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穎
古詩詞是傳統文化的精髓,也是世界文化藝術寶庫當中一顆璀璨的明珠。古詩詞也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對培養小學生的詩歌素養、審美情趣以及文化修養都有著重要的幫助。但由于小學生的年齡比較小,思維能力較差,認識的文字也有限,尤其是小學低年級的學生,他們的知識面窄、生活閱歷淺,對古詩詞中所描繪的社會時代、思想感情和風土人情感到疏遠,因此小學低年級古詩詞教學就成為一個棘手的難題。本文我結合自身小學語文教學經驗,首先分析了目前小學低年級古詩詞教學存在的問題,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小學低年級古詩詞教學的有效策略。
古詩詞是我國寶貴的文化遺產,以精練的語言、工整的對仗句式和鮮明清晰的節奏而受到學生的喜愛。在小學開展古詩詞教學對培養小學生的語感、豐富學生的語言以及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傳統的小學古詩詞教學模式下,教師多采用“誦讀法”的教學方式,單純地讓學生進行古詩背誦,既沒有讓學生感受到古詩的韻律美,也沒有讓學生感悟到古詩詞背后隱藏的思想情感與哲理,甚至讓學生對古詩詞學習產生了抵觸的心理。因此,小學語文教師需要轉變詩詞教學觀念,認真分析當前詩詞教學存在的問題,并運用多種方式給學生創造美妙的詩詞意境,豐富學生的詩詞學習體驗,使小學生能夠真正地愛上詩詞。
一、目前小學低年級古詩詞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誦讀引導不夠充分
我所在的重慶地區有許多地方的小學生小時候沒有系統地學習普通話,方言比較重,也沒有系統地學習過古詩詞,這就為教師古詩詞的教學帶來了困難。古語有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只有充分地誦讀古詩詞,才能感受古詩詞帶來的韻律美,也才能明白古詩詞當中的意境。誦讀不是簡單地背誦,如果教師沒有引導學生掌握正確的朗讀方法,那么學生的誦讀體驗也會很差。
(二)側重知識學習,缺乏情感感悟
另外,低年級學生在學習古詩詞時側重對語句的學習,而忽視了對古詩詞情感的體會。教師對古詩詞的要求就是背誦,并且能夠默寫出來,以為達到了小學古詩詞教學的目標,實際上與小學古詩詞的教學目標相差甚遠。隨著課程改革的推進,小學語文古詩詞的教學目標更加側重于古詩詞情感的理解和人文情感的體會,從而增加學生的文化底蘊與人文素養,這樣才能真正地達到素質教育的要求。
(三)教學手段單一,學生興趣不足
在傳統的小學古詩詞教學模式下,教師一般采取“灌輸式”的教學方法,學生只是扮演一個“聽眾”和“看客”的角色,學生主動學習和思考的機會也較少。在課堂當中,教師與學生的關系只是單向的傳遞關系,師生之間的互動很少。圍繞古詩詞開展的教學活動十分有限,使學生學習古詩詞的興趣不足。
二、小學低年級古詩詞教學的有效策略
(一)注重誦讀,培養學生的詩詞語感
小學低年級的古詩詞大多淺顯易懂,比如《詠鵝》等詩詞十分符合小學生的認知特點。誦讀古詩詞的方法有很多種,分為自讀、對讀、群讀,還可以分為默讀、聲讀等。教師可以指導學生把握古詩詞的節奏和韻律,節奏和韻律是古詩詞的靈魂,也是古詩詞美感的集中體現。讀詩的過程也是欣賞的過程,學生在讀中培養語感和接受情感的熏陶。
例如,在低年級的古詩詞課堂教學中,教師始終以學生讀書為本。在初讀古詩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自己對照拼音圈出生字,讓學生讀準字音,流利完整地讀出整首詩,既不少字,也不添字。這樣能夠復習漢語拼音知識,也能夠克服依賴思想,提高朗讀能力。完成自讀以后,教師就可以讓個別學生進行大聲朗讀,讓其他同學進行評議,指出朗讀中出現的問題。接著,教師就可以聲情并茂地進行范讀,再繪聲繪色地領讀,讓學生能夠正確地掌握詩歌的節奏與停頓,感受到詩歌當中的語言美、節奏美、韻律美等。此外,還可以指導學生進行個別讀、男女讀、小組讀、輕聲讀等,通過扎實的朗讀訓練,培養了學生正確地讀詩習慣,也體現了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
(二)借助插圖與注釋,理解詩歌本意
低年級的學生知識面相對比較窄,理解能力也比較弱,單單依靠詩詞本身是遠遠不夠的。小學語文教材中的詩詞部分許多都配有精彩的插圖,也有詳細的注釋,教師要注意利用這些工具促進學生對詩詞的理解。但是,課本中的插圖是靜態的,表現力有限。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制作課件,幫助學生分析古詩詞。
例如,在學習《小池》這一首古詩時,這首詩是描繪初夏的場景,意象有湖水、蜻蜓、荷葉等,插圖是幾只蜻蜓在荷葉上徘徊,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愜意地享受自己的時光,圖片中反映的是“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這樣一來,就可以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詩中的意思。結合課文中的注釋,可以很好地理解“尖尖角”這個詞的意思,課文中的注釋是這樣的:“初出水端還沒有舒展的荷葉尖端。”此外,為了進一步給學生拓展,我還利用多媒體給學生播放了《動物世界》的相關片段,在視頻中,蜻蜓的神態十分活潑,展現了大自然的無窮魅力。
(三)展開想象,感悟詩歌表達的意境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 2011 年版) 》對低年級學生學習古詩提出明確的要求: “低年級的學生誦讀兒歌、童謠和淺近的古詩,應使其展開想象,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從而感受語言的優美。”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曾說,“詩歌講授重在陶冶情操與擴展想象。”國學大師王國維也曾指出詩歌最高的境界就是意境,還提出了詩歌“三層意境”的理論。古詩的字數十分少,但是蘊含的意境無窮,正如中國山水畫的手法,只有克制才能描繪出更多的意境,給讀者更廣闊的想象空間。教師應該學會引導學生,讓學生自主找出古詩當中的意象,并給學生創造美好的意境,讓學生發揮自由想象,讓學生在詩詞的意境中感悟美的存在。例如,在學習《靜夜思》這首詩詞時,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給學生播放這首詩的朗讀音頻,在娓娓道來的聲音當中,學生聽出了感傷與無奈。
三、結語
總而言之,古詩詞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內容,也是一個棘手的難題。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學會運用多種方法引導學生學習古詩詞,培養學生對古詩詞的熱愛,幫助低年級的學生走進古詩詞的大門之中。
(責編 ?唐琳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