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樂
摘 要: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對小學課程教學中的語文學科的重視程度日益提高,并提出了改變傳統教學理念,重視閱讀教學的教學要求。也就是說,小學語文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除了要傳授學生基礎知識,培養他們的學習能力外,還要重視閱讀教學,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方式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和學生的閱讀能力,促使其語言表達能力和語文素養的全面提高。基于此,本文對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策略展開深入研究,以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教學策略
引言
在小學教育中開設語文學科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實現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全面發展。而閱讀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高,不但可以提升學生的閱讀水平,對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提升也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1]。所以,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充分認識到閱讀教學對學生語文學習成績和學習效率的重要性,改變傳統教學理念,從學生的角度出發,運用他們津津樂道、興趣盎然的教學方法進行授課,從而激發其學習興趣和主動性,提高課堂參與意識,并通過教師的有效引導,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提高理解能力和知識運用能力,為語文及其他學科的學習奠定基礎。
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觀念落后,方法單一
小學語文是學生語文學習的基礎,要想在此階段培養他們對語文學習的興趣,需要教師注意教學方法的使用,對傳統的教學理念與教學模式進行改變。但是,當前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仍然以教師為中心,以課本為中心。學生只能是被動地、機械地接受,這種教學方法使得學生實際的學習情況不能得到有效地反饋,教師不了解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在制定教學計劃時有失根據[2],阻礙了閱讀教學有效性的提高。
(二)教學難度的提升沒有科學依據
受新課程改革的影響,許多小學語文教師在開展閱讀教學活動時,會以教學內容為契機,進行拓展和延伸,借此增加學生的知識儲備,提高他們的閱讀能力,這種教學方式的運用,從某種程度上看,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和課堂教學質量。但根據相關調查結果顯示,在實際的小學語文閱讀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按照教學大綱進行課本知識的講解之后,會挑選出學生比較能理解的段落進行延伸性分析,以為這樣會提升學生的理解能力,但盲目的延伸只會使學生陷入思考的困境。
二、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策略
(一)注重對學生的閱讀興趣的培養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在實際的教學實踐中小學語文教師注重對學生的閱讀興趣的培養,讓他們真正的喜歡上閱讀,在閱讀的過程中體會到愉悅,才能真正讓他們在閱讀中收獲到知識,獲得知識的積淀,提升自己的語文閱讀水平,從而也有利于教師閱讀教學有效性的提高。例如,在《月球之謎》教學中,學生對浩瀚無際的宇宙和神秘的月球有著無限遐想,為了滿足他們的好奇心,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的視頻功能,播放月球記錄片,讓學生通過紀錄片來了解月球,拉近與月球之間的距離。觀看結束后,教師可以根據視頻內容,提出如下問題:月球中真的有嫦娥和玉兔嗎?宇航員如何才能夠進入月球?月球表面為什么是凹凸不平的?等等,并讓學生就提出的問題進行討論。學生回答完問題后,教師要根據他們的理解情況,開展相應的教學活動,在教學中要著重講解月球是什么樣的世界?文中寫了月球的哪些不解之謎等,不但能夠加強學生的理解和認知,還能夠提高教學質量和有效性。在教學任務結束后,為了增加學生的知識儲備,教師還要為其布置積累與月亮相關詩句的課后作業。
(二)制定明確具體的語文閱讀教學目標
明確的教學目標是提高閱讀教學有效性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立足學科屬性,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性格特點和發展特征,科學合理的制定教學計劃,明確教學目標。目標制定必須符合語文新課標規定的各階段學生學習目標及教材編排的基本要求,適應本班學生學習的近況及趨向,在學生能力允許的范圍內進行目標制定[3]。具體目標制定要掌握學生學習的基本動態變化情況,將目標細化、具體化,保證實操性、適用性、實用性。例如,《掌聲》的教學目標這樣闡明:“認識掌握本文的十個生字,并能正確讀寫掌聲、文靜、愿意等詞語,分析和找出文中的重點語句,與自己現實生活聯系掌握本課內容。”在貫徹目標的過程中,應構建一個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課堂結構,注重整體教學的目的性、統一性,培養學生形成自主閱讀的習慣,實現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此外,引導學生在明確本課學習目標的基礎上嘗試閱讀的延伸,這樣不僅能拓展學生的思維發展空間,也不會與教學目標發生偏離,而且能激起學生語文閱讀的濃厚興趣。
(三)閱讀結合寫作,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在語文教學中,閱讀和寫作就像一對孿生兄弟,有著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關系,因此,教師在開展閱讀教學活動時,不但要引導學生掌握文章的生詞、重要語句、中心思想等,還應幫助他們學會如何捕捉作者的寫作風格,并能運用自己的文字、語言模仿此類文章的寫作[4]。例如,在《美麗的南沙群島》這篇文章的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求學生理解和掌握文章對于南沙群島美麗景象的文字描寫及語言表達方法,并模仿作者的寫作風格、描寫景色的方法,對于自己曾經游覽過的景色進行描寫。這樣,學生不僅認真閱讀文章,用心分析和領悟景色描寫的文字、語句,也摸清了作者的寫作風格及語言運用的巧妙之處,培養了學生語言應用的能力和獨立寫作的能力。
三、結語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提高,在突顯語文學科在小學教育教學中重要價值的同時,還可以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閱讀水平,培養他們的語文素養和語文學習能力。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認識到閱讀教學的重要性,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能力,開展多樣化的教學活動,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課堂參與熱情,最終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田春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實踐和創新策略研究[J].現代教育科學(普教研究),2015(03):160-161.
[2]王永成.新課改下小學語文有效閱讀教學新思考[J].中國校外教育上旬刊,2017(02):103.
[3]許海燕.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讀與寫,2017(12):169-170.
[4]王友平.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6(11):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