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陳裕 何海雅 杜姍 陳雙忠
黃疸是新生兒中最常見的問題,也是爭議最多的問題,盡管絕大多數新生兒黃疸的預后良好,但因黃疸對新生兒中樞神經系統有潛在毒性,特別是早產兒血腦屏障功能不健全,未能及時發現黃疸并得到及時處理,可造成永久的神經系統后遺癥,因此應引起臨床醫師的充分重視[1]。本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孕34~37周的晚期早產兒[2]240例,按出生后2h內血清TBil值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其中血清TBil值≥51.3mmol/L[3]為觀察組135例,<51.3mmol/L為對照組105例,分別對兩組患兒進行經皮膽紅素值(TCB)動態監測,對達到光療干預指征[4]患兒及時進行光療治療,記錄兩組患兒住院時間、后續診斷高膽紅素血癥例數和病程中達到藍光治療指征例數,并探討出生后2h內血清TBil值對晚期早產兒后續黃疸程度的預測價值,從而為臨床提供早期預警。
1.1 對象 本組患兒240例,其中觀察組135例,對照組105例。兩組患兒性別、胎齡、體重、首次解胎便時間和開始胃腸內營養時間等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一般資料比較
1.2 診斷標準 早產兒高膽紅素血癥診斷標準和黃疸光療干預標準參照《諸福棠實用兒科學》第8版中的早產兒高膽紅素血癥診斷標準和干預推薦標準[4]。
1.3 血清TBil值監測、TCB監測及藍光治療 所有患兒均在出生后2h內抽取靜脈血3ml,離心后取上清液,采用羅氏P80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血清TBil值。采用日本KONICA MINOLTA JM103經皮測膽儀對所有患兒進行TCB監測,以動態了解黃疸進展情況,取早產兒前額正中為測定點,3次/d,每次重復測量3次,取平均值記錄,以減少實驗誤差。同時為避免光療對TCB的干擾,光療時一律對測量點用深色不透明棉布遮蓋。藍光治療選用寧波戴維XHZ新生兒黃疸治療箱。
1.4 觀察指標 記錄兩組患兒住院時間、后續診斷高膽紅素血癥例數和病程中達到藍光治療指征例數。
1.5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8.0統計軟件。計量資料以表示,組間比較采用兩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兒住院時間、后續診斷高膽紅素血癥例數和病程中達到藍光治療指征例數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兒住院時間、后續診斷高膽紅素血癥及藍光治療指征例數比較
隨著輔助生育技術和新生兒監護技術的進步,加之近年來二胎政策的開放,越來越多的早產兒出生并得到良好的救治而存活下來[5]。而早產兒這一特殊的群體由于自身肝酶功能不健全等因素,發生黃疸和造成神經系統損害的風險更高。另外,隨著醫療水平的進步,早產兒住院時間縮短已成為趨勢,出院后發生嚴重黃疸而得不到及時發現和有效治療的相關風險亦增加,嚴重者發展至腦紅素腦病[6],可引起殘疾。因此,早期監測、及時治療早產兒黃疸的重要性日益顯現[7]。
尋找更多更準確的早期預測新生兒黃疸的依據是近期新生兒科研究的熱點。何健等[8]通過分析臍帶血血清中TBil、紅細胞、Hb值等來預測新生兒后續黃疸趨勢,得到了肯定的結論,但臍帶血成分易受到母體因素的干擾和影響。張秋月等[9]研究了出生后24h TBil值預測新生兒黃疸的意義,主要是針對足月新生兒預測,且時間跨度達24h,不同時間點采血對血清TBil值的影響很大。而本研究重點是對晚期早產新生兒出生后2h內的血清TBil測定,可以更好地解決以上問題。
本研究結果表明,觀察組患兒住院時間、后續診斷高膽紅素血癥例數和病程中達到藍光治療指征例數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提示生后早期血清TBil值可以作為晚期早產兒后續發生嚴重黃疸的預測指標,值得臨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