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紹山,王 龍
(1.南京市第十三中學鎖金分校,江蘇 南京 210000;2.山東省濱州市濱州學院體育系,山東 濱州 256600)
當前學校開展的體育課每周3節,但從國家體測數據監測來看,學生的體能水平呈不斷下降狀態,如何才能夠有效地挽救現代學生的體能成了當今社會熱議的話題。本文認為重點應放置于課外體育活動中。作者經過半年的實驗研究,利用多項數據顯示了學生參與課外體育活動與不參與課外體育活動的區別。只有通過學校的社團課、家庭的體育活動、社區的體育競賽,形成三方合力,才能夠提高學生的體能水平。
體育課與課外體育活動對學生體能水平的影響。
本文主要運用了實驗對比法、數理統計法等研究方法。實驗對象為南京市第十三中學鎖金分校初一、初二年級的學生。其主要分為3種情況:第一種是只參與體育課的同學,第二種是參與體育課與體育訓練的同學,第三種是參與體育課與課外體育活動的學生。實驗時間為2018年1月—2019年1月,為期1學年。實驗主要從學生的肺活量、坐位體前屈、立定跳遠、50 m跑、1 min仰臥起坐(女生)、引體向上(男生)以及800 m跑(女生)/1 000 m跑(男生)的體測成績來進行比較分析。最后通過SPSS軟件對數據進行整理,得出結論。
由表1可知,實驗組在經過1年的體育課之后,肺活量的提升值最大,達到306.6 mL,同時50m跑的均值減少了0.4 s,立定跳遠增長了12.25 cm,坐位體前屈反而減少了0.38 cm,女生800 m跑成績均值減少了22.5 s,男生1000 m跑均值減少了23.25 s,女生1 min仰臥起坐提升了4.75個,男生引體向上則均值減少了0.25個。對照1組在經過1年的體育課與大課間之后,肺活量提升了33 mL,同時50m跑的均值反而增加了0.035 s,立定跳遠增長了6.75 cm,坐位體前屈增長了2.06 cm,女生800 m跑成績減少了2 s,男生1 000 m跑均值減少了6.25s,女生1 min仰臥起坐提升了0.25個,男生引體向上則均值依然為0個。對照2組在經過一年的體育課、大課間與課外活動之后,肺活量提升了494.67 mL,同時50m跑的均值減少了0.447 s,立定跳遠增長了4.89 cm,坐位體前屈增長了5.86cm,女生800 m跑成績減少了16 s,男生1 000 m跑均值減少了18.43 s,女生1 min仰臥起坐提升了7個,男生引體向上則均值提升為0.29個。

表1 有效數據干預前后對比
通過對數據分析得出,目前學校每周3節的體育課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滿足學生體能水平的發展,但由于體育課教學存在單元化教學的問題,所以學生在某些素質方面發展不夠均衡,出現差異化;而在對照1組中,通過體育課與大課間的結合,可以一定程度上補足學生素質發展的均衡性,但效果不夠明顯;在對照2組中,通過體育課、大課間與課外體育活動的干預,學生的各方面素質明顯提升,可以說由于興趣的驅動,學生的體能發展水平不亞于體育課的效果。
大課間與課外體育活動是保障學生體能水平發展的重要的輔助手段,可以彌補體育課中的單元化教學的弊端。體育課應該采用多元化的方式,用多種手段對學生進行各項身體素質的練習,為學生終身體育的養成打好基礎。體育課與課外體育活動的有機結合可以提高教師課堂效率,有利于教師課堂計劃的制定。
4.2.1 立足于體育課堂 學校嚴格執行國家課程標準,開齊開足體育課。提高體育課堂教學效率,多手段、多方法、超負荷完成各項任務,切實提高學生的體質。(1)科學制訂各類計劃(學年教學計劃、單元教學計劃、課時教學計劃),精選教學內容。教學計劃的制訂應以課程標準的要求為基本依據,如各年級均選擇了田徑類的跑、跳、投、跳繩、武術教材以及選擇了南京市第十三中學鎖金分校特色傳統項目足球、羽毛球、籃球等。(2)優化教學方法和手段,提高課堂教學實效。追求體育課的有效性、高效性,通過研討課、公開課、觀摩課等形式,提高廣大教師課堂教學水平,保證課堂教學質量。(3)適宜的運動負荷,保證每節課的練習密度在45%以上。(4)課外作業經常有,可以通過多種方式進行反饋,如家長QQ群、微信群、現代各種軟件跟蹤記錄等,最好是以小視頻的形式進行反饋,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完成情況與出現的問題進行立即反饋,使學生的體能進一步增強。
4.2.2 立足于課外體育活動 (1)結合大課間活動,做到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形成富有校本特色的大課間,凸顯活動的基礎性、趣味性、完整性、科學性。(2)結合體育活動課,做到深入發展學生基本活動能力及相關教材,以游戲為主體,保證活動實效、安全性。(3)結合陽光體育系列活動,開展豐富多彩的體育系列活動,積極調動,廣大學生的參與熱情,讓每位學生都能在活動中體會到運動的樂趣。
4.2.3 立足于校本課程 (1)結合體育興趣小組,開設校本課程,活動有專職體育教師輔導有專人負責督導檢查并形成多樣化的評價機制,努力提升學生的參與熱情。(2)打造足球特色品牌,在普及的基礎上,重視梯隊建設,以賽帶練,形成良好的體育習慣,培養學生終身體育的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