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綜
科創板的推出對于我國科技創新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同時對于資本市場來說,也是一件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重要事件。若干年之后我們回望今天,中國的A股市場會因為科創板的推出而分為前后兩個階段。科創板推動A股在市場化的道路上邁出了堅實的一步,在機制設計上有利于投資者和上市公司共同成長。具體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個方面是核準制向注冊制的改變。在核準制的背景下,注重的是實質審核,也就是說需要判斷這究竟是不是一家好的企業。我們都知道從過去的資本市場發展來看,想解答這個問題是一個非常艱巨的挑戰。而在注冊制的背景下,側重的是發行企業信息要做充分披露,就是為投資者來判斷這家企業的好壞,提供充分的參考信息,是一種形式上的審核。
那么這種改變究竟意味著什么?因為核準制對于企業上市有盈利的門檻,所以等到企業上市的時候,雖然盈利有可能很可觀,但是有可能已經度過了快速成長時期,進入了成熟期,無法滿足成長型投資者的要求。而注冊制對企業的盈利要求相對寬松,隨著科創板的推出,眾多高成長企業的上市值得期待。
第二個方面是改變了券商保薦的盈利模式。在科創板推出之前,券商保薦的利益和發行企業高度相關,推動企業成功上市是保薦券商最主要的訴求。但是科創板確立了保薦券商的跟投機制,不但要以發行價持有上市企業2%~5%的股份,而且還要鎖定兩年。這就從機制上盡可能解決了保薦券商不會將劣質企業帶入資本市場。否則券商獲得的保薦費還不足以抵消因為跟投劣質企業所帶來的投資風險。所以從券商保薦的盈利模式來講,企業上市還僅僅是一個開始。
第三個方面是交易制度發生的改變。科創板通過引入兩個措施,相信將不會重現過去A股市場上那種新股上市之后,無量連續漲停的怪象。一個措施是前5天取消漲跌停板,充分交易;第二個措施是引入做空機制,擴大融券的來源。這將對整個A股市場帶來重要的影響。可以預見的是,隨著科創板的推出,A股前期上市新股的定價也將逐漸向理性回歸。總體而言,科創板的推出反映了中國資本市場戰略定位的再調整,在將帶領A股市場進入一個新的階段。
對此,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學術委員會主席王江表示:“怎樣打造科創板,最主要的目標是希望能夠盡量形成有效的定價機制,如果以此作為第一目標,其他的一些措施相對來講就會比較有目的。”
王江將此歸納為“創什么”“誰來創”“錢從哪兒來”和“怎么創”。其中,前3項說到的本質都是金融問題。
“創什么”,是指各種各樣的項目,到底哪些有可能成功,給我們帶來的價值是什么,到最后就是知識產權定價的問題,這是金融里面最為核心的問題;“誰來創”,是指怎樣吸引大家投入到科創活動中來,這需要比較有效的激勵,本身也是金融問題;“錢從哪兒來”,在很大程度依賴于我們能不能建立比較有效的金融體系,來吸引足夠的資本投入到創新活動當中。
“解決問題的關鍵是形成有效的金融體制以驅動科創。”王江說。
股市為科創企業提供了關鍵的定價機制,也為創業者和前期投資者提供了退出機制,最關鍵的是讓企業有一個客觀的市場評價。“當然這個評估肯定不是完美的,但在某種意義上是最客觀的。因為這是市場的交易價值。”
此外,王江提醒,大家對科創板有非常高的期待,但一定要充分認識到這個市場風險比較大,這在一定程度上是由科創板本身的經濟特征所決定的。雖然會有一些大的贏家,但是對市場的風險、收益要有一個比較客觀的認識。
(編輯 周靜 charm1121@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