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向梅
質量是學校的生命線。多年以來,郴州市宜章縣第三完全小學(下稱“宜章三小”)把質量作為重要的工作抓精抓實,學校具體從形成統一思想、強化團隊意識、狠抓兩項常規、攜手家長義工、搞好課題研究、融合信息技術這六個方面建設學校提質工作。
一、形成統一思想是出發點
抓質量要把“思想統一”放在第一位。學校校級領導多年以來就達成共識——校長主抓學校教育教學質量,每個校級領導分管一個年級。所有教師都明確目標:教學質量是衡量教師業績的重要砝碼。每年年初的第一個會議,就是畢業班六年級質量動員大會,這是凝聚人心、鼓舞士氣的大會,通過從不同角度分析形勢,讓教師了解政策方向,明確目標愿景。學校每周五定期召開行政會議和教師例會,學校逢會就講質量,逢會就講教學,把提升教學質量放在學校工作的首位。
每年教師節前夕,學校根據教師一年以來的各項綜合成績在全縣評選出縣級和校級“優秀教師”;在每年年初的教師例會上進行表彰,并頒發獲獎證書,在學校對外網絡平臺上宣傳他們的優秀事跡,讓他們感受到強烈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同時,學校嚴把教師任課關。每年度開學初,學校鼓勵教師自己申請崗位,年級組選聘教師讓六年級先選,選取思想素質過硬、教學理念先進、業務素質精良的好教師擔任畢業班教學工作。上下齊心,從橫向到縱向,再落實到一線教學,讓緊抓質量的意識得到強化。
二、強化團隊意識是支撐點
宜章三小的目標是“做最好的自我”,人人都有“三小是我家,榮譽靠大家”的團隊意識。學校要抓好教學,提高教學質量。
首先,校長身先士卒帶頭上課,帶頭深入課堂聽課、評課、議課,帶頭深入年級組幫教師排憂解難。
其次,依靠教師,教師是提高質量的主力軍。對待教師的管理不僅依托制度,更重要的是依靠領導的管理水平,落實“感情也是生產力”。學校領導要時刻關注教師的思想,關心教師的生活,替教師排憂解難,同時要信任和尊重教師,當教師被關心、信任和尊重時,工作也特別有勁。
再次,在教師之間不斷弘揚互相尊重、互相學習、互相包容、互相諒解、互相幫助、互相提醒的品質和境界,營造和諧氛圍。去年在幾次學校模擬考試后發現,六年級有個班的成績不但沒有穩步上升,反而在下降。大家的團隊意識在實踐中被激發,為了補短板,針對這個班的實際情況分解任務、定點培養、分類指導、反復訓練等,通過多管齊下的舉措,增進了教師團隊的凝聚力和戰斗力。
最后,實行年級組、學科組的捆綁機制。這既可以有效解決好教師在教學中搶時間、教師之間合作差的問題,更重要的是實現有效融合。每個學期末學校都會開展年級組的評比活動,這是一個以“捆綁”為基礎的教學效果考核及獎勵機制。有“大捆綁”,也有“小捆綁”。“大捆綁”就是以年級組為前提,根據年級各學科成績在全縣的排名情況確定整個年級是否獲獎以及獲獎的額度。“小捆綁”就是“班級各學科組合”捆綁和“同學科組合”捆綁,“班級各學科組合”捆綁都要在全縣排名前三,“同學科組合”捆綁仍要在全縣排名前三,最后把“班級各學科組合”捆綁、“同學科組合”捆綁、個人成績三項成績作為教師教學效果考核和獎勵的依據。捆綁的目的就是建立以班組、學科為紐帶的年級學科共同體,實現教師相互之間的真正合作,做到心往一處想、勁往一塊使。
三、狠抓教學常規是關鍵點
1.規范教學常規管理。郴州市多年以來一直在堅定不移地落實該項工作。學校根據實情從備課、論文、上課和檢查幾個方面抓細、抓精、抓實,盡力追求教學常規管理的不斷優化,在不變中求變,在常規中出新,真正抓出實效。第一是抓備課。學校的做法是先抓提前備課。每學期放假前就會分配備課任務給教師,在假期里把下學期的課程進行備課。第二是抓集體備課。開學后進行單元集體備課,每周固定時間,固定地點。第三是抓個性化備課。在此基礎上,學校要求教師根據自身和班級學生的實際,在個人的紙質教案上修改完善教學設計,形成個性化的備課。通過這一系列有效的備課措施,我校教師的教學水平與薄弱學科都得到了較大的提升。
