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廣銀 劉芳 于曉虎
摘 要 柑橘是重慶市第一大水果,不僅種植面積大,而且對農業經濟貢獻高。此外,四季常綠的柑橘樹葉是重慶常年青山綠水的元素之一,生態效益顯著。因此,以重慶市柑橘生產重點區縣涪陵區為例,從轉變施肥方式、有機肥替代化肥、保護農業生態環境角度出發,探討柑橘綠色生產的相關問題。
關鍵詞 柑橘;有機肥;化肥;綠色生產
中圖分類號:S666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9.11.050
1 柑橘生產基本情況及存在的問題
1.1 基本情況
優越的自然條件和悠久的栽培歷史,造就了柑橘重慶市第一大水果的地位。重慶市40個區縣中,有31個區縣種植柑橘。按照重慶市柑橘產業“十三五規劃”,到2020年,重慶市柑橘基地面積達到22萬公頃,總產量達到330萬噸,綜合產值達到300億元[1]。重慶市發展柑橘產業能夠充分發揮區域優勢,調整產業結構,增加農民收入[2]。
涪陵區地處重慶市東南部,長江和烏江的交匯處,區域自然條件優越,農業自然資源豐富。全區共18個沿江及中山鄉鎮有柑橘種植,目前柑橘面積1.34萬公頃,產量11.04萬噸,產值2.16億萬元。計劃到2020年,全區建成以晚熟鮮食為主的柑橘基地1.36萬公頃,實現年產量18萬噸,年產值4.5億元以上,把柑橘產業打造成為涪陵區繼榨菜產業之后的又一個特色優勢主導農業產業,讓涪陵成為重慶市重點晚熟柑橘生產基地區縣。
1.2 存在的問題
柑橘是涪陵區優勢經濟作物,也是近年來政府為實施鄉村振興而大力支持和發展的支柱性產業,在調整農業產業結構、打造特色扶貧產業和實施鄉村振興計劃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但是,由于農民施肥水平低,加上果園管理水平落后,導致果園土壤有機質含量逐年下降,土壤結構變劣,柑橘產量和質量降低。
1)化肥施用過量或嚴重不足并存。有業主承包或成立了合作社的有經濟效益的柑橘園,如珍溪、南沱、義和以及新妙等鄉鎮的少數柑橘園。雖然施肥水平相對較高,但存在化肥施用比例較大、總量偏多,有機肥施用相對不足的問題。其余大多數果園和農戶對柑橘的施肥和管理投入極少,嚴重影響果樹的產量和質量,土壤肥力逐年下降。
2)畜禽糞便等有機肥資源量大,用于柑橘等果樹的較少。涪陵區畜禽糞便等有機肥資源總量達216萬噸,用到柑橘等果樹上的不足10%。大量畜禽糞便或直接排放或經處理后排放,既浪費了資源,又給環境帶來了壓力。
2 對策建議
2017年農業部印發《開展果菜茶有機肥替代化肥行動方案》,旨在解決農業生產中化肥使用過量、農村勞動力大量轉移帶來的畜禽養殖廢棄物等有機肥資源大量浪費而不到有效利用問題,為農業可持續生產、農業綠色發展指出了一條可行道路。據調查,有機肥替代化肥行動實施以來,全國100個果菜茶有機肥替代化肥示范縣,增施的有機肥相當于消納畜禽糞污2 000多萬噸。實施該項目的區域的有機肥施用量增加了50%,化肥使用量下降了18%。通過有機肥替代化肥行動的實施,不僅增加了土壤有機質含量,提升了地力,還提高了農產品質量,經濟生態效益初步顯現。
涪陵區作為重慶市柑橘重點區縣以及全國生豬調出大縣,已具備實施有機肥替代化肥的條件,可以借鑒其他項目試點區縣經驗,結合自身實際,開展有機肥替代化肥工作,推進涪陵區柑橘產業綠色發展和農業生態環境保護。
2.1 有利條件
2.1.1 具備工作基礎條件
1)有機肥資源豐富。涪陵區有機肥資源總量達216萬噸,其中畜禽糞便資源總量170萬噸,農作物秸稈資源量達43萬噸以上,綠肥3萬噸以上。2)集中規模化養殖發展較快。涪陵區是全國生豬調出大縣和重慶市畜禽養殖大縣,擁有豐富的畜禽糞便資源。3)糞污資源化利用力度大。近年來,隨著農業生態環境保護力度的不斷加大,為解決涪陵區畜禽糞便污染問題,加速推進其原料化、肥料化利用,區內目前建成并投入生產的有機肥廠有7個,年生產商品有機肥12 000 t。4)沼氣工程建設成績突出。涪陵區農村戶用沼氣池累計數量達70 000余戶,同時建設了10處大中型養殖場沼氣工程,全區年產沼氣2.6×107 m3,年產沼渣、沼液106萬噸。5)測土配方施肥工作基礎扎實。涪陵區實施測土配方施肥補貼項目已有10年之久,期間又相繼實施了涪陵區土壤地力評價和土壤有機質提升項目。通過項目的實施,全面掌握了全區耕地土壤養分狀況及變化趨勢,建立了區內主要農作物施肥指標體系,適用于柑橘生產的有機無機復混肥已經在全區推廣應用。
2.1.2 技術模式成熟
