習任務,但任務設計不合理,也沒有對預習成果進行評價。
2.預習缺乏設計
語文課前預習缺乏設計,內容不全面、預習方法不科學。由于小學生的身心正處于快速發展期,他們很難全面把握預習內容,預習方式也以注音、閱讀為主,擴展內容少,這就需要教師加強預習設計。
3.對預習的指導不足
很多學生不知道應該預習哪些內容,對如何完成預習任務感到很迷茫,希望教師給予一定的指導。當前,多數教師布置的預習任務目標模糊,學生雖然也預習了但事倍功半,這就需要教師加強預習指導。
4.預習反饋效率低
對學生來說,他們在預習之后希望得到教師的評價反饋,而不是教師的漠然和無視。有的教師偶爾進行課前預習的評價,導致學生認為教師不重視課前預習,長時間學生也會敷衍了事。另外,還有的教師對學生的預習評價標準不一,沒有統一的標準,無法從中發現問題。
二、小學四年級語文預習的改進對策
1.提高學生重視預習的意識
一方面,為學生預習創設良好環境。學生的學習需要一個大的環境,這些也是支持高效預習的保障。教師應積極提高整體素質,學校應加強對教師的培訓,提高教研活動的有效性。學校還應利用教育技術開展互聯網條件的預習,例如,在學習《白鵝》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從網上搜集資料進行預習。學校還應加強對教師開展課前預習的情況進行考查,監督課前預習的實施。
另一方面,提高學生預習的積極性。學生的學習應該是一個主動的行為。教師應積極激發學生的預習興趣和動機。要讓學生認識到預習的好處,通過學習交流會、學習成果展示等讓學生認識到預習的作用。還要對學生進行適當的表揚,激發學生的預習興趣。教師還可以通過對比,讓學生感受到預習在語文學習中的作用。例如,將已經預習的《長城》和沒有預習的《頤和園》分別授課,讓學生感受到預習和沒有預習的不同,激勵學生學習。
此外,教師還應提高預習主導意識。教師在預習中起著引導者的作用,是聯系文本和學生的橋梁。教師應更新教學理念。
2.加強預習指導
第一,讓學生明確預習任務。教師應讓學生明確預習的具體要求,提前布置明確的預習任務,避免預習任務的隨意化。例如,在學習《鳥的天堂》之前,教師可以明確預習任務:“查閱本文的生字詞”“文章幾次出現了‘鳥的天堂?意思一樣嗎?”等,通過明確的任務讓學生有的放矢。另外,教師還應讓學生有專門的預習本,記錄預習任務,做好預習筆記,在課堂上進行提問。
第二,指導學生掌握課前預習的方法。課前預習是一種學習環節,也是一種學習方法。教師首先應讓學生學會質疑,讓學生從標題、關鍵字句、修辭等方面思考,例如《蟋蟀的住宅》就可以提問:“蟋蟀的住宅是什么樣的?”“作者為什么要寫蟋蟀的住宅?”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另外,有的文章還能夠通過“是什么、為什么、怎么樣”來進行質疑,讓學生從中記下疑點、難點。教師還應指導學生在預習的過程中做好圈點批畫,提醒學生多標記生字詞、不好理解的句子,讓學生在文章中批注自己的感悟。
3.精心設計預習
一方面,注重三維目標的設立。當前的預習內容過度注重知識的獲得,而忽視了學習資源的擴展和學習能力的提高。而且由于學生的學習水平的差異,有的學生認為預習內容簡單,有的認為太難。因此,教師要精心設計預習內容,不僅包括知識,還要包括能力,還包括學生的情感體驗。例如,教師在進行《桂林山水》的預習時就可以設計如下預習內容:(1)基礎表達,即給生字注音、選擇字義。(2)寫作技巧,包括優美句子、文章結構。(3)情感目標,即作者表達的情感及對學生的啟示等。
另一方面,要豐富預習方式。教師應為學生提供豐富的預習方式,如思維導圖、預習筆記、預習討論等。例如,在學習《花的勇氣》時,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從文章中找出花的“勇氣”,對文章提出疑問,提高預習的趣味性。
4.科學評價預習成果
教師對預習成果的評價不僅要注重量,還要注重質,將評價明確反饋給學生,并提出改正建議。一方面,從教定位預習。即通過預習檢測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然后再反饋給學生,讓學生明確應該如何努力,同時教師也可以靈活調整教學計劃。另一方面,重新組合教材內容,讓學生對舊知識產生新興趣。由于學生已經對文本有所預習,已經對課文較為熟悉,教師應對學生熟悉的內容進行加工,讓學生的學習體驗再一次“陌生化”,進而引導學生多角度理解文章,讓學生討論交流,加深對文章的理解。
預習是重要的學習習慣,尤其是在小學階段,學生的學習習慣正處于形成的關鍵期。在小學四年級的語文教學中,教師應科學設計預習內容、加強預習指導、科學評價,讓學生在預習環節掌握更多的基礎知識,加深對文章理解,促進語文學習綜合能力的提升。
參考文獻:
[1]宋瑩,屈鳳春.芻議如何培養學生的預習能力[J].中國校外教育,2018(26):130-131.
[2]余燕.小學語文如何進行有效預習[J].課程教育研究,2018(29):49-50.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