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建榮 黃小梅
摘 要:論述了國家儲備林的建設現狀,分析了國家儲備林運行管理機制的內容,為國家儲備林運行管理機制的優化提出了建議,以期為工作人員提供參考。
關鍵詞:國家儲備林;管理機制;優化建議
文章編號:1004-7026(2019)10-0102-01 ? ? ? ?中國圖書分類號:S727.1 ? ? ? ?文獻標志碼:A
1 ?國家儲備林建設現狀
自然環境良好的地區,可以通過人工林集約栽培、現有林改培、撫育及補植補造等措施,培養具有眾多珍稀樹種、大徑材林以及工業原料林的森林。建設國家儲備林可以提升林業生產力,保證我國木材市場的供給,滿足各行各業的實際需求。
2 ?國家儲備林運行管理機制
國家儲備林的建設離不開相應的運行管理機制,國家儲備林試點自建設以來,推動了國家儲備林建設進程,建立了相應的運行管理機制,實現了對試點儲備林的管理。管理機制主要分為決策層(國家)、執行層(省、市、縣級)和操作層(承儲主體)。決策層以國家林業主管部門為主,負責國家儲備林的業務指導、協調以及監督等。執行層由各省、市、縣級林業主管部門組成,負責管理和監督工作,并執行國家儲備林基底的建設、收儲、輪換和動用等任務[1]。省級林業部門負責細化運行管理機制,貫徹落實林業儲備任務。同時,采取契約制管理方式,通過與其他層級的部門和承儲主體簽訂《國家儲備林合同》,明確各自的權責,對承儲主體進行委托和管理。
3 ?優化國家儲備林運行管理機制的建議
3.1 ?確定建設目標和責任主體
為了更好地發揮國家儲備林的作用,要明確國家儲備林建設目標。各個地區要結合本地情況、樹種生長特點、木材需求等因素,綜合考量國家儲備林建設的規模和樹種。同時,還要明確國家儲備林的責任主體及職責。一方面,將國家儲備林的建設責任上升到政府部門,提高國家儲備林運行管理機制的完善度,了解建設資金的來源。另一方面,細化國家儲備林管理方法,明確國家儲備林的準入條件、動用輪換機制、融資機制、收益分配和監測評價辦法[2]。
3.2 ?打造多元化市場融資格局和模式
國家儲備林的建設資金主要來源于國家財政投資以及金融信貸,但由于融資渠道和融資方式受限制,導致國家儲備林建設的貸款力度不足。僅依靠開發性金融和政策性信貸無法滿足國家儲備林建設的需求,所以應當充分發揮政策性和開發性金融信貸的引導作用,積極運用PPP模式,鼓勵商業性金融機構以及社會群體資本參與,形成政府引導,依靠市場運作以及各方協作配合的市場融資格局。使用多樣化融資工具(企業債券、項目融資、資產證券化等),采用基金、信托、證券發行等融資模式,籌集國家儲備林資金。
3.3 ?完善項目收益回報機制
提升國家儲備林項目的創收能力和現金流的循環能力。通過適當減少可行性缺口補助,創新國家儲備林項目收益回報機制,提升國家儲備林生產效率和產品價值。在經營周期內,以森林旅游項目、木材采伐、加工出售項目以及林業碳匯項目獲得現金流,提升項目的創收能力和還款能力。
3.4 ?優化國家儲備林的政策體系
首先,申請擴大對國家儲備林資金補助的范圍。其次,出臺健全的林業貸款政策,并有效完善林權抵押貸款機制。再次,修改國家儲備林采伐政策。最后,建立完善的林業貸款貼息制度,通過專項貼息,為國家儲備林的運行管理提供支持[3]。
4 ?結束語
國家儲備林的建設離不開完善的運行管理機制,只有明確建設目標,采取相關措施,增加對國家儲備林建設的投資,才能提高國家儲備林的創收能力,優化運行管理機制,推動國家儲備林的建設。
參考文獻:
[1]姜喜麟,秦濤.國家儲備林運行管理機制分析與優化建議[J].林業資源管理,2018(5):8-13.
[2]張菥.國家儲備林建設探討[J].西南林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2017,1(2):27-31.
[3]高娜.實事求是 科學探索國家儲備林建設之路[J].國家林業局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6,15(1):1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