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珍
摘 要:作為終身教育的開端,學前教育不僅應是全面的、啟蒙性的,還應當是有助于促進幼兒的個性發展的。為此,幼師需不斷優化教育理念,創新教學開展形式,使孩子的身心健康、個性性格得到良好的發展。
關鍵詞:學期教育;幼兒;個性發展;重要性
一、學前教育對幼兒個性發展的影響
1、有利于提高幼兒的認知水平
3-6歲幼兒的心智懵懂,其也具有較強的可塑性[1]。幼兒的反應更多時候都是成人行為的影子,幼兒教師與家長在這個階段中要對幼兒給予正面教育,培養幼兒積極樂觀的人生觀,對提高幼兒的認知能力、個性發展具有不可或缺的意義。
2、有利于幼兒的人格發展
幼兒作為獨立的個體,其源自不同的家庭,具有不同的興趣愛好,教師應注重因材施教,使其發揮所長。為此,在教學過程中,幼兒教師可以根據每一個幼兒的不同興趣愛好和性格特點進行歸類,開展適宜的教學內容,立足于促進孩子的未來成長的角度施教,使孩子具有健全的個性、良好的行為習慣。
3、有利于促進幼兒全面發展
素質教育縱深推進,使學前教育所受的關注度愈發提升。雖幼兒時期的教育區別于學校教育:通過對幼兒一日活動的合理安排,促進孩子語言、情感、藝術、知識、技能等方面均衡發展,是孩子個性養成的重要時期,影響著孩子的未來發展方向。在幼兒教學過程中,應注重教育的面向全體,確保每一個幼兒在學習中都能得到綜合素質的全面提升,積極引導孩子發揮自己的優勢,彌補自身的不足,從而為其高階段的學習夯實基礎。
4、有利于實現幼兒個體社會化發展
幼兒的年級雖然較小,但在其成長的過程中必然要接觸社會,而學前教育在幼兒個體的社會化發展中具有關鍵作用。良好的學前教育不僅可以幫助幼兒獲得知識,養成良好的習慣。同時更需注重創新施教,幼兒園也是一個小集體,教師可通過有效教學引導、實施與孩子認知能力相匹配的教育方式,促進其個性的社會化發展,使其能夠具有規則意識、協作能力。
二、學前教育中幼兒個性發展教育的策略
1、營造良好的教育環境
幼兒時期正是培養價值觀念的起步階段,良好的個性發展能夠影響幼兒未來一生的發展方向。而幼兒園是孩子學習、成長記生活的地方。為了實現幼兒個性的健全發展,為其營造良好的教育環境,則能夠更好地養成孩子良好的價值觀念。因此,在這個階段中我們應該重視和提供良好的教育環境,無論是在性格、情感以及在自我態度方面都使幼兒獲得良好的培養。例如:在沙水區的學習游戲中,讓孩子們開展小組合作教學,引導幼兒互相幫助,培養其協作能力、禮貌謙讓等個人品質,在無形中引導幼兒的正確價值觀念。與此同時,也應引導培養幼兒的自主學習能力,在小組合作中激發幼兒的自主創造能力和創新能力,加強對個性的培養。
2、提高幼師專業素養
幼師既是孩子在幼兒園中朝夕相處的人,也是對幼兒影響較深的人。在幼兒的個性教育中,教師要注意幼兒的情感變化,注重個性化教育[2]。同時,教師也應注重與孩子接觸時的言行舉止,不僅僅要教知識,同時也應以身作則,樹立模范作用,從而提高教學品質,促進幼兒個性發展。例如:當有孩子主動幫助教師時,老師也應對孩子說“謝謝你,多虧你來幫老師一起収牛奶瓶”,使孩子懂得要使用禮貌用語,并在得到認可后,愿意主動的去幫助其他小朋友。
3、施以個性教學方式
為促進幼兒個性全面發展,教師可以通過一些藝術教學方式,如美術、音樂等文體活動,養成孩子的個人興趣愛好,引導幼兒實現個性發展。例如:在美術教學中,不應僅局限于繪畫教學,也可以增加一些創意的剪紙、折紙、填色等游戲;或是讓大家利用廢舊物品進行美術設計,從而使其“變廢為寶”,以充分發揮幼兒的創造性;還可以開展班級中的主題的繪畫比賽,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及思維能力,使其具有初步的競合意識,這都對幼兒個性發展有重要的促進作用。在我國,幼兒園的學前教育主要以班課的形式進行。除了受資源的限制之外,也存在一定的教育理念問題。幼兒園時期的個性培養是孩子個性成長、心智發展的關鍵。眾多的學前教育機構中,真正將幼兒個性發展運用到實際中的教育機構少之又少。因此,要想加強學前教育階段的個性發展,必須完善學前教育的幼兒個性教育模式,根據不同的個性特點進行分類,以貫徹因材施教的教育方式。
4、豐富幼兒游戲活動
依據孩子的年齡特點,使幼兒獲取知識最好的辦法就是通過游戲,游戲也是直接影響兒童行為的因素之一。通過游戲,吸引幼兒主動、自愿地參與到活動中,教師對幼兒在游戲中出現的錯誤行為給予指導,與此同時,也要充分地保留幼兒自主游戲的時間,讓幼兒有時間交流、互動,以及探索新的發現。教師也應該根據不同幼兒的個性差異,提供不同層次的游戲活動,既保證游戲開展的效果,也提高每一個幼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在游戲中提高其能力。幼兒在游戲中培養各種能力,能更好地激發幼兒在某一方面的個性發展,從而使幼兒全面發展。因此,開展豐富的幼兒活動顯得尤為重要。
5、促進家園共育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而父母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鑒于家長的能力不同,素質層面也存在一定的差異,這就需要學校與家庭之間相互配合。老師也應多關注學生的家庭情況,了解幼兒在家的性格、興趣、愛好等,積極引導家長樹立正確的育兒觀念,并積極與家長進行溝通。與此同時,家長也應積極配合學校開展的各項活動。例如:可設置幼兒園的活動開放日,使家長參與到幼兒園活動中來。同時,這也將為幼師與家長的溝通建立的良好的渠道,以形成優質教育資源的共享,使孩子養成良好的個性。
三、結語
總而言之,新時期不僅為學前教育發展指明了新的方向,對幼師的授課能力與水平也提出了新要求[3]。作為幼師,首先應意識到學前教育的重要性,注重在日常與孩子接觸時自己的言行舉止;其次應充分注重游戲教學的價值,使孩子的認知意識、思維能力、個性養成在游戲中得到正面強化;最后應關注在促進孩子的全面發展中實施個性化教育,讓孩子的個性得到充分而健康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洪子茜.學前教育對幼兒個性發展的重要性[J].好家長,2018(89):126.
[2]焦素穎.關于學前教育中促進幼兒個性發展教育的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8(29):7.
[3]張靈美.學前教育對幼兒個性發展的重要性[J].學周刊,2017(08):23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