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峻
摘 要:隨著我國農業的不斷發展,傳統的人工勞動模式逐漸轉變為機械化生產。農業機械化得到了一定發展,但發展相對較弱、機械化水平低,對建設新型農村和實現共同富裕產生了不利影響。分析了信息技術在農業機械化發展中的作用及應用情況,以期促進我國農業機械化水平提升。
關鍵詞:農業;機械化;信息技術
文章編號:1004-7026(2019)10-0132-01 ? ? ? ?中國圖書分類號:F323.3? ? ? ?文獻標志碼:A
農業機械化是工業化不斷發展的產物,現代化農業生產的根本途徑是機械化。隨著工業水平提升,我國農業機械化水平也得到進一步提高。機械化直接影響我國農村建設和發展速度,必須全面提高農業現代化發展速度,促進我國農業技術改造,提高農村土地利用率和農業生產效率,才能保證農作物增收,實現農民富裕[1]。
1 ?我國農業機械化特點
首先,農業機械設備數量穩定增長。我國農業生產規模擴大,種植、養殖、加工等生產模式不斷創新,農業對機械裝備的需求逐漸增加。機械化裝備逐漸呈現出追求性能和質量的多樣化發展趨勢。
其次,農業機械裝備性能穩定,標準提升。隨著我國農業機械化發展,各項機械設備得到了良好實踐,農業機械化生產形成了穩定的體系[2]。
2 ?利用信息技術促進農業機械化的具體應用
2.1 ?電子監控技術
在農業機械化生產中,電子監控技術可以實現對機械作業的實時動態監控。將電子監控設備合理、科學分布,可以讓管理人員足不出戶就能控制和管理機械設備的運行情況[3]。
2.2 ?計算機集成技術
信息技術應用范圍很廣,包括系統工程、自動化技術、管理等方面。這些技術與信息技術相結合,實現了不同技術作為子系統的整合,使產品具有更多功能。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設施栽培國家,對機械化嫁接有迫切需求。中國農業大學先后研制了自動插接法、自動旋切貼合法,利用傳感器和計算機圖像處理技術,實現嫁接苗子葉方向的自動識別和判斷,利用嫁接機器人完成砧木和穗木的取苗、切苗、接合、固定、排苗等嫁接過程自動化作業。
2.3 ?農業機械導航
農業機械導航將農機與自動轉向技術結合,實現自動化生產。技術人員根據農業生產需求,制定好機械作業路線,機械作業過程中可以實現自動化行走與識別。中科院研發的“超級拖拉機I號”,是國內智能農機數據量最大的“智能農機大數據平臺”。通過傳感器采集各種農藝數據,經過大數據分析指導農業生產,耕地、平地、覆膜、播種等作業全部由搭載自動導航系統的智能拖拉機完成。通過衛星定位導航,拖拉機可按預設路徑自動巡航、勻速前進、精準播種,不僅能節省人力、提高效率,還能改變粗放的播種方式。覆膜、播種橫平豎直,作業偏差小,提高了土地、種子和化肥的利用率。
3 ?以信息技術促進農業機械化的建議
3.1 ?加強信息采集、加工和傳遞
信息采集是農業機械化信息工程體系建設和發展的基礎。相關部門應加強對農機信息應用過程中信息及數據的收集和整理,對農業發展過程中出現的新情況和問題進行動態性、合理性調整。
3.2 ?提高對信息技術作用的認識
隨著現代化農業信息技術高速發展,各研發機構應提高對信息科學技術的認識,不斷加強自主研發能力,結合農業實際生產需求,利用信息技術促進我國農業機械化發展。通過開展員工培訓等途徑,提高員工的綜合素質。加強宣傳,提高農民對農機信息化的了解與認可程度,促進新型機械的應用。
參考文獻:
[1]張育齊,袁連升.科技創新對區域經濟發展支撐作用研究——以江蘇省為例[J].中國農機化學報,2019,40(4):
222-228.
[2]馮獻,李瑾,曹冰雪.信息化應用對農民增收的影響效應分析——來自京津冀353個農戶樣本的證據[J].情報
雜志,2019,38(4):201-207.
[3]廖杰,譚寧寧,劉成鑫.淺談我國農業機械化發展問題與措施[J].南方農機,2019(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