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寧 陳方 張瓏維 李莎莎
(1 重慶市開州區人民醫院,開州,405400; 2 重慶市開州區中醫院,開州,405400)
糖尿病是一組以高血糖為特征的代謝性疾病,患者常出現血糖、血脂、蛋白質等代謝紊亂。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生活方式的改變,糖尿病已經成為威脅人類健康并導致死亡的重要疾病之一,給社會和家庭帶來沉重的負擔。以往研究表明[1],糖尿病和睡眠障礙均是臨床上常見疾病,且互相影響,關系密切。睡眠障礙可能通過高胰島素血癥、胰島素抵抗、焦慮情緒機制影響血糖代謝,而改善患者睡眠質量,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胰島素抵抗、血糖水平,從而提高生命質量[2]。本研究選取80例2型糖尿病患者為研究對象,探討睡眠障礙對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的影響,分析睡眠干預對糖尿病患者睡眠障礙的改善和血糖水平變化的影響,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2月至2018年3月重慶市開州區人民醫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80例,采用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調查2型糖尿病患者的睡眠質量,收集患者的臨床相關資料及血糖指標。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2型糖尿病合并睡眠障礙的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30例。根據PSQI量表對睡眠質量的評分情況:PSQI≤7分為20例;PSQI>7分為60例,2組基線情況基本一致,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過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并經患者及其家屬知情同意。
1.2 納入標準 1)收集的患者完整臨床資料,患者年齡>18歲;2)均未服用安眠藥物且不存在安眠藥禁忌;3)患者均無器質性疾病所致的睡眠障礙;4)無發熱、腹瀉、呼吸困難等急性應激情況。
1.3 干預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降糖、教育干預,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睡眠干預,收集治療后的PSQI評分及血糖相關指標。2組患者基線數據及降糖藥物種類、血糖相關指標、PSQI評分等相互匹配,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4 觀察指標 采用PSQI量表評價患者睡眠質量。使用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HbA1C,采用便攜式血糖儀測定全天7個時間節點(空腹血糖、早餐后2 h血糖、中晚餐前及餐后2 h血糖、晚上睡前9點血糖)指尖血血糖。CV-FBG為以入組后3 d的空腹血糖,計算空腹血糖變異系數;SDBG為第2天7個時間節點血糖值的標準差;LAGE為第2天最大和最小血糖值之差;MBG為第2天7個時間節點平均血糖。對睡眠障礙患者進行常規及綜合治療2個月后重新評估上述指標。

2.1 觀察組與對照組血糖指標比較 觀察組患者FBG、FBG-CV、HbA1C、MBG、LAGE、SDBG水平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觀察組治療前與常規治療及綜合治療后血糖指標比較 治療前對照組與觀察組患者PSQI評分、血糖相關指標FBG、FBG-CV、HbA1C、MBG、LAGE、SDBG之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與治療前比較,治療后2組患者PSQI評分及血糖指標均顯著下降(P<0.05);觀察組的PSQI評分及血糖相關指標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觀察組與對照組各項指標的比較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表2 睡眠障礙者中對照組與觀察組治療前后以及2組之間相關指標的比較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比較,△P<0.05
2型糖尿病與睡眠障礙密切相關,有研究表明,在沒有糖尿病家族史的家庭中,睡眠質量不佳與更高風險糖尿病密切相關[3]。Spiegel等[4]報道了慢性睡眠喪失行為或睡眠障礙相關,可能代表體質量增加,胰島素抵抗和2型糖尿病的新風險因素。因此,對伴有睡眠障礙的糖尿病患者,應當及時給予睡眠干預。有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與睡眠障礙密切相關:糖尿病引發及加重睡眠障礙的主要機制包括因糖尿病造成神經、內分泌代謝和免疫系統功能紊亂及器官損傷;糖尿病各種并發癥所導致的軀體癥狀、社會心理、精神疾病或藥物等因素影響睡眠以及自主神經功能紊亂等因素[5-6]。而睡眠障礙影響血糖控制的機制主要有:1)刺激交感神經興奮,使兒茶酚胺類激素增多;2)促進氧化應激,使ROS增加;3)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改變,使皮質醇分泌增加[7]。
本研究發現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糖化血紅蛋白、血糖相關指標(FBG-CV、MBG、LAGE、SDBG)顯著增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睡眠障礙對患者血糖控制產生不良影響。本研究對合并睡眠障礙的2型糖尿病患者進行分組,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降糖、教育干預,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睡眠干預,治療后2組患者的血糖相關指標及PSQI評分均顯著下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雖未予以睡眠干預,其患者的空腹血糖、HbA1C下降,PSQI評分亦顯著下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患者的血糖控制有助于提高睡眠質量;觀察組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增加了睡眠干預,其患者的PSQI評分顯著下降,且血糖指標也顯著降低(P<0.05),提示對于合并睡眠障礙的患者,給予額外的睡眠干預可促使血糖水平得到有效控制。
綜上所述,睡眠障礙與2型糖尿病互相影響,對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加以控制有助于提高患者睡眠質量,相反,對睡眠障礙進行有效干預又有助于患者血糖的控制。因此在臨床中,對于2型糖尿病患者,除重視飲食控制及運動外,應加強對患者睡眠質量的關注,在改善患者血糖水平的同時,對患者進行睡眠干預,將有助于延緩2型糖尿病患者病情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