2.優化教師論文提交機制。學校放假前提出教師交論文的要求,通過在日常教學工作中要求教師及時總結并上交,讓教師有內容可寫;開學后的一個月舉行教學節,開展管理類論文、學科類論文、教學設計等評比活動,做到人人參與,每人每年兩篇。讓教師利用假期寫作論文,改變了過去放假之前交、質量不高的情況。
3.緊抓公開課教學質量。課堂是提高教學質量的主陣地。學校已經連續五年在每學期開學后的第二周開始舉行“教學開放日”活動。活動分學科、分年級,每周二語文、每周三數學、每周四綜合科,將全校教師流動聽公開課納入常規工作。聽課后學校領導和教師們一起積極參加評課和課例研討活動,探討在常規課中探索出新課程的教學新點、新方法、新途徑、新模式。全校教師輪流上課,一個學期下來基本做到人人上課、人人聽課、人人評課。
4.學校落實教師工作考核。學校認真落實教師教學常規及學生學習常規,對教師的備、講、批、輔、考、研等各方面都做出具體明確的規定,使教師的常規工作有章可循,學習有榜樣,趕超有目標,跟蹤有效果。
四、攜手家長義工是著力點
學校的校徽由三個部分組成——學生、教師和家長,只有家校合作,才能托起明天的太陽。家長永遠是學校不可或缺的一個主體,他們不僅樂意參與,還擔當監督和宣傳工作。近幾年來,學校讓家長參與學校管理與教學管理工作中,通過讓家長們為學生上課、監考、組織讀書活動,讓家長們互相感染。
五、搞好課題研究是生長點
學校從2013年開始實施“在小學數學高年級課堂中實施翻轉課堂的研究”這一課題,用課題帶動課堂模式的轉變,用課題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四年的時間,成績斐然。2017年學生素養大賽全縣第一,六年級畢業班數學排名在前,而主持課題研究的教師所教班數學成績全縣最優。他在每節課前都要求學生們先看視頻自主學習,在課堂上先讓學生自己互相答疑解惑,教師在關鍵處點撥、總結、提升。他還被其他學校邀請上課和傳授經驗。近幾年,學校在省市級已經結題的課題有7個,正在研究的課題有4個,這些課題都是結合實際產生,并廣泛應用于實際,是質量提升的重要原因。
六、融合信息技術是突破點
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不僅是全國的一大趨勢,更是學校實際教育教學管理中的一項重要任務。多年來,學校從做信息技術的試點項目到信息技術示范工作,都在努力探索一條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深度融合的路子,學校轉觀念、搭平臺、找資源,開展教育教學與信息技術的融合工作,開展家校互通的融合工作,起到了很好的效果。現在宜章三小二年級的144班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教師運用網絡平臺,在平臺上交流展示布置任務,教師、學生、家長齊參與,三個多學期來考試成績雙科合格率、優秀率100%,每個學科考試100分的都有20幾個,學科教師的方法就是天天用平臺布置任務、天天發通報學習情況,學生和家長都很樂意。
通過這幾項舉措,學校教學質量不斷提升,穩中求進。學校成績這幾年也一直保持在全縣的前列,得到了領導的高度肯定和社會的高度評價。宜章三小一直把抓好質量作為學校工作的頭等大事,極力達到辦人們滿意教育的需求。辛勤耕耘抓質量,我們永遠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