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向明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如果具有強烈的興趣就會擁有學習的熱情以及好奇心。經過我多年教學實踐研究,發現學習興趣對小學生格外重要。如果在小學階段學生就失去學習某一門功課的興趣,不僅影響學生的綜合發展,還會對將來的學業造成不可估量的影響。因此,教師在日常教學實踐中,要敢于嘗試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刺激學生的學習興趣點,提高學生對獲取知識的好奇心,營造出一種和諧輕松又高效的課堂氛圍。本文以小學數學為例,探究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有效教學方法,希望能為廣大教育同仁們提供借鑒價值。
一、重視內在誘導,引發學習興趣
內在誘因對小學生數學科目的學習十分重要,因此,教師在數學實踐教學活動中,要善于把握小學生的心理特征,激發小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在教學實踐中我發現,小學生剛剛接觸數學知識,對數學中抽象、概括的知識點理解能力差,需要經過反復、高強度的學習才得以鞏固,因此課堂教學效率低下,學生們也感到學習困難,逐漸失去了學習數學的興趣。為解決這一問題,我在日常教學過程中主動觀察學生們的課堂反應,最終總結出了一個有效的教學方法,那就是把抽象的數學知識和直觀實物聯系起來,讓學生在學習中能夠見到、摸到、嗅到、聽到,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積極思考,讓他們發自內心地愿意學、想要學。
如,學習《加與減》這一課時,學生對抽象的數值計算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難度。于是,我決定讓學生們看到加法、減法的整個變化過程。我要求第一排的學生起立,讓其他學生數一數一共有多少學生?學生們掰著自己的手指,一個一個地仔細數,終于數清楚了第一排學生的數量。我點點頭,讓要求其他學生再數一數還剩幾名學生?第一排學生中的女生坐下,學生們通過仔細的思考和計算后也說出了正確的答案。接下來,我又要求第二排的男生站起來,看一看這一次學生們是否還能計算正確。果然,這一次,學生們回答出了不一樣的答案。見此情景,我請數錯的學生站起來,又演示了一遍剛才的情景,并查找學生們剛才計算錯誤的原因。通過我的耐心引導和學生們的親身示范,學生們最終學會了10以內的加、減法問題,順利地完成了此次的教學活動。
在教學實踐活動中,教師利用教室內真實可感的學生數量進行數學中減法的學習,激發了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增強了學生探索知識的欲望,并在直觀的事物中學會了數值的減法運算,提高了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
二、創設情境教學,活躍課堂氛圍
小學生活潑好動,不愿意局限在枯燥的課堂教學氛圍中。因此在數學教學實踐活動中,教師不應該把學習變為一種苦差事,讓學生從內心逃避學習。基于此,我建議廣大教育工作者們應巧妙地創設問題情境,活躍課堂氛圍,讓學生在多樣化的教學情境中有不一樣的學習體驗,期待每天的學習,產生迫不及待地要獲取新知的積極性。
如,學習《有趣的圖形》一課時,我創設了游戲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教學活動開始后,我給每一位學生分發了一張彩色的紙張,要求學生們做一個小游戲,游戲的名字叫作“誰做的圖形最有趣”。于是,隨著我的一聲令下,學生們拿起手中的彩紙和剪刀,積極動手操作起來,課堂氣氛十分活躍。我發現,有些學生制作了一個長方形;有些學生剪出了一個圓心;還有的學生經過一番折疊,剪出了一長串的星星,還有的學生不小心剪錯了形成一個新的形狀,我把這個新圖形展示在全班同學面前,詢問學生這是一個什么圖形。錯誤的操作不僅使學生們學到了新圖形,還安慰了操作失誤的學生的內心。學生們在課堂中的積極表現受到了我的贊揚。等到游戲結束后,我又創設了一個觀察情境,希望學生們通過觀察學到新的數學知識。我拿著一個紙風車走上了講臺,在同學們的注視下,動手拆掉了紙風車。學生們疑惑地看著我。見此情景,我把紙張鋪平,要求學生們仔細觀察我的每一個動作,并能夠說出每一部動作中圖形的形狀。學生們聽到后,紛紛點頭。首先,我把整張紙拿起來,詢問大家“這是什么形狀?”學生們齊聲回答“長方形”。接著,我把紙折疊了一下,繼續詢問學生“現在是什么形狀?”同學們大聲回答“正方形”。我一邊點頭,一邊把多余的部分剪了下來,這一次不等我提問,有些學生就已經說出是正方形。最后,我用剪刀剪了幾下,并用膠水固定了各個圖形的角,問剪出的圖形像什么?學生們大聲回答是三角形。在本次課堂活動中,學生們在教師創設的游戲情境中,激發了探索的欲望,提高了動手操作能力。同時,在觀看我動手操作的過程中,培養了學生們的觀察能力,促進了學生全面發展。
學生們積極配合教師的教學活動,活躍了課堂氣氛,在此次教學實踐中,學生們不僅制作了很多有趣的圖形,提高了動手能力,還觀察了制作風車的全過程,培養了學生觀察能力。
三、培養問題意識,提高自主學習
小學生好奇心旺盛,喜歡提出各種問題。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可以利用孩子這一性格特征,激發學生探究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促進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
如,學習《小數乘法》這一課內容時,我提出問題:“如果你去超市買蘋果,1個蘋果0.5元,3個蘋果多少錢?”這個問題讓學生們產生極大的興趣,他們紛紛回答,說出自己心中所想。為了引導學生正確掌握這個知識點,我在多媒體大屏幕上分別展示出了整數乘法和小數乘法的小數乘法的公式,要求學生仔細觀察其中的不同之處。同學們仔細觀察、認真思考,最終發現了式子中存在著小數點。見到學生們已經發現了這個問題,我分別列出了幾個式子,要求學生回答。式子如下:
0.01×3= ? ? ? ? ? ? ? ? ?0.1×3= ? ? ? ? ? ? ? ? ?1×3=
學生們紛紛動起手來,在紙上進行計算,查找其中的規律,還時不時和周圍的學生展開激烈討論,很快學生們就得出了正確的結論。在教學實踐活動中,我不斷提出問題,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整個學習過程中,學生情緒高漲,思維潛力得到開發,體驗到了思索和學習的快樂,從而在今后的學習中更積極主動地探求知識,創新思維能力也得到了發展。
在小學數學教學實踐活動中,教師要有目的、有計劃、有意識地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在活潑積極的課堂氛圍中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
(責編 ?孟 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