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強
中圖分類號:D267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674-1145(2019)5-054-01
摘 要 以黨建工作項目化創新管理為載體,推進“1166”工作思路,以“六心”為引領,打造六大項目,為促進各項工作任務的圓滿完成,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
關鍵詞 六心 黨建 項目化
山東能源新礦集團鄂莊煤礦采煤項目部黨支部以黨建工作項目化創新管理為載體,推進“1166”工作思路,即:以創建過硬黨支部更好的服務中心工作為目標,以創建愛心家園為陣地,以初心、放心、精心、恒心、匠心、愛心“六心”為引領,打造隊伍建設、安全生產、質量標準、降本增效、創新創效、和諧穩定六大項目,為促進各項工作任務的圓滿完成,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
一、在隊伍建設項目上:讓“初心”不改,永葆黨員本色。觀點是“打鐵還需自身硬”
黨支部始終把堅定黨員理想信念作為黨建工作的出發點。以“三會一課”為基本形式,通過支部組織集中學、專題討論學、平臺在線學、考試檢驗學相結合的模式,筑牢黨員思想根基。
黨建工作到一線。在采煤工作現場開展“重溫入黨誓詞”、“攻堅克難奪標競賽”等形式多樣的主題黨日活動。
充分發揮黨員帶頭作用。通過會議室掛身份牌、工作服上戴黨徽、安全帽上貼黨徽,時刻提醒黨員牢記身份。通過公開黨員承諾和曬季度黨員示范崗成績,展現黨員風采。
強化業務培訓提升素質。組建了以黨建工作、設備使用維修、技術革新等經驗豐富、業務精熟的黨員“導師”團隊,培養技能人才,提升隊伍整體素質。
黨支部獲得了18年度集團公司“五好”黨支部稱號和獲得能源集團“百個過硬黨支部”稱號,以優異的成績不斷踐行了黨員的初心和使命。
二、在安全生產項目上:實施“放心”工程,筑牢安全根基。觀點是“安全工作就是政治任務”
把安全工作放在一切工作首位。黨支部堅持“抓好安全生產工作是首要政治任務”工作理念,以身作則,嚴控安全,做到發現隱患不排除不上井,隱患治理不合格不上井,實現了人人保安全、人人管安全、事事有安全。
班組黨員全覆蓋,發揮黨員新動能。黨支部合理調整黨員崗位,消滅黨員空白班組。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實施黨員身邊無事故、黨員身邊無隱患、黨員身邊無違紀、黨員身邊無違章“四無”安全保障活動。
黨員包保體系,筑牢放心工程。黨支部構建以黨員為單位的“五級五嚴”包保體系。做到了支部嚴考核、管理人員嚴把關、黨員承包嚴落實、同組人員嚴提醒、當事人員嚴操作。
三、在質量標準化項目上:進行“精心”打造,創建安全生產新環境。觀點是“全員共建共創共享”
一是集共識,統思想,主動作為。全體黨員達成共識,在思想上認識到位,然后做好職工的解疑釋惑,從讓我干變為我要干。
二是高標準,高境界,嚴格要求。不斷提升境界、標準意識,并嚴格落到實處,確保了施工質量和正規操作習慣的養成。
三是統規劃,調細節,閉合管理。做到有安排、有標準、有落實、有考核、有獎懲,形成鏈式閉合,實現事事有人管,保證了各項工作的完成質量。
四是精施工,細調整,不斷提升。做好細節,做出亮點,將工作做到極致,做一個亮一個。
五是標準做,恒堅持,雷打不動。嚴格按照標準施工,精心打造,長期堅持,保持了自有特色的樸素質量標準化品牌優勢。
四、在降本增效項目上:帶著“恒心”,深挖內潛。觀點是“極致降本、增收增效”
在降本增效上,黨支部是第一責任人,黨員是實施帶頭者,引領全員進行降本增效。
帶著恒心,持之以恒堅持持續過緊日子思路,加大回收復用、修舊利廢工作力度,增強全員勤儉節約意識,完善制度,規范流程。
通過內部市場化管理、“避峰填谷”用電管理制度、修舊利廢小工程、設立井下維修站、強化煤質管理等工作的落實,不斷推動管理降本、技術降本、回收降本工作的深入開展。
五、在創新創效項目上:倡樹“匠心”精神,著力開拓創新。觀點是“創新是企業發展的不竭動力”
成立了“匠心園”黨員創客工作室,以支部班子和技術骨干為帶頭人設立了采煤工藝優化、設備優化和修舊利廢三個創客小組。
“匠心園”黨員創客工作室自成立至今,優化110工法沿空留巷技術,節省材料投入200多萬元,成為集團公司留巷最成功礦井之一;設備優化小組應用690mm新型滾筒,創出了煤厚1.2m的薄煤層采煤工作面月產最高水平。
截至目前,黨支部黨員帶頭小改小革50項,其中完成裝置技術改造6項,采煤工藝革新6項,節余材料費用300余萬元,創效近千萬元。
六、在和諧穩定項目上:創建“愛心”家園,以心換心。觀點是“穩定是基礎、和諧是保障”
堅持把解決思想問題和解決實際問題相結合,為群眾辦實事、解難事,著力把支部建成職工可親、可信的“愛心家園”。做到溝通交流“一對一”,共商共建“面對面”,服務職工“實打實”。
關心關愛職工。黨支部開展黨員結對幫技術、黨員結對幫管理、黨員結對幫困難“三幫”活動,及時解除了職工后顧之憂,進一步激發了職工工作熱情。通過緊密與職工群眾的聯系,實現黨員和群眾相結合共同提高,提升了黨支部戰斗力。
創建愛心家園。建立黨支部書記民情日記和支部班子一線工作紀實,真實了解職工個人及家庭現狀;黨支部建立了“愛心園”微信群,聘請醫院專家通過網絡平臺及時為職工及職工家屬提供內外科、婦科、兒科等方面的醫療指導和解疑釋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