涪陵區在柑橘有機肥施用上主要是2種模式。1)全區自2012年起把柑橘納入測土配方施肥作物,開展了“有機肥+配方肥”的應用。2016—2017年,全區柑橘使用牛糞、豬糞為基質的商品有機肥約18 000 t,其中作為建園底肥的有機肥9 600 t,作為現有柑橘果園管護施入的8 400 t,推廣“有機肥+硫酸鉀型有機無機復混肥”的施肥面積0.11萬公頃。2)開展了“豬-沼-果”等種養結合循環模式應用。涪陵區從2013年開始在南沱鎮海林養殖場推廣應用“豬-沼-果”,2016年在珍溪鎮、南沱鎮推廣“豬-沼-果”有機肥施用模式66.67 hm2。2017年,珍溪鎮應用“機械深翻+有機肥”模式進行柑橘園土壤改良。
2.1.3 產業政策支持
柑橘產業是涪陵農業的支柱性產業,區委區政府十分重視,出臺了《關于加快涪陵區柑橘產業發展的意見》,為全區柑橘產業發展制定了計劃和目標,即到2022年,建成以晚熟鮮食柑橘基地1.33萬公頃,將柑橘產業打造成為繼榨菜產業之后又一特色優勢主導產業,成為重慶市重點晚熟柑橘基地。
2016—2022年安排財政專項并整合涉農項目資金共1.1億元,對新建柑橘標準化果園、低產劣質果園改造、管護提升示范園創建、示范幼齡果園撫育、水系道路及采后處理等設施配套等關鍵環節和薄弱環節進行補助,為涪陵區柑橘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機遇和條件。2016—2017年,全區投入4 200余萬元資金,完成0.40萬公頃柑橘果園的管護提升示范、新建晚熟柑橘(沃柑)基地866.67 hm2、高換改造340 hm2。柑橘產業呈現出良好發展勢頭。
2.2 柑橘有機肥替代化肥的主要對策
2.2.1 畜禽糞便的肥料化利用措施
畜禽糞便的肥料化利用,首先應堅持種養結合和種養平衡原則,使得畜禽糞便能就近就地得到利用,實現畜禽糞便的循環利用、變廢為寶。1)加大宣傳引導,使柑橘種植主體主動利用畜禽糞便和其他農業農村廢棄物(秸稈等)進行堆漚積造有機肥,用于柑橘種植;2)加大有機肥生產企業扶持力度,提升區內商品有機肥生產企業的生產技術和能力,將有機肥生產扶持與柑橘產業發展相結合,提高企業生產有機肥和柑橘生產使用有機肥的積極性;3)政府牽頭新建、改造區內大中型沼氣工程,完善沼渣沼液無害化處理、輸送及施用等基礎設施。通過以上措施的落實,最終形成畜禽糞便就近堆漚利用、商品有機肥利用和沼氣工程轉化利用的良好局面。
2.2.2 柑橘綠色施肥技術的集成推廣
根據涪陵區柑橘生產實際,參考全國柑橘綠色種植技術模式,在施肥方式上重點推廣3種模式。1)“有機肥+配方肥”施肥模式。在全區普及柑橘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推廣使用柑橘專用配方肥,增加商品有機肥使用量,減少化肥用量。2)“果-沼-畜”模式。重點依托柑橘生產經營主體,如種植大戶、專業合作社以及農業公司,通過政策引導,使其與附近畜禽養殖主體相結合,建立大型沼氣設施,實現畜禽糞便入沼氣池,沼渣沼液通過管網入柑橘園。3)“有機肥+水肥一體化”模式。在有條件的柑橘園,引導業主建設水肥一體化設施,提高水肥利用效率,實現綠色高效生產。
2.2.3 探索創新服務機制
政府在柑橘生產有機肥替代化肥工作中扮演重要角色,如何順利實現畜禽糞便等農業廢棄物到有機肥再到柑橘生產,需因地制宜運用市場手段,探索社會化服務帶動、產業化服務拉動、金融服務促動等服務模式。例如,通過購買服務,扶持培育一批生產性服務組織,開展有機肥使用全過程服務、托管式服務以及專業化服務,解決有機肥積造難、運輸難以及施用難的問題;探索通過補助、貸款貼息以及設立引導性基金等方式,撬動政策性金融資本投入,引導商業性農業經營資本進入,進而調動社會力量參與有機肥替代化肥工作。
2.2.4 加大柑橘知名品牌創建力度
加快制訂涪陵區柑橘有機肥替代化肥的技術規范和產品標準,推進生產設施、生產過程和投入品管理標準化,建立良好柑橘生產規范,并以此為契機,全力打造一批有特色的柑橘公用品牌和企業品牌,提高產品知名度和附加值,促進果農持續增收,企業不斷壯大,產業不斷發展。
參考文獻:
[1] 重慶農業.重慶市柑橘產業“十三五”發展布局與重點任務[EB/OL].(2017-02-20)[2019-03-02].http://www.sohu.com/a/126746491_537832.
[2] 黃燁.重慶市柑橘產業的發展現狀及對策[J].南方農業,2016(6):154-155.
(責任編輯:趙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