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禮波 喻承生
摘 要 姚家集街是湖北省武漢市的“北大門”“口子街”和革命老區。近年來,街黨工委、辦事處依托國家5A級木蘭生態旅游區,發揮山水資源優勢,大力推進美麗鄉村和新農村建設,走農旅融合之路。在此基礎上,充分利用美麗鄉村、新農村建設成果,在全街扎實推進“市民下鄉、能人回鄉、企業興鄉”(以下簡稱“三鄉工程”)建設,有力促進了農業轉型、農民增收和農村發展。全街近兩年人均年收入均以兩位數的速度增長,城鄉面貌煥然一新。
關鍵詞 “三鄉工程”;杜堂模式;調查思考
中圖分類號:F327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9.11.044
“三鄉工程”建設中的“杜堂模式”被央視《新聞聯播》聚焦報道,被新華社領導稱道,在中央農辦領導現場調研時獲得了高度肯定。2017年11月15日,湖北省“三鄉工程”建設現場會在黃陂區召開,與會人員考察了杜堂村“三鄉工程”建設情況。武漢市委領導在講話中對姚家集街“三鄉工程”建設給予了贊揚。12月7日,湖北省省委領導親臨杜堂村考察,對企業到鄉村投資興業、帶動大批農民就業增收表示了肯定。杜堂村乃至姚家集街“三鄉工程”建設引起了各級領導和新聞媒體的高度重視。筆者通過姚家集街實施“三鄉工程”建設的實踐及調查,從中得到一些有益啟示。
1 明確發展思路,凝聚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共識
專家學者對中國經濟發展的現狀進行分析后指出,中國經濟的薄弱點在農村經濟,農村經濟的薄弱點在鄉村經濟。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盡管農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農村經濟得到了長足發展,但是在工業化和城鎮化加快推進的大背景下,農業仍是“四化同步”的短腿,農村仍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短板。就姚家集街而言,鄉村經濟與先進地區相比還有一定差距,發展相對滯后,脫貧攻堅任務還很艱巨。街黨工委、辦事處在正視問題的同時,認真分析了自身優勢。全街有0.67萬公頃山場,3條河流,擁有藍天白云、綠水青山和滿眼蔥蘢的廣袤鄉樹,自然景觀獨特,人文底蘊深厚,旅游資源豐富,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有力條件。街黨工委、辦事處據此引導全街黨員干部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在全街上下形成“街道要強、農民必須強;街道要美、農村必須美;街道要富,農民必須富”的共識,并在實踐中積極貫徹落實。
2 把握發展方向,著力推進美麗鄉村和“三鄉工程”
2014年武漢市委市政府、黃陂區委區政府先后出臺了建設美麗鄉村相關政策。姚家集街黨工委辦事處深刻領會政策精神,借鑒相關區域美麗鄉村建設成功經驗,結合本街實際,制定了切實可行的美麗鄉村建設實施方案。方案的核心要旨是以建設美麗鄉村為契機,引導本街在外能人回鄉創業,重點發展都市生態農業和鄉村休閑游,讓村民能就近就業,解決農村“空心化”問題,是姚家集街“能人回鄉、企業興鄉”的初步探索和嘗試。經多方洽談考察,姚家集街引進武漢萬中集團董事長葛天才回到家鄉杜堂村開展美麗鄉村建設工作。葛天才回鄉投資2.6億元,流轉土地466.67 hm2,建設木蘭花鄉景區。第一期工程完成了275戶農居的立面整治和房屋裝修。經過2年的建設,木蘭花鄉景區于2017年3月29日盛大開園,杜堂美麗鄉村被評為全省美麗鄉村先進單位。
2017年武漢市第十三次黨代會提出了“三化大武漢”目標,并將招商引資作為武漢趕超發展的“一號工程”。街黨工委辦事處聚力改革創新,奮力拼搏趕超,將招商引資作為振興鄉村經濟的重中之重。大打“鄉情牌”,強化情感融合、強化情感聯絡、強化情感招商、待能人如至親,吸收姚家集街在外創業成功人士回鄉投資建設。街道充分利用美麗鄉村建設成果,強力推進“三鄉工程”建設,在杜堂村、盛家灣村、崇杰村、劉灣村以及雙河村共立面整潔、裝修房屋669戶,發展農家樂、民宿、休閑養老產業,與260戶武漢市民簽約入住。
杜堂村木蘭花鄉景區率先成立全省首家旅游服務合作社,村民以房屋和宅基地估價入股合作社,由合作社統一管理和經營,確保年分紅率在10%以上。目前,它已與77戶村民簽訂協議,利用空閑房屋打造休閑民宿和農家樂,已建成運營12家民宿、8家農家樂、1家土特產電商、1所中國文藝家書畫院、1所非遺文化泥塑館和1所木蘭文化博物館。此外,景區租賃空閑農房打造大學生創客中心,吸引街內外大學生返鄉創業;參照共享經濟新模式推出“共享廚房”,讓下鄉市民以廚會友,一個既傳統又現代的景區展現在市民面前。
