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穎 郭霞 肖連珍
(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廣州,510000)
臨床重要科室包括手術室,能夠有效搶救患者,但具有高壓力、高風險的特點,為患者實施優質護理,可明顯提高患者手術療效[1],同時促進患者術后恢復快速,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因此,臨床上十分重視手術患者護理質量。本組實驗分析了56例手術患者,旨在研究實施細致化護理模式的效果,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收治的手術患者56例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雙盲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28例。觀察組中男16例,女12例,年齡23~62歲,平均年齡53.5歲,婦科、骨科、泌尿科、腫瘤、胃部手術分別是6例、6例、6例、6例、4例;對照組中男15例,女13例,年齡22~63歲,平均年齡53.0歲,婦科、骨科、泌尿科、腫瘤、胃部手術分別是7例、5例、7例、6例、3例。3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開展常規護理模式:護士應做好患者儀器準備、消毒等工作。觀察組開展細致化護理模式:1)術前1 d,護士應為患者開展訪視,對著裝進行統一,保證護士衣著整潔干凈,與患者交流期間,護士應保證態度溫和、言語清晰,對患者內心疑問進行積極了解,詳細分析后,為患者實施詳細解答,術前12 h,告知患者禁飲禁食,對患者手術全程各項注意事項進行詳細告知,為患者開展心理鼓勵,對患者陌生感進行有效消除,對患者信任醫護人員程度進行有效增強,增加患者治療信心。術前,對患者身體情況進行嚴格檢查,做好手術準備,包括設備準備、儀器準備等。2)術中,待患者送入手術室,護士應溫和安慰患者,為患者開展針對性心理疏導,對手術室溫濕度進行合理調整,為患者開展環境干預,對患者家屬進行安撫,積極配合醫生,對患者皮膚上血跡進行及時擦拭,確保手術視野清晰,順利完成手術。3)術后,對隨訪計劃進行詳細嚴密制定,良好溝通患者,為患者進行術后恢復指導,對患者睡眠、體征及恢復情況進行積極了解,若患者出現不適癥狀,應叮囑患者及時聯系醫生,為患者開展對癥治療。
1.3 觀察指標 護理質量評分、SDS評分、SAS評分、PSQI評分:利用醫院自制手術室護理質量調查評分量表、抑郁自評量表、焦慮自評量表、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量表進行數據統計[2]。

表1 2組患者護理質量評分、SDS評分、SAS評分、PSQI評分比較分)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護理后,觀察組護理質量評分、SDS評分、SAS評分、PSQI評分明顯更為理想,與對照組進行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對于手術患者來說,對醫院環境陌生,缺乏疾病相關知識了解,存在不同程度不良情緒,可對患者麻醉效果及手術效果造成一定影響。臨床實踐證實,手術成敗影響因素是手術室護理質量,護理質量優劣關系到患者生命安全及預后。
分析得出,手術患者受到心理因素干擾及手術因素英先后,術后容易出現睡眠障礙,患者休息不充足,可對患者預后造成嚴重影響。目前臨床上主要利用常規護理模式對手術患者進行干預,效果并不理想,因此,臨床上提出了細致化護理模式,效果較為滿意,護士不僅需要減輕患者生理痛苦,為患者開展高質量身心治療及護理,有效滿足患者各項護理需求,促進患者護理質量顯著提高。
細致化護理模式在臨床上運用頻繁,可對患者合理護理需求進行尊重及滿足,將患者作為護理中心,可為患者實施心理干預及生理干預[3],促進患者及其家屬滿意度有效提高。分析得出,將細致化護理模式應用于手術患者護理過程中,可行性較高,可促進患者預后顯著改善。
總結臨床經驗得出,手術室護理中,微小細節十分重要,關系著手術患者醫患糾紛及醫療事故,因此,細致化護理模式在臨床上運用價值較高。手術室護理中,護士應負責完成護理全程,對于每一個細節來說,應加強關注,重視患者生命,醫護人員盡量減少工作疏忽,避免對患者生命安全造成不良影響。細致化護理模式開展期間,護士應為患者實施針對性心理疏導,對患者不良情緒進行有效疏導,促進患者術后睡眠狀態良好,對患者康復進程進行有效加快,對護理流程進行優化,對護理程序進行規范,促進患者整體護理質量顯著提高。
本組實驗結果:觀察組護理質量評分、SDS評分、SAS評分、PSQI評分明顯更為理想。
綜上所述,手術患者實施細致化護理模式的效果滿意,可明顯改善患者護理質量評分、SDS評分、SAS評分、PSQI評分,值得臨床推薦及運用。后續探討中,臨床應優化及完善患者細致化護理模式,對手術患者疾病特點、預后影響因素等進行加強分析,增加本組研究臨床指導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