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振蕊
新課程改革實施以來,傳統的應試教學模式已經不能充分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素質教育理念和學生核心素養的養成成為教師在教學中的重點。在這種教育背景下,“互聯網+”教育計劃被列入農村基礎教育改革的重要舉措被予以關注。
在當前基礎課程改革不斷加快的教育背景下,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出現在教學中使教師教學水平和課堂教學效果得到提高,在教育教學實踐中愈發受到重視。農村地區由于教學設備落后,教學手段陳舊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學習興趣不高,教學效率低下?!盎ヂ摼W+”教育模式的提出為農村偏遠地區的教學提供了新思路,充分發揮現代教育技術設備的優勢,在技術的支撐引領中實現農村偏遠山區的共享優質課程,讓學生受益,實現綜合素質能力的全面提升。
一、利用網絡平臺充電學習,提升教師素養
新課程改革強調了學生學習的主體性,教師不再是單純的知識傳播者,而是教學活動的組織引導者,是學生知識能力形成的促進者。網絡課程的開發實施使得教師的教育教學方式與教學觀念發生了巨大改變,教師的專業素養同時也需要得到相應提高。通過“互聯網+”教育,教師可以實現在家就能與優秀專家教師進行交流溝通,在多方培訓中實現自我專業素養的學習,對提升教師專業水平有極大的推促作用。
首先,在區教育局領導的肯定和重視“互聯網+”教育模式的前提下,教師可以借助互聯網的力量在課余時間學習教學經驗,通過互動教育平臺CCtalk“網絡課堂”培訓使自己的業務水平得到提高,在了解助教相關工作流程后能輔助遠程教育直播教師實現完美的教育資源輸送。其次,通過在線與優秀教師交流教育教學思想,針對自己在教學過程中遇到的難題讓各地教育同仁出謀劃策,在溝通中優化自己的教育思想,接觸更新穎的教育理念,在有效內生動力的滋養中為鄉村教育可持續發展提供保證。最后,教師要注重利用互聯網提高自我的信息技術素養,研究學習如何使用多媒體資源向學生傳遞更多的知識,促進學生實現能力的發展。
二、多媒體輔助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在“互聯網+”教育模式中,有多種教育課程可供學校選擇,學校及教師可以根據校情與本班學生學情選擇合適的課程構建完善的課程體系,針對這些直播或錄播的課程,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輔助創設有趣的情境吸引學生注意力,讓學生在興趣驅使下展開有序的學習活動。以彩虹花晨讀教學為例,我校自從加入了“互聯網+”教育計劃行列,孩子們對網絡課程的學習參與度較高,針對語文學科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開展的彩虹花晨讀不僅為教師節省了課下尋找精美文字文章的教學任務,還在直觀生動的圖像演示中激發了學生的閱讀興趣。
三、利用多媒體課件提問,呈現課文探究線索
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閱讀能力的提升對于學生基礎字詞的認識、閱讀技巧的掌握和寫作能力的提升有關鍵幫助。在“互聯網+”教育背景下,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課件梳理文本內容,通過問題梳理線索,在提問互動中讓學生展開合作探究,這樣不僅能有效理解課文內容,還能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對學生核心素養的養成有重要推促意義。比如,在教學《媽媽睡了》一課時,教師在備課時先利用網絡資源搜集了優秀教師對本篇文章的講解思路,通過錄播的教學實際課堂總結經驗,找出不足在教學設計中彌補。在實際課堂授課時,我先利用多媒體播放《世上只有媽媽好》吸引學生興趣,然后在檢測學生預習的情況時通過多媒體課件呈現知識,讓學生自由舉手領讀識字,在探究文本內容時,我讓學生先自讀課文,然后分小組合作探究課文知識,在梳理文意時教師在課件中呈現預設問題,根據教學線索引導學生分析文本內涵。
四、利用多媒體呈現課外知識,充實教學內容
多媒體教學手段延伸了傳統語文課堂的教學內容,有效改善了傳統教學模式中課堂時間不夠用的情況,使其中不能解決的問題變得簡單,在擴大教學信息量,充實教學內容的過程中將課外知識呈現在學生面前,這對教學目標的有效實現有重要幫助。
傳統的語文教學中,農村教師僅僅利用教材課本與一方講臺向學生傳遞自己所學所知知識,因此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互聯網+”教育的優勢在于向農村學生傳遞優質的教育資源,通過互聯網讓孩子們獲取更多的課外知識,能有效充實語文課堂。還以彩虹花晨讀為例,教師通過多媒體連接線上優秀教師,讓教師引導學生開展課外閱讀,不僅能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而且,教師在課文知識的講授中很多孩子都能將晨讀內容與所學課文聯系在一起,在兩相對比中實現語文課堂的充實。
五、豐富“互聯網+”教育資源,拓寬學生視野
農村地區的孩子由于交通以及通信較差,現代信息技術接收晚,導致他們對新奇的信息科技了解較少,眼界受到經歷的影響比較狹窄?;ヂ摼W的普及讓他們打開了新大門,對外界的好奇心較重,教師通過互聯網豐富教育資源,線上線下結合共促學生知識能力的發展,有利于拓寬學生視野,實現學生各方面能力的全面發展。在“互聯網+”教育課堂中,教師可以利用相關的搜索引擎將課文中所學知識的相關拓展或背景知識呈現出來,引入學習環節中,在激活學生學習感知的同時拓寬學生的視野。在選擇“互聯網+”教育課程時,教師要能夠將課程與本班學生實際情況聯系起來選擇最適宜的課程。針對直播課程,教師在課堂上不僅要做好助教工作,還要能夠仔細聆聽線上教師的講課內容,觀察班級學生對知識點的反應以判斷他們是否真正掌握了。這樣,在線上教師拓展知識,線下教師查漏補缺鞏固知識的過程中循序漸進實現學生知識素養的提升,在拓寬視野的過程中逐漸實現教育公平。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引進“互聯網+”教育,是改變農村學?,F狀不可缺少的新模式,是素質教育理念下提升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必然要求。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一線教師通過互聯網資源鏈接優質的教育資源,通過與線上導師溝通交流,轉變自己的教育角色,在互助配合中實現網絡課程的同步進行,在優質資源共享中實現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同時,教師在充分掌握信息操作技術的前提下可以通過多媒體技術輔助課堂教學,在多方知識內容的融合中拓展教學內容,拓寬學生視野,實現學生知識的內化,最終促進學生能力的提升。
(責編 ?張 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