通過開展美麗鄉村建設及“市民下鄉”工程,上述村相關村灣貧困戶三項收入即通過房屋作價入股分紅收入、就近打工收入、土地流轉租金收入顯著增加,對貧困戶脫貧銷號起到了有力的促進作用。2018年,全街12個重點貧困村整村脫貧出列,3 854名貧困人口脫貧。
3 創新經營模式,著力實施資源共享、民企雙贏
在推進“三鄉工程”中,街黨工委、辦事處解放思想,大力踐行總書記提出的提高農村集體和農民財產性收入,讓社會財富最充分地涌流的要求,積極探索農村宅基地所有權、農村房屋所有權和房屋使用權三權分置改革,為農房的租賃經營提供制度支撐,有效推動了農民閑置農房轉變為財富要素、農村資源轉變為創富資本、農產品轉變為農商品、農民轉變為合作股民、鄉村轉變為宜居宜業樂園,極大地釋放了農村土地和資產資源的潛能,促進了農民收入從單一農業收入向4種收入轉變,即土地的流轉收入、財產入社的分紅收入、就業的工資性收入和自主創業的經營性收入。木蘭花鄉景區開園半年來,吸引游客54萬人次,創旅游綜合收入1.08億元,促進村民戶均年收入6.2萬元,帶動3個村集體年收入60萬元,成功實現40個貧困戶脫貧。群眾交口稱贊,杜堂富了,杜堂美了,杜堂強了,成為“三鄉工程”促進鄉村振興的典范。
它的經營模式如下。1)入股成立杜堂村旅游專業合作社。通過評估,村民空閑農房按1 600元/m2價格入股合作社,農戶按照入股10%保底方式進行分紅,上不封頂,保障了村民的合理收入,同時保證了市民下鄉的經營生活環境。2)市民固定投資民宿模式。投資市民負責房屋裝修,可享受每月2天免費居住權。市民投資后無需打理,民宿由專門的民宿管理公司管理運營。3)文化下鄉模式。2017年7月,中國文藝家書畫院行政院長王彪帶隊中國名書畫家入駐杜堂村,合作社免費提供200 m2的房屋一套。聘請中國木蘭文化收藏家葉蔚璋先生利用董事長葛天才祖宅建設木蘭文化博物館,旨在提升當地村民的文化素養和景區的文化內涵、知名度以及影響力。4)共享模式。羅麗莎、羅蘭以及付志國原本是在武漢發展的普通市民,后在市民下鄉政策的激勵下來到木蘭花鄉風景區,共創花香小廚特色農家樂,服務來自四面八方的游客。通過共享模式,降低了市民投資成本與投資風險,收益共享,風險共擔,帶動更多市民放心下鄉、安心創業。上述經營模式的實施,使村民的收入結構從單純的“務工+務農”收益發展為“土地流轉收益+家門口就業工資+房屋入股保底10%的收入+超過保底分成收入+后期景區內創業經營收入”。基本收入加固定浮動收入,讓村民不出一分錢搖身一變成為股民,不僅有效利用了自家閑置房屋,更充分激活了村民的再就業和再創業激情,直接帶動村民增收、貧困戶脫貧、村集體收入增加。
4 加大工作力度,確?!叭l工程”在農村行穩致遠
姚家集街實施“三鄉工程”建設,是不斷滿足人民群眾美好生活需要的生動實踐,是鄉村振興的新引擎,讓群眾看到了習總書記要求的鄉村振興的新曙光。全街“三鄉工程”雖然取得了階段性成績,但姚家集作為重點貧困街,相對農民的期盼來說還存在一些問題亟待解決,以確保“三鄉工程”在農村行穩致遠。
1)從鄉村振興的戰略高度認識“三鄉工程”的重要意義。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提出,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要求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深刻認識到“三鄉工程”順應了鄉村振興的時代要求,是匯聚合力振興鄉村的新舉措,是聚集要素振興鄉村的新途徑,是拉動消費振興鄉村的新實招,是深化改革振興鄉村的新抓手。要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的十九大精神上來,提升認識境界,順應新時代發展要求,廣泛宣傳,積極行動,擔當作為,扎實推進市民向鄉、能人回鄉、企業興鄉工程落地見效。2)出臺優惠政策和制定規劃,以便遵循操作。3)各單位各部門通力協作配合?!叭l工程”涉及方方面面,涉及的單位和部門要層層壓實責任,明確職責,簡化手續,提高工作效率。4)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農村越偏遠的地方風景越優美、民風越淳樸,越適合開發民宿旅游。但是,基礎設施特別是路、水、村灣環境、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滯后,投入不足,導致企業開發成本高,影響了市民下鄉、能人回歸。因此,要切實加強“三鄉工程”的基礎設施建設,繼續推進“三鄉工程”與美麗鄉村建設、脫貧攻堅、全域旅游以及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深度結合,為促進新時代“三農”發展貢獻力量。
(責任編輯:劉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