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水棉
摘 要:林下經濟采用復合經營模式,能充分利用林地空間資源和森林資源,具有綠色、環保和循環利用的特征,在全國各地受到廣泛重視。根據山西林下經濟發展的情況及優勢,探究其發展策略,以提高山西林下經濟發展水平。
關鍵詞:林下經濟;發展;方式
文章編號:1004-7026(2019)10-0098-01 ? ? ? ? 中國圖書分類號:F326.2? ? ? ?文獻標志碼:A
21世紀初,我國開始發展林下經濟。通過積極探索,目前已經形成現代農業和傳統林業并存的發展態勢,林下經濟的生態和經濟功能開始顯現。山西省政府重視該項工作,工作人員和廣大農戶積極參與,結合林下經濟和退耕還林、林業保護、集體林權改革等,推動了林業發展,鞏固了林業改革成果,保護并擴大了山西森林資源,帶動了經濟發展。
1 ?山西林下經濟發展情況及優勢
山西省地處黃土高原,氣候多樣、地形復雜,有發展林下經濟的物質基礎。山西林下經濟的經營主體以林業大戶、專業合作社為主,2018年山西省林下經營面積約367.52 hm2,產值16.5億元,有近11萬農戶參與。目前,很多地區出臺優惠政策,鼓勵農民發展林下經濟,為林下經濟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的環境。
山西省發展林下經濟的優勢主要有以下幾方面。①氣候優勢。山西省處于暖溫帶,屬半濕潤季風性大陸性氣候,光照充足,非常適宜林下經濟的發展。②林地空間優勢。山西省的森林覆蓋率在20%以上,大部分林地處于閑置狀態,適合發展林下經濟。③效益優勢。山西省利用林地資源,綜合發展林下種養業,取得巨大的經濟效益。
2 ?山西省發展林下經濟的策略
2.1 ?完善林下產業發展規劃
山西省政府根據實際情況,適當調整林下經濟發展規劃,引進并培養講誠信、有實力、有影響力和輻射帶動力較強的企業,采用“公司+基地+農戶”模式,為農民提供就業機會。積極培育龍頭企業,形成發展林下經濟的企業梯隊[1],對于有發展潛力的企業,引導金融機構提供貸款支持。結合“三變”政策,即資源變成資產、資金變成股金、農民變成股東,依托山西省各市縣的企業,整合涉農資金,規劃入股,促進農民穩定增收。
2.2 ?豐富林下經濟發展模式
山西省應在現有林下經濟發展模式下,不斷探索新的發展模式。①林藥模式。在林地種植耐陰的金銀花、金線蓮等藥用植物。②林禽模式。在林下圈養或放養肉雞、土蛋雞等禽類,可以促進禽類生長,提升林下肉雞、土蛋雞的品質。③林菌模式。林間氧氣充足、空氣濕度較大、光照弱,可種植食用菌,促使農民增收。④林畜模式。依托林下活動范圍廣、造林密度小等特點,圈養或放養肉豬、肉牛、山羊等,其糞便能為樹木提供有機肥料,促進林下經濟循環發展。⑤森林旅游模式。建立休閑觀光采摘示范園,培養優質水果,種植觀賞植物和綠色蔬菜,發展新型觀光采摘模式,提高經濟效益。⑥復合模式。整合山西多種林下經濟發展模式,發展林花、林糧、林漁、林草經濟,豐富林下經濟發展模式[2]。
2.3 ?加大林下經濟扶持力度
一方面,鼓勵、引導農村經濟人才和農技推廣機構申辦經濟合作組織,提高綜合服務能力,重點扶持林藥、林菌、林禽和林畜等專業合作社。另一方面,承辦林下產業項目,強化各部門之間的聯系。規劃、發展改革、國土資源等部門要將林下產業項目建設用地的規劃與審批工作做好。林業、農業和科技等部門為林下經濟發展提供新技術、新模式、新品種的推廣服務,發布市場信息、政策信息。電力、交通、水利等部門完善林區電、路、水等基礎設施,營造發展林下經濟的濃厚氛圍。
3 ?結束語
推動林下經濟發展是山西實現經濟綠色增長、優化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措施,要想進一步提升林地綜合利用率及經營效益,就必須堅持市場導向,深化林業改革。在完善林下經濟產業發展規劃的同時,探索更多的發展模式,大力扶持林下經濟的發展,實現生態和經濟的共同發展。
參考文獻:
[1]李沃原.山西林下經濟發展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經濟師,2018(8):275,277.
[2]覃康平.發展林下經濟與林業可持續發展[J].農業與技術,2018,38(11):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