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殿亮
中圖分類號:F272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674-1145(2019)5-117-01
摘 要 文章以深化鐵路公司制管理體制機制改革為背景,對當前鐵路科研機構管理體制機制面臨的問題進行深入分析,以增強鐵路科研機構市場化運作活力,激發科技人員創新動力,提升科研項目運行效率,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促進科技創新和科研成果產業化為目標,提出了鐵路科研機構管理體制機制改革建議措施,加快推進鐵路科研機構全面轉型升級和發展壯大。
關鍵詞 鐵路科研機構 改革 公司制
隨著全國18個鐵路局改制為鐵路局集團有限公司,標志著鐵路公司制改革取得重要成果,為國鐵實現從傳統運輸生產型企業向現代運輸經營型企業轉型邁出了實質性步伐。對于鐵路科研機構而言,如何更好的適應新時代鐵路改革發展形勢,全面進行管理體制機制改革,推動鐵路科研機構實現轉型升級至關重要。
一、當前鐵路科研機構面臨的主要問題
國鐵企業歷史積淀深厚,發展歷程和發展規律基本相同,作為科學技術應用型研究機構,各鐵路局科研機構管理體制和經營狀況也基本相似,企業改制后,主要將面臨以下四方面問題:
第一,機構設置不順問題。目前鐵路科研機構內設部門定位模糊,管理關系不理順,沒有建立完善的現代企業治理結構;研發機構職能交叉、業務邊界不清,研發、經營、服務一體化,致使研發組織分散、研究力量薄弱、專業化程度較低,科研計劃碎片化和科研項目取向聚焦不夠問題比較突出,無法獨立承擔大中型科研項目研發工作。
第二,人員結構失衡問題。目前鐵路科研機構職工總量不少,但真正有科研能力和水平的人員并不多,科技人才結構性矛盾比較突出,專業領軍人才嚴重不足,技術尖子和骨干人才相對缺乏,致使自主創新能力不強,關鍵技術受制于人,能夠自主研發有市場競爭力的產品并不多。
第三,經營市場單一問題。目前鐵路科研機構經營開發的科技產品和科技成果,基本立足在本集團公司管內應用,推廣到全路的不多,應用到地方市場的很少,真正附加值高、競爭力強、經濟效益好的拳頭產品更少,鐵路科技研發的產品銷售渠道不寬,市場占有率較低。
第四,管理機制制約問題。目前鐵路科研機構的勞動用工、工資分配、科技研發等方面管理制度,與現代企業市場化經營需求對接還不夠緊密,市場反應比較慢,決策效率比較低,營銷模式不靈活,融投資渠道限制多,不利于調動職工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企業創新動力活力不足,缺乏市場競爭力。
二、鐵路科研機構改制的措施建議
企業改制是一項系統而復雜的工作,結合部多、關聯度高。鐵路科研機構改制有其自身獨特性,應按照“遵循規律、強化激勵、政策引導、分步推進”的原則,妥善處理改制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和矛盾,力求改革、發展、穩定相協調,通過機制創新和政策扶持,有序推動鐵路科研機構實現轉型升級和發展壯大。
第一,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在機構設置上,實行一個機構兩塊牌子,對內保留“科學技術研究所”牌子,對外組建“科技有限公司”,公司不設股東會,按現代企業制度設立董事會,設立經理層和監事會,提高董事會的議事和決策能力,促使企業權責明確、管理科學、運行高效。并依照有關規定設立黨委會以及工會、共青團、紀檢監察組織,全面加強黨的領導和建設。依據“經營管理、科技研發、技術服務”三大業務板塊,按照職責明確、運轉協調、制衡有效的原則,重新優化機構設置和崗位編制。并根據企業市場化推進步伐和有序程度,對應組建相應經營業務技術服務板塊。
第二,優化崗位人員配備。堅持人崗相適、人事相宜、人盡其才原則,重新優化各部門人員配備。實行靈活開放的選才用才政策,探索柔性引才方式,精準引進科研急需的“高精尖缺”人才,努力培養一支數量充足、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科技隊伍,全力打造一批鐵路專業科技領軍人才、科技尖子和技術骨干的創新團隊,進一步增強鐵路科研機構創新創造動力活力。
第三,完善分配激勵機制。建立健全與崗位職責、工作業績、實際貢獻緊密聯系和鼓勵創新創造的分配激勵機制,重點向關鍵崗位、業務骨干和作出突出貢獻的科研人員傾斜。放開科研機構工資總額限制,取消科研人員工資收入調控上限,允許科研機構探索年薪制、協議工資制、項目工資制等多種分配方式,支持具備條件的科研機構探索股權、期權、分紅等激勵措施,推動科研機構制定實施成果轉化獎勵政策,提高科研人員成果轉化收益分享比例。進一步激發科研人員創新活力和潛能,真正留住和吸引科技人才,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
第四,實施分步推進策略。在經營目標上,實施“三步走”策略。第一階段為過渡階段,整章建制、理順關系,集團公司按原有運營方式進行結算;第二階段為扶持階段,找準定位、對接市場,模擬市場化運作,集團公司按原有運營方式一定比例給予運營結算;第三階段為自立階段,自力圖強、走向市場,實行市場化運作,企業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擔風險、自我約束、自我發展,經營收入逐年增長,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目標,完成股份制公司改造。
第五,規劃經營發展戰略。在經營戰略上,瞄準市場化、專業化、規模化、品牌化發展方向,充分發揮鐵路行業和資源優勢,以鐵路內部市場和地方軌道交通市場為發展根基,以掌握核心技術、研發拳頭產品、打造自主品牌為手段,通過實施混合所有制改革、開展合資合作、股份制改造并上市融資為持續發展的推動力量,全面提高科技保安全、提效率、增效益實力,實現企業“能生存、有活力、可持續、講回報”目標。
參考文獻:
[1] 易明惠.高新技術企業知識型員工激勵機制研究:學位論文[J].武漢:武漢科技大學,2010.
[2] 李紅昌.中國鐵路總公司發展戰略重點及政策需求研究[J].鐵道經濟研究,2013(4):1-7.
[3] 王明榮.基于知識創新的企業激勵機制研究[J].天津:天津大學,2011.
[4] 李成仁.我國鐵路企業的公司化改革分析[J].中國高新區,2018(14):283.
[5] 王旭芳,王海燕.股權激勵或內部集資的分析研究——基于華為公司員工持股計劃的案例分析[J].國際商務財會,2012(8):5-7.